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方方:感想一下

来源:长江文艺杂志社(微信公众号) | 方方  2019年12月09日08:30

像我这样年龄的人初写小说大多从短篇开始。一个新写手初来乍到,纵观文学作品,长篇字多人众,容量颇大,结构语言,样样都要讲究,写作过程中,难题很多,一个一个解开,不知道会解到几时。那时又没电脑,全是手工,写一遍改一遍抄一遍,几年都过去了。所以写长篇,必须有实力,有时间,这得下很大的决心。在中篇小说尚未出现的年代,短小精悍的短篇小说自是新手们试笔的最佳选择。就算业余写作,一个月写一两篇,也是不难的。而才子和快手三两天即可完成一篇,听说一天一个短篇小说的人也有的是。在我认识的同代作家中,最初读到他们的小说,几乎全都是短篇。

但是,写过短篇的人都知道,短篇并不因为其容量小,篇幅短,就容易写。短篇看似字数少,易完成,但要把它写好,其实难度似乎更大。这就是它的短处很难遮盖。我们读长篇小说,某些部分有瑕疵,或是某些段落语言不好,但其他部分如果写好了,往往会原谅其瑕疵部分,甚至忽略不计。回头看我们已出版的那些长篇小说,即使众口称赞的,大部分也都存在这种情况。但是短篇却很难做到这个。它必须每一个环节都要好,因为它太短了,字数又少,每一处瑕疵都会被放大。它实在不太容易取长补短,以一处优秀来遮盖它的缺陷。它得齐头并进才是。因而,短篇考验的便是写作的基本功底。盖因为此,短篇小说的发表量虽然非常大,但我们看到的好的短篇其实并不多。

我自己的短篇小说,大多是比较早期一点的作品。当中篇小说横空出世后,以我个人的性格和喜好,我觉得写中篇小说格外合意顺手。短篇我会经常觉得它的容量小,不足以尽兴,而长篇对于一个还有其他工作的写作者来说,未免太耗时,同时也需要耐心。于是,中篇小说便成了我的主要作品。并且它带给我的写作快感,也超过长、短篇。我只是偶尔间夹杂着写一写短篇。在很长时间里,我的中篇写得比较勤,而选刊们,经常转载我的中篇。据一个责编明确跟我说,选刊表示,已经选了你太多中篇,短篇就不选了。所以,我之后的短篇小说,大多都没有被转载。中国的期刊很奇怪,尤其是省级期刊,如果作品不被转载,读到它的人几乎没几个。一个作家写得要死,作品几无人读,也是件蛮糟糕的事。战斗力便会在这种不被阅读的背景下无意中自行削弱。回头看过去,我甚至有十年以上时间,几乎一个短篇都没有写。

这里的两个短篇应该都是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两篇都是我自己很喜欢的小说,尽管这是两个全然不同的作品。《哪里来哪里去》最初发表在台湾,它是我的同学当年帮台湾一家杂志找我约的稿。时间太久,这本杂志叫什么名字我都忘记了。印象中,我也没有在内地发表过,之后便收到小说集里。这篇小说虽然短,却是一个完整的、有意味的故事。最初我是准备写中篇的,同学约稿,不好意思,便将这个构思压缩成了短篇。从成型的作品看,它真的是一个很好的中篇小说架构。但是在我精减后,我觉得它用短篇来表达,也挺好,反而显得意味深长了。它是人的故事。有关的是命运和命运的奥秘。曾经有电影制片厂来找我联系拍电影,但最终还是没有拍成。这篇小说就一直默默无闻地待在我的小说集里,我一直遗憾读到它的人太少。《推测几种》最初的故事来源是我的同事跟我讲的一件有趣的事。那时我还在电视台拍纪录片,我的同事说,他有一次在山里拍片子,住在招待所里,每天早上起来,都看到一个老头蹲在地上,磨磨蹭蹭地忙碌。他看了几天,实在很好奇,有一天就跑过去问老头。老头说,他在设计一场战争,他要挑起两窝蚂蚁打架。这个同事说完又补充一句:我推测他以前是搞地下工作的。这个推测让我笑了半天。之后有一天我也去山里拍片子,站在招待所的阳台上,想起同事说的那些,心有所动,便构思了这样一篇小说。

短篇小说有时候就是一个闪念。把这一闪念用文字写出来,或许就是一个短篇小说。它可以是故事,但更多时,只是一个片断,它或是情感片断或是心理片断又或是生活片断。它让读者透过片断去推测前章和后续。文学的阅读是需要想象力的,像是一小片胶皮,你用力拉扯,它可以展示出一大块,而读者的想象力,就是把它拉扯开来的力量。你的想象力越大,你从中获得的便越多。

因我完全忘记这两个短篇小说最初发表的杂志名称,也不记得哪一年发表,因此只能从九十年代出版的文集中进行选择。这里也得向发表这两个短篇的原刊以及责编表示一下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