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京剧界纪念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诞辰100周年 “他从生活中得来的,都用在舞台上了”

来源:中国艺术报 |  怡梦  2019年12月05日11:59

“先生认为,生活与京剧表演的关系就像米和酒,从生活到技法就是从米到酒,形态上变了,更浓郁了。人吃再多的米,不会醉,可是喝了酒,就会进入另外一种境界。照搬生活并不能让观众感动,只有用京剧表演技法表现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才能让人像喝了酒一样,有滋有味。 ”

2019年是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诞辰100周年,在国家京剧院近日召开的纪念座谈会上,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回忆起从1964年开始排演《沙家浜》的6年时光,“我从先生的艺术心得中获得了丰厚的滋养,学会了如何用京剧演人物、演故事。 ”

李少春是京剧武生、老生表演艺术家,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的重要奠基者。他文宗余叔岩,武宗杨小楼,并有其父李桂春的艺术特色,后又拜周信芳、盖叫天为师,学流派而不拘泥于流派,形成了“不派而派”的艺术品格。他擅演的老生戏有《战太平》 《打金砖》 《定军山》 《琼林宴》《打渔杀家》 《断臂说书》 《法场换子》 《打侄上坟》 《失空斩》 《击鼓骂曹》 《群英会》 ,武生戏有《长坂坡》 《八大锤》 《柴桑关》 《连环套》《三岔口》 《挑滑车》 《两将军》 ,改编或新编戏有《野猪林》 《满江红》 《响马传》 《云罗山》 《宋景诗》《将相和》 《赤壁之战》 《文天祥》《百战兴中唐》 。他在现代京剧《白毛女》中扮演杨白劳,在《红灯记》中扮演李玉和,在《林海雪原》中扮演少剑波,在《柯山红日》中扮演杨帆,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尤其是在《白毛女》中,他使用京剧程式有独到之处,从实践上破除了对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质疑,为京剧现代戏开辟了一条走向成功的道路。

京剧表演艺术家耿其昌曾听李少春谈起《白毛女》中的杨白劳是怎么塑造的。“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是戏曲艺人,没有杨白劳那样的贫下中农生活,他说:‘我有一个亲戚,从农村来到我们家,他很局促,也不敢坐,只坐在椅子边,给他倒一杯茶,他颤颤巍巍地双手去接,接过来又不敢喝,也不敢吃东西,我把这些细节用在杨白劳身上,特别合适。 ”耿其昌说,“现代戏中的老生没有髯口、没有水袖,连怎么出场都成了问题,可是李少春先生演的杨白劳,让观众第一眼看到的都是从传统中来的,他还特别注重人物刻画,观众很容易就接受了。 ”

耿其昌还谈及李少春的传统戏:“先生扮演的林冲不是一个单纯的武生,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老生,他根据各场不同的情境、遭遇,以不同的技法来表现,比如‘菜园子’用的是杨派武生,‘长亭’用的是余派老生,‘白虎堂’又用的是武生,‘大雪飘’则以老生为主,把林冲的各个侧面表现得恰如其分。 ”

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曾和李少春一起出国访问演出,她回忆,李少春喜欢读书,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看书。 “他还问我,男高音是怎么发声的,我就找来男高音歌唱家,唱给他听,他后来竟然学会了,还把发声方法用在京剧电影《野猪林》里,听起来仍是京剧的唱腔,唱高了又很合适。 ”郭淑珍回忆,林冲有一段“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的唱段,“是李少春先生听到乞丐向路人乞讨,从他的情绪、调门中得到了启示,编创了这段旋律” 。

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光回忆: “先生说,演员在舞台上应该精神点、聪明点、干净点、利落点、新鲜点、准确点、幽默点。 ”学戏容易、学精神难,在李光看来,李少春的艺术就是一个字——创,“他从生活中得来的,都用在舞台上了。他学地方戏,还学国外的戏剧样式,比如日本歌舞伎中的扇子舞,他就用在了《大闹天宫》的‘御马监’一折里。 ”

李少春的为人从艺,深深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京剧工作者。京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回忆, 1953年,她只有18岁,和李少春等前辈艺术家一起参加了第四届青年联欢节,在罗马尼亚等国演出京剧折子戏。“当时先生演出了《闹天宫》 《雁荡山》《三岔口》,我演出了《水漫金山》 《拾玉镯》 。 ”刘秀荣说,为了把最精华的部分呈现给外国观众,节目有所精简,“先生认为,《拾玉镯》主要展现花旦的表演,塑造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姑娘,于是简化了主人公出场后一系列复杂的唱念做打,让我耍着辫子唱南梆子上场。 ”在罗马尼亚,李少春、叶盛章等前辈艺术家看着青年演员排练《水漫金山》 ,十分喜爱,演出当天,两人竟悄悄化装,扮演了戏中的龙套,耍了一套单刀枪,为这出戏增色不少。刘秀荣说:“先生的扶持、关怀,让我们难忘。 ”

刘长瑜回忆,她初演《红灯记》时,认为李铁梅的行当既然是花旦,就应演得活泼、喜悦,在李少春的影响下,她明白了现代戏不能完全拘泥于行当。“李铁梅是劳动者,她平时干活、担水,怎么能笑嘻嘻、轻飘飘地跑出来? ” 1965年, 《红灯记》在广州、深圳、上海巡演,当时刘长瑜还不为观众所熟知,李少春担心她遭到冷遇,心中不平和,在一次送站分别时,告诉刘长瑜, “逢要打哇呀呀,先起三笑” 。刘长瑜抱着这样的心态投入表演,没有因为观众一开始不认可她而气馁。她回忆,有一场演出中,李玉和就义时,台下一起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她扮演的李铁梅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先生说的话,教给我如何做人,无论面对顺境、逆境,都要冷静、要清醒。 ”

耿其昌回忆,李少春对青年演员非常关心,见了面总要和大家聊一聊。“他鼓励我们多学、多演,会得多了才能融会贯通。有一次他做了一个动作,问我是哪一派,我看不出来,他说,我这里什么都有,糅在一块儿了” 。耿其昌说: “有一次我在二七剧场演出《沙家浜》 ,戏演完了正在卸装,李少春、关肃霜两位先生竟来后台看我,告诉我哪里做得不好,李少春先生说着‘你应当这么走’ ,就当场把动作走了一遍,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有他作为范本,很多年轻演员不走弯路。 ”

1949年7月,李少春参加中华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周恩来同志为他题词“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 。1950年6月,李少春率先同叶盛章参加国营剧团,他自己挑班的“起社”和叶盛章创建的“金升社”都并入新中国实验京剧团。1951年新中国实验京剧团加入中国戏曲研究院,任京剧实验工作团第三团团长。1955年1月中国京剧院成立,任一团团长,此后便形成了以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为领衔主演的表演艺术家群体。国家京剧院院长、党委书记宋晨说,李少春先生在艺术生涯中走的是一条“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发扬光大”之路,他的舞台艺术“博而又精,杂而又纯” ,艺术风格可概括为“博、美、精、新” ,博即广采博集,美即英秀壮美,精即严谨精致,新即清新别致、有时代感,是京剧的革新家。这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京剧院的艺术风格:善于继承,敏于借鉴,勇于革新,艺术严谨,舞台清新,注重思想内涵与艺术表现的完整统一,以高端的艺术手段反映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