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王刊《择校记》: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来源:文学报 | 徐春林  2019年08月30日11:17

王刊的长篇小说《择校记》说到底就是理想与现实抉择的问题。说到择校问题,我不禁陷入了理性思考。对于有着孩子的家长来说,选择学校就是选择孩子的未来。

但《择校记》所写的,并非是选择这么简单。选择本身不是单行的,这里面还会有盘根错节的约束。家长的想法不是学校的想法,更不是孩子的想法。如此,择校的问题有了它的复杂性。如何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变成文学的问题来思考?因而,小说里的问题越来越多,学校的命运,老师的态度以及时代的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最终都会影响到择校的问题。

然而,对于一个好的小说家来说。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小说呈现艺术的问题。王刊在观照教育这个大问题时,自我立行于小说中,看得见他对教育的判断和对社会的观察。学校里的各种常规的动作,一些东西的存在,想从中逃离出来非常困难,于是这成了小说中的焦虑。小说里的源泉是来源于作者的经历吗?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哪里?这是个现实题材,小说写得很实,不像是在虚构,就连行为语言也和生活贴得很近。小说铺排了很多原材料的东西,看得出是一手资料。小说呈现的艺术的真实,是会超过现实生活本身的。好在,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和故事都已确凿无疑。

好的小说往往是徘徊于好不好说的中间,当读者要向另一个人转述的时候,会觉得除了故事外还有很多东西讲不出来。我觉得,在分析一个小说时,复述故事没有半点意义。我记得有个小说家和我说过,好的小说是没有好故事的,它的故事都隐藏在小说的思想里,都在密封的语言中间。但是,这只是其中的一个说法。毕竟文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所谓写法也是千变万化的。无论你讲什么,寻找小说的独特视角和切入点,营造独有氛围,使小说达到独有的陌生感,这也是小说写作必须具体的。

在读《择校记》时,总体来说还是尽意的。一名成长中的小说家,能够恣意汪洋般,有节制地叙述出一条河流,不停地推动小说的情节发展,从人性的广度和深度上发掘,使得小说的信息量极其丰富,感情表达越来越深厚。

《择校记》不是真正的择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择校记》是对时代的一种考验。比如小说中的“70后”老师,他们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始终是保持着童真的,以爱的目光关照着孩子的成长。而学校呢?则因为经历着资金的困惑问题,可谓是备受煎熬。这种折磨,会直接影响孩子,也是小说中的核心冲突焦点。对于一个作家而言,个性是刀刃上的锋芒,寻找属于自己得心应手的兵器,是表达自己文学能力的方式。这部小说中的光亮还有很多,似乎需要读者慢慢去发现。

(《择校记》王刊/著,中国言实出版社2019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