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望四十年 展望新时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述要

来源:文艺报 | 文彦  2019年12月23日07:59

日前,“当代文学四十年:见证与回望——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四十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会议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陈福民主持,他代表研究会对曾经领导与陪伴研究会成长的文坛前辈与同行者表示了真挚感谢,并就近两年研究会的工作作了简要汇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回顾了研究会的历史沿革和几代学人共同努力所取得的丰硕成果,谈到今年恰逢共和国70周年华诞,当代文学研究会在新时期应运而生,与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自1979年8月在长春成立全国当代文学研讨会至今,40年来见证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发展与繁荣,现在又从“新时期”走向了“新时代”。

在会上,白烨介绍了张炯和邾瑢等同志的现况,并转达了他们对大家的问候。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早宣读了阎纲、谢冕、刘锡诚三位参与创会的老同志对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的贺信。阎纲在贺信中说:“研究会密切联系文学现状,对每个时段文学的动向、文学思潮,以及新出版的重点作品进行专题研究,引人注目。40年来的文学史研究今后将走得更稳健。老一辈评论家的传统不能丢。”谢冕在贺信中说:“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是一个伟大时代的产物,它是中国新时期文学诞生成长壮大的同龄人和见证者,更是中国文学拨乱反正的良师益友和引导者,它是中国新一代文艺理论和批评的摇篮和故乡,从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专家学者,我诚挚祝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刘锡诚在贺信中表达了自己作为一个文学老兵的祝福,期待研究会“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旗帜下,作为文学两翼中的一翼,积极参与和引导当代文学走向远方”。

老同志饱含感情的贺信,给大家带来衷心的祝福与热切的祈愿,也给座谈会引出诸多的话题。老一辈的与会专家纷纷回顾自己与当代文学研究会的缘起,表达了对研究会的真挚感谢以及对当代文学研究的殷切期望。前副会长杨匡汉称“当代文学研究会既面对过去的历史,也面向现在的文学,每年发表11万多部小说,作协会员达到1.2万人,都值得研究”。他回顾了主编《诗探索》的历程,对研究会的发展,提出了包容性、专题性、创新性的期望。前副会长包明德总结了当代文学研究会的三个特点: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语境中成立;坚持文学的主体性、自律性;研究会涵盖的研究者与研究方向具有兼容性与开放性。前副会长吴思敬指出,当代文学研究者与作家共同创造着文学史,而当代文学研究会将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这40年中每一个阶段,它都发挥了自己的历史责任、历史贡献,《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的复刊也将使研究会对文学研究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在任的研究会领导中,副会长程光炜论及当代文学研究会在中国文学批评与研究领域的独特地位,认为当代文学研究会是一个很和谐的学术团体,对引领新时期批评风气有很大的贡献。副会长张志忠提出研究会鼓励与扶植了几代青年学者的成长,为当代文学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副会长贺绍俊有感于当代文学研究会风气正派,大家秉持着奉献精神投身中国当代文学事业,他希望优秀的传统可以传承下来,也指出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学术性与民间性是其保持活力的关键。常务理事张柠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当代文学研究与当代文学研究会的关联,期盼未来高校与研究会有更多深度的合作。副会长张清华认为一个学术团体的学术积累、整体内涵的增长与日常打理,在40年的历程里凝聚了非常多的心血,从学术层面来说,当代研究会接续了文学批评的现场性与文学研究的长效性,起到了巨大的平衡作用,是当代文学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一环。常务理事杨庆祥对当代文学研究会对青年学人友善宽厚的帮助表示感谢,体会到以学术为本、以守正创新为文学传统的当代文学研究会,为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批评与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支持。常务理事邵燕君希望在新时代,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能够继续向新的网络时代方向发展,使当代文学研究更好地面向未来。田美莲研究员谈了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当代室40年来的紧密联系,两者彼此促进,共同发展,形成一个有机的研究整体,营造了良好的研究生态环境。

本次座谈会的召开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的新老学者汇聚一堂,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当代文学研究事业诚挚又热烈的情感,深入探讨了40年来文学研究的问题与走向。大家表示,作为全国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之一,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在历史的见证与回望中,信步走过40年,继续迈向新时代,努力为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自己的独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