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一甲子的读书记忆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张吉响   2020年01月17日15:40

我今年已七十有五。看看今天的孩子们,多么无忧无虑地读书啊,我常常感叹,现在的孩子们,赶上了一个多么好的时候呀!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我想起我那已经消逝的读书年代。

我的初中是在上世纪60年代度过的。那是一个“大跃进”的年代。刚刚从一穷二白的旧中国解放的人们,忙建设,忙生产,偏偏又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跨进了一所初级中学的大门。

我的家乡位于冀中平原,是辛集市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沙河村。1960年,我13岁,便跨进了1958年创建的和睦井初级中学。那一届学校招收了4个班,有200余人,我所在的班级是11班。我家离学校15里路,弯弯曲曲,全是土路,其中一段路是依附在一条水渠的渠帮上的。当时交通极其落后,唯一能依靠的是“11路”——两条腿。每次回家,都要两三个小时。尽管我的年龄小,但是我不怕风雪冰霜,不惧烈日炎炎,不知苦,也不叫累。学校生活是异常艰苦的,没有学生食堂,所能提供的生活条件是,烧开水热一热自带的干粮。每个学生用一个小网兜,把当顿要吃的干粮装进里面,放在笼屉上。学校工作人员烧一锅水,水沸腾后用热汽蒸一蒸,待干粮热透后,由自己取回。喝着热过干粮的开水,就着咸菜、豆豉,充饥度日。饭食里没有油星,没有蔬菜,更没有肉,当然都不会吃得太饱。

我唯一可以得到安慰的是,所在的学校附近的集市有一家小书店。店里的书稀稀拉拉,尽管没有多少,但还是给了一个急需精神营养的少年莫大的安慰。只要一有闲暇时间,我就到那里走一走,看一看,寻找一些可以阅读的图书,我陆陆续续选购了不少好书,如《红旗谱》《把一切献给党》《智取威虎山》等等。我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期,石家庄日报社一个同志下放到我村,带来一些刚刚出版的新书,其中有一本是郭沫若、周扬合编的《红旗歌谣》,我十分喜欢,看了又看,翻了又翻,最后,把《红旗歌谣》登载的民歌全部抄了下来,才十分不情愿地还给人家。后来,我开始主动订阅期刊,开始认识世界,了解世界。从书中,我认识了赵树理、浩然,获得了莫大的力量。我订阅的刊物有《火花》《人民文学》。通过读书,我慢慢学会思考问题,不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尽管环境条件是那样的艰苦,但我学习十分用心,各科成绩都很好,我的作文还被选入原束鹿县出版的优秀作文集。

初中,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学习生活离开我已经一个甲子。我的那难忘的初中生活尽管是异常艰苦的,但我却收获了一生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