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张照读书

来源:解放日报 | 刘诚龙  2019年08月22日07:45

张照捷才,文章快手。我等捏了笔,一字一支颐,一句一挠腮;张照行文,万千文字犹如缝纫机扎针脚,嗒嗒,嗒嗒嗒,织锦成篇,满篇锦绣,“少顷伸纸和墨,下笔如飞,倏忽间,一卷书竣矣”。

“照字得天,江南华亭人。”真是得天啊,智商天授,张照是神童,“张文敏公照,相传为断臂僧后身。初名默,后易名照。年十四入庠,十七举于乡,十八成进士”。张照算得上科举异数,天厚之哉。七步成诗,既是天赋,也是书赋;天赋予他智商,书赋予他学养。“年十八捷南宫”,进士要唱胪点名的,“天子临轩,宰臣进三卷,读于御案前,读毕拆视姓名,则曰某人。阁内则承之以传于阶下,卫士六七人,齐声传呼之,谓之传胪”。对此少年英才,康熙见了高兴,喊他聊天谈话,提个去某地或某部“锻炼锻炼”与“学习行走”,挺正常的,张照确乎也是提了“进步”想法,“臣张照年幼,未娴吏习,恳恩教习,愿读中秘书”。皇上,您还是安排我到有书读的地方去吧。张照不要资历,要学历。

“张文敏司寇,天授异禀,读书过目不忘。充律吕馆总裁时,按卯进书。”你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张照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读书学习。张照读书,很有自己的一套,“令副宪取所征书籍,尽陈床上,捡其中关涉律吕者,折角为识,别堆两几,计不下百本”。从图书馆,从新华书店,先把书弄来,买回家,一并堆到床铺里。书之好归处是哪呢?不是书柜,不是书桌,更不是装饰之墙壁,而是床头。寂寂寥寥扬子居,岁岁年年一床书。让书如妻,与书同卧同起,书才如妻,相你老夫,教你小子。

给书分了类,将类书再别置书桌或书几,一一翻读,熟记于心,再是,“起而盥洗”。读书是神圣事,得洗手焚香的。香烟袅袅绕经楼,一卷诗书一回眸,“跣足于竹榻假寐片时,随即取几上书,浏览一过,仍置原处”。读书要有仪式感的,著述也是要举行仪式的。此处,有句话不可轻易放过,便是“仍置原处”。你道是其记忆力惊人,不用再来翻阅,我以为这是张照“尽信书不如无书”,读了书后要著书,是要把书忘了的。还把书摆在那,那是抄书,非著书。

张照著书,真正的关键词,不是“仍置原处”,而是“计不下百本”。我等著书,多是“一本书主义”,读了一本书,看了一则资料,则急忙忙磨墨,慌张张动笔,不赶时髦,倒赶时评。政论文论史论,有什么急如星火的?材料之不足,史料之未信,率尔操觚,过于轻率而轻佻,是我等通病,病之重矣。自然,生发此病者,有些人的病灶在于并非急性子,而是偏头症:他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爱他偶像,若有骂他偶像,他便寻老婆去骂,寻孩子去打;恨他,只读骂他的,颂他的,全掩耳,全遮眼。

与“一本书主义”作文相比或稍好点的,是“两本书主义”。有兄曾洋洋自得云,我读诗书读史书,一定弄两本来读,一本是正的,是赞之颂之的;一本是反的,是骂之臭之的。欲持正反两读者,其读书心态是蛮正的,不想被人牵着鼻子走,祈求读真书,做真文,抒真情,发真论,其心可嘉。然则,单持两本正反书,可求史料之真相?爱之褒之,自然尽拣好话说,恨之贬之,自然拣尽坏话说。将好话与坏话比照读,假实同证,褒贬互参,可以推知事实真伪,可推立论正邪——想法是对的,能否如愿,也是未知数。

爱之者褒之,恨之者贬之,爱之者说这人某月某日上山打柴烧火,恨之者说这人某月某日杀人放火,你说某人某天到底在干嘛?有人便曰,据史作文,秉笔直书,当行“三本书主义”,一是正的,非反的,一是反的,非正的,一是不正不反,持中持正的。读了三本书,则所持史料靠谱度高了,则以持史料而持论,公允度高了,那是肯定的。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奇文共赏,疑义相析,三本书够了吗?也是未必。比如赞之者,也是有温差的,有的非常热爱,热爱而至于崇拜,有的却是爱则爱矣,是常爱而非痴爱,则所著史之史,色谱有差,则其持论之论,色调有别;同样,贬之者,征集事实,据事发论,也是有色差的,也是会乱你眼光的;不正不反,有良史风范,不起意造假,也或囿于材料之掌握,眼界之狭阔,靠近事实,而非事实,也是有的。

张照行文,奉行的是“百本书主义”。同一个话题,同一个选题,同一个论题,爬罗剔抉,广搜博求,将能弄到的所有书,都弄到书桌上来,然后全览,以选材焉;然后甄别,以归类焉;然后竹榻假寐,以独立思考焉;然后伸纸和墨,以抒怀焉;然后下笔如飞,以立言焉。

张照这般读书与著述,且名之曰“加权主义”。阁下考一次试,分数跟你真实智商相距甚远;两次呢,取其平均值,依然是不足为凭;只待很多次,将其成绩加减乘除,权衡权衡,便最接近阁下智力。读书,读真书,读可信之书,以加权法来读,乘以权重,乘以系数,也是最可信的。张照读一本书,不作文,读两本书,也不作文,读三本,还是不太作文,待“计不下百本”了,便假寐思考,便奋笔疾书,便下笔如有神,因此无甚差池,“往往终卷无讹,即讹亦仅一二字”。不单是错别字无讹,最喜的,是史料与立论多站得住脚。

张照握管著书,“无论分编,独纂,自必融会群籍,贯串钩剔,方能联缀成章”。他是一定要博览群书后,方才下笔著文的。是不是必须一百本呢?这个要求可能有点高,一般人是难以做到的。然则,读书以著书,一本肯定不行,两本指定不行,三本稍是勉强,怎么着也得十本八本的吧,“岂有今日阅某几本书,即可杂采某几种书,汇成一卷乎?”

今日情形,恰是阅某几本书,杂采某几种书,即汇成一卷了;还有的是,但阅一本书,单采一种书,还汇成几卷呢。书是越读越没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