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周晴《像雪莲一样绽放》:探向远处的写作

来源:文学报 | 殷健灵  2019年10月08日10:57

《像雪莲一样绽放》周晴/著,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19年4月版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题材各异的儿童文学原创作品,这和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和出版的日益回归理性有关,和纯正儿童文学评判价值尺度的厘清有关,也与读者审美趣味的提高有关。与之相对应的,让人感到新鲜和欣喜的创作纷至沓来——周晴的新作《像雪莲一样绽放》便是其中之一。

这是一部探向远处的作品。这里的“远处”,不仅是指作者将笔触从大都市上海伸向遥远的西藏,更是指作者立意的深远和高远。作者试图藉由故事探讨的一些人生命题:什么是小我,什么是大我,什么是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这些与情怀、理想相关的命题无疑都是一些超脱于凡俗生活之上的“大词”,是属于“自我实现”高级层面的精神追求。这样的立意,在曾经以轻薄搞笑、讨巧读者的校园文学大行其道的创作环境里,显然是新鲜而卓异的,也是充满勇气的。因为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将置于云端的触不可及的理想与情怀,回归本真而自然的面目,不仅要将它们降于尘世,还要让这些表面虚幻的东西可触可感,更要让它们深入人心——而要将这些东西置于一部儿童文学作品里,去面对人生经验和思考能力有限的小读者,更是一次对作者叙述技巧和谋篇智慧的考验。

小说里爷爷的原型,就是周晴的亲外公。多年前,便听周晴说起年迈外公特立独行的“壮举”:他爱爬山,总是独自出行,她是在媒体的报道上,才意外得知外公居然瞒着家人冒着生命危险,步行进入不通公路的西藏墨脱,并在那里捐建了希望小学。外公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给了周晴深深的震撼,在陪伴自己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在和外公长聊以后,对外公的行为,她从费解到理解,以致有了提笔创作的冲动。

故事的种子就这样埋藏在泥土中。也许要感谢周晴近年的忙碌,正因忙碌,让她暂时搁笔,然而,那颗故事的种子并没有沉睡。我始终相信,一个好故事,就像一只蝉历经年久方能羽化而去留下的蝉蜕,也像一坛散发陈香的老酒,它往往不是速成的,而是靠着岁月的发酵、作者人生阅历的积累,方能日臻佳境。而目前我们所看到的故事,便是这样一个依托时间慢慢生长的模样。作者找到了紧贴现实日常生活,符合当下少年读者审美趣味的角度,塑造了生动可感的夏贝、阿炼、魏凯等当代少男少女形象,而故事中的核心人物外公,并不是“英雄”,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平凡角色,他默默做着高尚的“义举”,但在不解真相的家人眼里,外公却是自说自话、让人担忧的老头儿;至于援藏教师彭老师,也在“大我”和“小我”的取舍间做着挣扎……故事试图探讨的的确是置于云端的人生命题,但是它不空泛,也不唱高调,更不说教,作者借小说人物的精神成长,不动声色地融入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当然,关于先前说到的人生命题,小说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活出雪莲一样的境界和风骨,走出狭隘的“小我”,去追求高远蓝天下的“大我”;让别人生活得更好,是不是一种更加理想的人生实现?关于这样的问题,年少的读者恐怕要用一生的成长去思考和追索。而倘若他们在少年时便能读到这样一部可以引领精神的儿童文学作品,由此催生他们思考人生的萌芽,无疑是一种难得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