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幼儿文学更接近儿童文学的核心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刘蓓蓓     2019年09月19日09:29

关于童年文学的理论研讨,相关专著与会议都有不少。但是以幼儿文学为主题的理论研究,不管是学术著作还是会议,近年来却不多见。9月11日,接力出版社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一场以“边界与特征”为主题的中国原创幼儿文学理论研讨会。

20余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进行了为期一天的交流与探讨,对于这个会议主题,大家一致认为非常难得。用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本次研讨会主持人朱自强的话来说,这是一次恰逢其时的重要会议。因为中国儿童文学正在呈现向高向低攀登的态势,这里的高低指的是读者的年龄,面向读者年龄层越低作品越不好写,所以需要攀登,而这正是中国儿童文学更加健全发展的一种状态。

专家们从幼儿文学边界、美学特征、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视听觉艺术、幼儿文学教育等多个方面对幼儿文学创作进行了理论阐释,有分歧有共识。《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发现,其中有两点关于幼儿文学创作的提醒,对于出版人来说具有重要的启示。

真正好的幼儿文学老少皆宜

幼儿文学只是给幼儿看的图书吗?对于这一问题,专家们都持否定答案。幼儿文学的读者对象不仅仅是幼儿,还有和幼儿亲子共读的家长和老师。在他们看来,真正好的幼儿文学图书是老少皆宜的。

作家张炜这些年写了不少儿童文学作品,儿童文学作家徐鲁很认同他的一个说法:“缺少儿童文学的文学世界是不完整的,儿童文学让我更接近文学的核心。”在徐鲁看来,幼儿文学也许更接近儿童文学的核心。

徐鲁认为,幼儿文学表现的是人类的初心,好的幼儿文学能够把草地上玩耍的孩童和坐在壁炉边取暖的老奶奶都吸引过来。对作家来说,写浅的考验比深的考验更大。本事大的作家可以把渺小的题材、渺小的文学形式写成非常大的文学,形成一个经典。诸如列夫·托尔斯泰,这位文学大师给我们一个启示,只有做到深入了才能做到浅出,只有经历了拥有了许多,才有删繁就简、返璞归真的本事。“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一定具有丰厚的文学修养,他的心地会修炼得非常纯净,语言也非常干净,炉火纯青。”徐鲁认为,这是一个幼儿文学作家应该有的修养。

儿童文学理论家汤锐则提出,在幼儿和成人审美的交汇点创作幼儿文学会有更好的作品产生。在过去的几十年当中,我们的幼儿文学已经给大众造成了一种刻板印象,每一篇文章必须要讲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比如讲卫生、有礼貌、遵守纪律、助人为乐等。这种教育价值当然是要有的,但是汤锐强调,我们的教育价值的内涵和表达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刻板的,这对幼儿文学作家的创作理念来说尤其重要。

那么,什么是真正老幼皆宜的幼儿文学图书呢?汤锐认为,要明白幼儿和成人各自在作品中寻找什么,如此才能兼顾这两个方面。她的观点是,幼儿寻找的是趣味,成人寻找的是意义和情怀。幼儿的趣味如何寻找?儿童文学理论家刘绪源曾经说过,儿童爱看儿童,但儿童并不爱看自己所熟悉的环境,他们更爱看的是同类或与自己相似的异类。而成年人寻找的是符合成年人审美的那部分东西,但是这种东西应该是建立在童心童趣基础意义上的情怀,所以真正的老幼皆宜是要找到成人和幼儿的审美交汇点。

别忽视逻辑结构和知识精确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之母郑春华曾经说过,自己是为了幼儿文学而生的。但是半年前在一次幼儿园的活动中,她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们沟通了。“这些年来,我已经把我心灵深处的家园抛下了,开始大部分地去写小学生的作品。”

郑春华说,这件事对她的刺激很大。她强烈地意识到,幼儿精神世界是个独立的星球,自己多年不接触就变得生疏了。于是痛苦了一段时间后,最近,她又重回幼儿园,开始走近幼儿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维和逻辑。“我把自己倒干净,带着仰视的心态去看他们,因为这个星球是在高高的云端上。”

从事幼师工作多年的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也深深感到,给幼儿写故事一定要把逻辑思维理顺,从灵感到完整的一个故事,头脑当中应是经历了一番推理和确认的,把故事的人物情节主题理顺了才能开始写。但现在总有一些幼儿文学,没想好就开始写了,于是很简单很短的一个故事,编辑要反复看才能看懂。

徐鲁有一本图画书,写了蒲公英生长过程,里面希望传递的是母爱。出版社编辑问他:“蒲公英有妈妈吗?”徐鲁说有啊。编辑又问:“蒲公英的妈妈是什么样,小蒲公英是长在妈妈身上还是长在妈妈旁边?”徐鲁想,应该是长在妈妈旁边。编辑解释说,蒲公英是在短时间内同时生长、同时衰老,这个逻辑关系很难让孩子们去理解母子关系,他建议可以把妈妈换成风,风鼓励蒲公英飞上了天。“简单化地处理这个故事给了我一个教训。有时在童话背景下,容易忽略传递知识的准确性,这要引起作家们的重视。”徐鲁如此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