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流光溢彩的“明代祠堂”里响起亨德尔歌剧 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歌剧《塞魅丽》献演艺术节

来源:文汇报 | 姜方  2019年11月12日08:55

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由音乐总监余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带来的亨德尔歌剧《塞魅丽》,上周末献演上交音乐厅。亨德尔的《塞魅丽》是最早一批被复兴的巴洛克歌剧,这次上海交响乐团呈现的是当代艺术家张洹指导制作的版本。上交音乐厅里,一座以假乱真的“明代祠堂”呈现在上海乐迷眼前。

亨德尔的三幕歌剧《塞魅丽》创作于1734年。该剧由威廉康格里夫根据奥维德的《变形记》撰写脚本,同一脚本前后被包括亨德尔在内的三位作曲家谱成歌剧。亨德尔的这部是最晚也是最知名的一部,剧情取材自希腊神话。2009年,由张洹担任总导演和舞美总监的亨德尔歌剧《塞魅丽》在比利时皇家马奈歌剧院首演,在欧美获得极高的赞誉。

此次亮相上交音乐厅的《塞魅丽》由简·阿奇博尔德、彼得罗斯、雨果·海马斯、彼得·罗斯和卡洛·维斯托利等国际演员出演,伦敦皇家歌剧院驻团总监尤利娅·布尔巴赫执导,英国之声合唱团担任合唱。演员的服装充满中国元素,诸如鲜艳的红绿大花等呈现极强的视觉和戏剧冲突,彰显剧中人命运的沧桑与绚丽。

舞台上,一座复古的“明代祠堂”格外引人注目。演出时,藏在祠堂柱子里的六万个LED灯点,随着剧情推进变化出不同颜色,平铺起来长达一公里的灯带配合着音乐和剧情,让剧场内变得流光溢彩。据工作人员介绍,上交音乐厅是葡萄园式的环绕音乐厅,相较镜框式舞台,在搭建上所受局限颇多。为将高达六米的“祠堂”柱子搬进厅内,光是卸车就花了五个小时。

为了让上交音乐厅内各个区域的观众都能看到演员的表演,此次《塞魅丽》舞台设计团队提前半年就着手制作音乐厅和祠堂模型,反复进行多角度观剧试验。最终,工作人员搭建了三级、高90厘米的台阶抬升整座“祠堂”,在不破坏剧场美感的同时,也保证了所有观众观剧视野的舒适度。

近年来,上交相继排演了《伊莱克特拉》《莎乐美》《切肤之痛》《浮士德的沉沦》等多部音乐会版、半舞台版歌剧。音乐总监余隆表示,要成为世界一流交响乐团,不仅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也要有驾驭不同时期和体裁音乐作品的能力。“从交响乐、室内乐到芭蕾音乐、歌剧,一个全能乐团必须全方位地发展。明年上交还将与法国喜歌剧院合作全新版《卡门》,我们将主动融入世界古典音乐艺术大舞台,在全球打响上海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