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发模诗集《诗国酒鼎》:热血犹沸,哲思犹深

来源:中国艺术报 | 赵晏彪  2019年08月30日11:36

李发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以一部《呼声》闻名诗坛的诗人。认识李发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我任一家刊物主编,在全国名家的稿件中,李发模的诗作朴实中闪耀着哲思与智慧的光芒。

环视周围的诗人,坚持十年八年则不易,年逾七旬尚能创作者鲜克有终,即使写上几篇几首,亦是少了些诗人精壮之时的热情奔放、中年时期的慷慨激昂,则多了些老成厚重,甚至惜诗如金,抑或创作枯竭。然,风骨犹存,激情犹在,热血犹沸,哲思犹深者,当属李发模。

用“文如其人”判断作家的“文”与“行”之间的关系,多数情况下能得出较准确的结果。读过发模老的诗集《诗国酒鼎》后,凝神而思,眼前便出现了居于诗坛高地且令人仰视的诗人形象。这与一些以“流量”著称的诗人有着天壤之别。之所以头脑里对发模老有这样的形象定位,是因为他思想的内核形成了作品坚实的骨架,语言尽显传统诗词的韵律美与时尚元素相结合的张力。李发模的诗歌形象与我心目中真正的诗人形象相吻合,一首首精美的诗作便能频频产生心理共鸣。

诗人必须有鲜明的爱憎,尤其要对祖国和人民抱有刻骨铭心的爱。李发模长期生活在贵州省遵义市,这座红色的历史名城使他的爱国之心具有与他人不同的含义。遵义是茅台镇的所在地,红军长征经过这里时曾经用白酒疗伤、饮酒鼓气,这些在李发模的笔下,成为茅台镇与红军的传奇,他于《在酱香源头》这首诗中写道:“液体的太阳, 1935升起/ 1949的共和国,在天安门城楼/宣告站起来的神州,回响/ ‘四渡赤水’的浪涌……/长征,借助酒力/在遵义转运” 。

《老战士》这首诗,赞颂的也是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全诗只有九行,但是读来却是非常震撼心灵。其中写道,“他的额头是五线谱/音箱是胸脯/他的笑,是音乐俱乐部,旋律/延续人生之路/他的话是锣,跺脚” 。我们可以从诗中看到,革命战士将永远挺立战斗着的雄姿,尽管走到了人生的尽头,无坚不摧的精神也会感召后来者,向着未来的胜利奋进。

李发模生于1949年,已届古稀,但仍时刻关注时事,本书中有两首诗不仅是引人深思之作,也超越了创作时的时空局限,体现出诗人作为思想者的预见性。 《今夜》中:“那个移植自由的国度/伸手搅我龙的海域/生烂疮的隐形/魔手,挥动/跃武之实力/纠结几尾虾兵,是怎样/贼喊捉贼,输出谎言” ; 《某强国》中:“掘别国为坟墓,踏上/霸权的王座/还立‘自由’为碑/逼弱小下跪” 。这两首诗分别创作于2016年7月和12月,揭露和批判的帝国主义精神实质,在今天读来是如此令人警醒,让我们不要幻想恶之心能开出美丽的花朵,民族自立与自强永远要成为中华民族不动摇、不更改的坚定信念。

诗言志,是从屈原开始就倡导的诗歌使命。好诗,既要言国家之志,也要言诗人的自我之志。李发模这部诗集中,有许多作品解读内心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试图为人类与环境、与自然的和解找到答案。 《在先人墓前》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这样写道,“哦先人,在你们墓前/我心存感激/修补地球的你们,已早知/人与自然,应和睦相处/在今天,该如何修补/掠夺的创伤,人际的裂痕/还活着,我们就该留给后人/这时空的美丽” 。这首诗真正意义在于,人与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相处,与日月、星辰、土地、山川,包括飞鸟和走兽和谐共处,人的生,才是最美好的生;人的死,才是死得其所。这是人类生存的最高境界,也是诗人和所有思想者的精神追求。

在评论界,常用“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来形容作品的空洞和乏味,与之相反,李发模的诗总是能给人带来思考,有时还会是扎心且无法排解的痛。 《不是故事》这首诗,只有十行,六十二个字。但是,读后心里的痛楚却久久无法排解。全文是:“一头临产的老牛,面对屠刀/跪下/流泪/屠夫突发善心,让老牛/往后排/老牛产仔之后,默默走向/一刀见血/铁铸的牛刀,此后/屠夫怎么磨它都不锋利/老是卷刃” 。这首诗语言非常直白,没有李发模诗歌作品常见的华美色彩。也许对生与死这样的大命题的处理,华美反会失色,修饰反会无光。简单直白的语言直击诗歌的核心:生存与杀戮是什么关系?一头牛的生命会在现实中体现出怎样的力量?而生命延续的代价又应用怎样的标准去衡量?也许这些问题困扰了人类千年万年而不得其解,但是,不等于人类在未来也不会找到答案,作为善于思索的当代人,不应忽视这些问题对精神的束缚,人类也只有从自身困境走出来,才能越来越有希望。痛而所思,是诗歌创作最应倡导的高度。

诗是什么?每一位热爱诗歌创作的人,都力图为这个问题找到答案,李发模用题为《吃吧》这首诗解答了这个问题:“装天空在碗里,把大海/斟进杯子/举岁月为筷,日月当盘子/地作凳子/铺世上的笑容作桌子/让想象吃吧/哦!诗意” 。诗是诗人生活的全部,诗意时时刻刻与诗人的心灵相伴,只要用心去捕捉,用语言去幻化,诗情画意就会被文字定格,成为内容广博、融思想与情态为一体的佳作。这样去解读“诗,是什么” ,也许只是李发模为自己给出的答案,因为对他来说,诗,就是生活本身,活着的意义。然而,大多数现代人处于变幻莫测的环境中,即便是对于许多诗人来说,诗并不是生活本身,这使他们不能认同这首诗的指向,但是,我仍对这首诗所暗示的纯粹感,心生敬佩之意。

李发模的许多诗作,不能从字面上作简单的解读,只有对时空、情境、语意的认真思考后,才能测译出一部分内涵,正如“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诗多解”更能体现作品的绝妙之处。所以,对于李发模的这部诗集,此文不可能简以概之,希望读者能有更深层次、更为精辟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