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长江文艺》2019年度改稿培训会在黄陂召开

来源:长江文艺杂志社(公众号) | 张双  2019年09月27日16:05

9月21—25日,《长江文艺》2019年度改稿培训会在武汉黄陂举行。来自本省基层和高校的三十多名中青年作家参会,不仅有70、80后中坚力量,还有90后、00后新起之秀,涵盖了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各门类创作。同时,为提高基层作家的理论水平、思想水平,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促进创作进步,改稿会邀请了武汉大学文学院博导、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叶立文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天无教授进行授课。

改稿培训会合影

22日上午的开幕式由长江文艺杂志社常务副社长胡翔主持。省作协副主席、长江文艺杂志社主编何子英致欢迎辞,表示长江文艺杂志社继70周年刊庆活动之后举办本省作家改稿培训会,是在全省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举办的,体现了《长江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刊方向,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让文学下基层的具体举措,意在以多种方式履行《长江文艺》文学主阵地之责及发现培养文学新人之责,加大对湖北作家的培训力度,提升本土原创水平,发现文学新锐,推出精品力作,为湖北文学高质量发展凝聚新生力量,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武汉市黄陂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兰鹰介绍了黄陂丰富的历史人文和自然地理资源以及黄陂文联近年来取得的成绩。武汉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开学致辞,认为《长江文艺》是湖北文艺界的天池,期待能孕育出更多的文学汉军。

与会作家代表周芳阐释了自己深入生活现场、将个体生命融入现实的体会,认为写作的有效性是要有生命的质感。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兼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高晓晖在致辞中指出《长江文艺》改稿培训会的目在于出优秀人才,出优秀作品,并对与会作家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长江文艺》当作自己的母刊,二是把文学创作当作一种信仰,三是把审视现实当作一种责任。希望作家们能肩负使命,为时代立传,练就火眼金睛,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省作协党组书记文坤斗作总结讲话,强调省委书记蒋超良同志为《长江文艺》创刊70周年作出了重要批示,一是充分肯定《长江文艺》创刊70年作出的重要贡献,二是要求《长江文艺》建设全国一流文学期刊。《长江文艺》任重而道远,更应肩负起三种责任:一是政治责任,把握好办刊和创作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二是社会责任,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将真正的精品奉献给人民;三是道德责任,用文学作品引领社会风尚,不断加强作家队伍建设,打造一流文学期刊,攀登文学高峰。

改稿培训会上,叶立文、魏天无两位教授分别对与会作家进行授课。作为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评委,叶立文结合茅奖的评审标准和获奖作品,分析文本,厘清脉络,阐释自己对当前文学创作的一些现象和潮流的看法。比如他认为文学创作要把握时代本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正确理解中国经验和中国故事。不能把对乡村陋俗和封建伦理的过度书写视为中国经验,而应重视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经验表达。写历史题材的小说不能脱离史实,戏说历史。他认为茅奖的基本标准是现实主义,时代精神要表现内在的精神气韵,要反映时代的真实。叶立文还以茅奖获奖作品《主角》为例,强调作家专业知识修养的重要性。

魏天无教授则结合自己作为《长江文艺》“诗空间”栏目的主持人关于组稿、选稿过程中的经验和体会,从栏目的设计与安排、选稿的标准和倾向、诗歌语言问题三个方面,谈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思考。《长江文艺》作为一本综合性刊物,在诗歌版块有自己的风格定位,组稿时更倾向于现实性、温度感、回味性兼备的作品,并强调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的语言要有自己的节奏和结构。

会上还进行了活泼生动的对话交流和分组讨论。《长江文艺评论》执行副主编蔡家园首先分析了湖北当下文学的创作现状,并结合相关作品,指出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作者需要在文学创作时把握“写陌生,陌生写”的六字箴言,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越过新的障碍,突破自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舒飞廉结合自己的散文创作,梳理了湖北自古以来的散文传统和脉络,认为散文创作最终应回到日常、回到地方。《长江文艺》的编辑分别就作家们提交的稿件给出具体点评和修改建议,并就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本的内在逻辑等文学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在24日的总结座谈会上,每一位编辑和参会作家立足当下文学创作中的困惑不足和此次改稿会的体会收获,畅所欲言,气氛热烈。

笔会期间,作家编辑们还现场考察了盘龙城遗址等黄陂地方文化景观,了解当地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开阔视野,积累创作素材。此次改稿会得到了黄陂区委宣传部、黄陂区文联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