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教材作家陆颖墨和他的《小岛》

来源:作家出版社(微信公众号) |   2019年11月21日09:30

编者按: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收录了军旅作家陆颖墨的小说《小岛》。日前,陆颖墨接受了电视专访,详细介绍了《小岛》的创作故事。新教材投入使用后,全国的小学生将从这篇小说的动人故事里感受到当代军人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同时接受国家主权教育,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主权安全的意识。

《小岛》 陆颖墨 著

主持人:这篇文章具体发表时间是什么时候?

陆颖墨:具体发表时间是1997年,刚好是建军70周年。那时候《解放军文艺》发表以后,《新华文摘》《小说月报》《青年文摘》等多家刊物都做了转载。当时大家都比较喜欢这篇文章,文章最初的名字是《礁盘》,小说的第一句话原是“小岛其实是在礁盘上”,但现在已经改了。现在的开头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有一座小岛,远远望去,像一片云在天边浮着”。

主持人:也就是说这篇课文与二十年前创作稍有删减和改动?

陆颖墨:对,去年人教社通知我说这篇文章入选了部编本教材。关于标题的问题,当时改的是《无名岛》。礁盘和大陆架的概念是一个地质地貌的概念,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太能理解这些。用“岛”来做课文名字能更形象一点,更易让学生们理解。后来最近一次的国家教材委员会由国务院领导主持评审的时候,又有部委提出来说我们国家的岛,很快全部要命名了。这样就没有无名岛了,以后的学生读到“无名岛”就会质疑了,哪来的无名岛呢?

主持人:真是三易其名啊!终于在今年正式入选了我们小学五年级的课本,跟孩子们见面了。孩子们在读到《小岛》课文时,他们可能没有办法真切理解你心中的小岛的概念。所以我们也特别想请您介绍一下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陆颖墨:1990年,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那一年我27岁。当时领导说,“你到西沙去体验生活,写一个西沙建机场的话剧或是影视作品来”。大学毕业后,我在海军机关也下部队,舰艇部队也去过,院校也去过,但是到遥远的岛屿去还是第一次。那时候在湛江等着出海,风浪很大,没有船过去。临近元旦了,他们说岛上要没有补给了,我们必须顶风出航。风浪很大,你去不去?那去吧,我对风浪没有概念。出海以后,外海浪高五米,海浪能从圆圆的舷窗里打进来,人都不敢上甲板。上了甲板可能就被打到海里去了,当时我晕船,吐得一塌糊涂。很多军委总部机关的,还有陆军的科技工作者还有采访的记者,都晕得厉害,我们就说《军港之夜》是骗人的。“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这哪是轻轻地摇啊,这是死命地摇啊,都快要摇死了。有的时候连续多日,人在战舰上面被抛来抛去的。后来我坐船发现,我们的水兵也依然在晕船,包括舰长也晕船,但是他们已经晕习惯了。哇啦哇啦吐,旁边一个桶,吐一下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胆汁都吐出来了。蜡黄的脸继续在操纵着舰艇,所以每一次顶风破浪远航回来,我们的官兵身体的消耗是巨大的。

主持人:到了西沙之后,您才能感同身受,去理解水兵的生活到底是怎样的。

陆颖墨:我之前没有远航过,第一次远航的时候感受很深。看到很多海鸥在跟着飞,我问水兵,“为什么海鸥一直跟着我们船呢?”他们说,“它怎么会不跟呢,几百公里的路上看不到一个岛屿。如果海鸥飞不动了,跌到浪里它就得淹死。在远海的时候,它必须跟着船”。当时我就特别有感受,在海鸥都无法生存的海面上,我们的水兵战士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默默守望、无私奉献。这次远航对我来说意义和影响很大,一直影响到我现在的创作。我为什么知道礁盘呢?有一天我们去赶海,退大潮、赶海,看到礁盘从很深的几百米几千米的海上升出来,后来我的小说里就反复出现了“礁盘”这个词。

主持人:其实在这篇《小岛》里您也有笔墨提到了“礁盘”,这篇《小岛》是用将军登上小岛之后观察的口吻来写的。将军上了岛之后疑惑“岛那边是什么东西,搞得那么神秘?是暗堡?”将军说着就走了过去,才看清那儿用礁石围成一圈,上面用油布遮挡着。掀开油布一角,竟露出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所以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礁石给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陆颖墨:是啊,西沙、南沙这些岛礁上紫外线是非常强烈的,如果不穿长袖的话,那么两个小时以后肯定要脱皮。我在岛上的时候大概元旦前一天,突然通知我们说,最近船大概有一个多礼拜接近十天吧,不能返航,航路断了,有台风来了,大家不能走了。

主持人:也就是说您上岛可以,但是您要离岛,还得看天?

陆颖墨:是。被告知走不了的时候,我突然之间感觉自己和大陆隔断了,被抛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理解战士为什么对大陆、对祖国那么依恋。包括后来有几艘渔船停在那儿,我遇到渔民,我问他们为什么对五星红旗那么有感情啊。他们就告诉我,他们有的同伴在岛上被别的国家的人欺负了,有的腿被打断了漂流回来的时候,看到我们岛礁上的红旗热烈盈眶。那时候我们在岛礁上经常看到附近国家起飞的飞机、侦察机从我们上空飞过去,那时候当我们再看到五星红旗,再想到祖国大陆的时候,就能理解我们守岛战士的情感了。我想我是跟他们真正融在了一起,那次台风是把我和祖国大陆暂时隔断了,但我的心是与祖国大陆与战士们连得更紧了。

主持人:所以在这篇《小岛》当中,您把您所遇到的这些情况真实的细节也都写进去了。前面我们刚刚读到过了,将军上了岛之后发现战士们用油布遮挡着什么,其实遮挡的就是战士们种的一些菜。在岛上是不是资源很缺乏,不光淡水缺,包括蔬菜、绿色植物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奢侈品。

陆颖墨:是,生活是比较艰苦的,有感触。

驻岛官兵:2003年刚来的时候,我们洗澡还使用海水,还没有办法使用淡水。早上起来,我们收集空调水作为我们洗澡洗漱用水。就我们营区里面一点加码头那一块是水泥路,其他地方全是沙子。炙热的午后,如果向远方看去的话,全是白茫茫的沙滩,没有一点绿色。那时候反射的阳光刺眼,人眼睛根本无法睁开。涨大潮的时候就淹到了我们围墙边上,外面全是水,当时整个营区就是这样的。

主持人:听了您的亲身经历后再来读这篇文章,那种理解就完全不一样了。

陆颖墨:战士们没法种菜,他们开始先吃叶子菜,后来就吃根茎类的,再后来就是土豆和洋葱了,最后土豆和洋葱也没有了,主要靠什么呢?酸菜罐头是他们的最爱。那次回来以后,我创作了一个话剧代表海军参加第六届全军文艺汇演后来获得剧本一等奖。

主持人:入选教材的这座小岛,它的原型在哪里?就是在西沙吗?

陆颖墨:我应该是把西沙和南沙的岛、礁结合起来写的,形成了这么一个故事。我们默默奉献的战士确实值得我们尊敬,虽然通常他们不为人知。他们的生活远远要比我的小说更丰富。(文字资料来源 | 常州电视台《都市新闻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