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孙犁读书安身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 | 姜炳炎  2019年11月14日08:32

著名作家孙犁曾多次说:“我的精神支柱是书本。”

父亲对孙犁的读书非常上心,6岁孙犁进入本村私塾学习,每年家中贴的春联都是关于读书的,比如“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读”等,努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初级小学毕业后,孙犁到县城读高级小学,父亲请老秀才教儿子古文,又买来旧字帖让孙犁临摹,借来《曾文正公家书》让他读。几年后,父亲又把孙犁送到保定读中学。那段日子里,孙犁自己想法借来《红楼梦》《封神演义》等,在书海中拓视野、增心智。

1933年,孙犁高中毕业后,父亲托人在北平市政府工务局为他谋得一雇员职位。孙犁经常到附近的北平图书馆看书或到大学旁听,用笔名“孙芸夫”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由于屡屡请假,加上局长易人,几个月后他便被免职,对此他坦然面对。

随后,无论在北京漂泊,还是在白洋淀教书,乃至在抗日战争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孙犁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书。

期间,孙犁拿起笔来讴歌伟大时代和勤劳人民,先后写了《荷花淀》《芦花荡》《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品,他以朴素清新的气息和淡雅诗情的风格,创立了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的“荷花淀派”。

20世纪80年代后,年近八旬的孙犁感到精力逐渐衰减。因为白天事情多,能读书的时间很少。到了晚上,他就避开喧嚣的人群和无谓的应酬,一个人躲进书房,独享清静。

晚年的孙犁,写下了很多“书话”,先后结集出版为《耕堂杂录》《耕堂读书记》《耕堂序跋》《书林秋草》等,这些文章融入孙犁一生的智慧,记录他的思考,成为此类文字的精品。

孙犁的书斋名为“耕堂”,既蕴含姓名,又以此勉励自己像老黄牛一样,在书中努力耕耘。他曾在最爱读的清代钱大昕《潜研堂文集》的扉页上写了8个字:“能安身心,其惟书乎!”这8个字,充分表达了孙犁的阅读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