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回顾与展望:外国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19年11月27日16:54

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编辑部和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主办的“回顾与展望:外国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工业大学召开。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吴胜红、《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外国文学动态研究》主编苏玲、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外国文学的译介和研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此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要回顾外国文学翻译与研究七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探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并展望未来外国文学研究的发展路径。

高兴、袁楠以及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张杰、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朱振武、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陈世华、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邱雅芬、徐德林,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胡爱华等作大会主旨发言。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外国文学经典和理论研究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朱振武也注意到了存在的问题,如重复、照搬理论,对国外特别是西方的研究范式机械模仿,重理论轻文本,文本研究浅化、窄化倾向突出。他认为,当下的文学批评特别需要中国学者的文化自觉和学术自省,亟待摆脱盲目跟风的“无我之境”,进入“有我之境”,建构中国学者自己的话语体系和批评机制。

高兴在题为《对横向移植的思考》的发言中,梳理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国文学的横向移植对于中国读者、作家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同时认为,现在需要对这种横向移植进行适当的清理、回归和反思,需要思考哪些影响是真正有益的,哪些可能阻碍了我们自己的写作。“横向移植中,是否存在着欧美中心主义倾向?我们最终能否形成自己的风格,发出自己的声音?”高兴提出的问题令人深思。

对文学理论的过度阐释会导致某种程度的误读,张杰认为,对于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接受和解读就存在着过度阐释的问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苏联文艺学界、六七十年代转向解构主义的法国符号学界以及80年代中国学界,对该理论及其对话思想进行过三次“为我所用”的过度阐释。张杰说,以往国际学界对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的阐释更加侧重“不同”,强调“对话”,但从巴赫金本人的著作和一些史料来看,“复调”“对话”是“在艺术构思的范围内”展开的,“多声部”是服从主旋律的。也就是说,“和”是前提,是主旋律,“对话”的目的是为了“和”。

在回顾、反思的同时,有不少学者从具体的作家作品出发,通过新角度观照文学现象和外国文学研究中的种种问题。陈世华以松本清张为例,探讨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对于时代与人性的剖析,认为在日本文学研究中,作为大众文学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研究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但这类小说却和社会有着紧密联系:时代特点和人性给推理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社会派推理小说作家乃至很多纯文学作家也利用这种大众文学模式剖析时代发展的问题及人性。他还列举了松本清张推理小说中对于政治腐败、扭曲的大众价值观以及自我中心主义的探讨,并从爱与罪、道德与救赎等方面考察了松本清张文学中对于女性形象的描写。进入新世纪以来,自然文学和生态批评成为外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胡爱华的主旨发言就探讨了美国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诗作中的自然生态观,认为诗人借助诗歌的力量摹绘自然,讴歌自然,同时抨击了科学至上的思想,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希望。胡爱华提出,从“绿色”视角重新阐释经典文学作品中的自然生态观是必要的,这既能推动生态文学观和整体观的建立,也可促进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分组讨论环节,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的五十余位学者、研究人员和研究生代表,就各自的研究方向和关注问题展开交流。讨论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研究、翻译策略和汉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以及对于中国对于外国文学史、学术史和批评史的书写等,涉及英、法、俄、西、日等多个语种。

会议期间,还举办了“纸上的微光——《世界文学》走进南工大校园文艺晚会”,与会学者和南工大的学子们,通过演唱歌曲、诗朗诵等形式,再现了世界经典文学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