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等你回家》创作谈:平凡的力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吴洲星  2019年10月29日09:11

2018年5月,我在和一个编辑朋友聊天时,第一次听到了张劼这个名字,他是一位安徽特警,在一次爆炸事件中受了严重的伤,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

我莫名觉得“张劼”这个名字很熟悉,事实证明我真的“见”过这个人。就在前不久看微博的时候,我看到一张照片,那是一组关于警察的照片,其中一张就是他的。照片中的他露出结实饱满的肌肉,尤其是那健硕的腹肌非常显眼,看上去很年轻,然而他的整张脸却毁容了,视觉上对比十分强烈,给人触目惊心之感。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把张劼和照片里的人联系起来。

就在那一刻,我产生了一种冲动,我跟这位编辑朋友说,我想写他的故事。与其说我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相遇和安排,不如说,我一直很好奇,到底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在那一刻将生死置之度外,完成舍生取义的壮举。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课本上不乏这样的英雄人物,雷锋、刘胡兰、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隔着纸张,我总觉得他们有些遥远,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接近活生生的英雄人物,我很想把握住。

我至今还记得见到张劼时他的样子,个头不高,很精瘦,是一个走在街上就会完完全全被当成路人的人。这是我对他最初的印象。那时候他尚在恢复期,戴着一副墨镜,依然掩盖不住还没有完全恢复的伤疤,胳膊上戴着长及腋下的弹力套,后来他告诉我们那是用来抑制疤痕增生的。他的话很少,但做事雷厉风行,走路带风。和他一路同行,能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药膏味,让我感觉他就像一个行走的药瓶。只有当他立在那里或者坐下来的时候,你才能看清他脖子上的伤疤,像蚯蚓一样,爬满了脖子……

我在张劼的单位见到了很多人,也采访了很多人,他的领导、他的同事……张劼的同事特意带着我们去了爆炸发生的居民楼。爆炸事件已经过去两年了。那个小区看上去非常普通,花坛里种着石榴树,枝头上结了几个青果子。

我们进入那个房间,里面黑乎乎的,还保留着爆炸发生的痕迹。门窗上还有当时犯罪嫌疑人钉上去的钢条,有的已经弯曲,张劼的同事说是当时特警队员突破的时候造成的。地上一片狼藉,我到阳台去看了看,外面云淡风轻,谁还记得这里曾经发生过惊心动魄的故事呢?

第二天,张劼又带着我们去了他的父母家。这是我们特意要求的。张劼的父母是一对非常亲切慈祥的老人,为了接受我们的采访,特地换了一身衣裳——这是我们采访结束后想起来忘记合影又匆忙返回去的时候发现的。张劼的母亲在卫生间换衣服,张劼的父亲说:“别换了,还得拍照片。”和每一对疼爱孩子的父母一样,说起张劼小时候的趣事,他们会露出会心的笑容;说到张劼受伤的事情,脸上露出痛惜的表情。这些细节都被我一一记录在本子上。

短短的两天,我获得了太多珍贵的素材。文章中非常关键的情节都是在我采访的时候获知的,比如有一章是《七秒钟的相见》,就是根据张劼的母亲告诉我的真实场景创作的。如果没有去实地采访,我根本想不出这样的情节。在一遍又一遍的修改中,我也渐渐把艺术与生活融合了起来。

这是一个典型人物的典型题材,我打算从最打动我的生活细节入手。

什么是最打动我的细节呢?

是他给我讲述的在病房的那些日子。他说,在特殊病房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他整天躺在那里,手脚被束缚住,没有人跟他说话,也没有人陪伴他。他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对面的一堵墙,墙上有一个被遮住一半的钟。他盯着半面钟,看着时间缓慢地流逝,有时候时针走到被遮住的那半面,只能看见秒针,他就在那里猜测会是几点。一个人,要在孤独、疼痛、绝望中寻找生的希望,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正是平凡生命在死的绝望和病痛的折磨中依然对生命保有的强烈渴望和勇气打动了我。

是他被转移到普通病房后,女儿第一次来看望他,听到女儿的声音,他惊喜焦急地扭头去看,因为太过着急,在扭头的一瞬间,脖子上的伤口撕裂了,血瞬间流了出来……这父母子女之间深重的亲情打动了我。

是他的同事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感。我进入房间没一会儿,他的同事只说了一句话就扭头走了。我一时没有听清楚,追问了一句,他语气低沉地说自己一提起就受不了……战友间如兄弟般真挚的情感打动了我。

有太多太多的情感,太多太多的话,只能通过小说中的姐弟来表达。

有一天写到一个情节,是弟弟去看望毁容的爸爸,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弟弟由于害怕一直不敢进病房,爸爸想出一个办法,把脸蒙在被子下,发出猪哼哼的叫声(这是小说中爸爸和弟弟经常做的一个游戏),想让弟弟克服恐惧。我写着写着,竟为这个情节流泪了。

我庆幸可以认识张劼,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去触摸生活里真实的痛楚与炽热的爱和情感。对于我来说,这不仅是一次写作,更是一场精神的洗涤与心灵的感动。

在小说结尾处,弟弟对姐姐说:“我只希望他当我们的猪爸爸,不希望他当英雄。因为当英雄会疼。”

写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的鼻子忍不住酸了一下。我们眼中的英雄其实也是普通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妻子的丈夫,是孩子的爸爸,他们跟我们一样有着血肉之躯,一样会疼,一样需要爱。

我之所以选择写这样的一部作品,是希望给当下的孩子们树立一种坚实的品格,传递给他们一种高贵的品质,一种无私的大爱;也希望这部作品可以化作一朵小绒花,轻轻地别在英雄的胸前。

致敬我们的特警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