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合山见闻

来源:人民日报 | 石一宁  2019年08月17日08:25

与热情的东道主们握手言欢后,望着园林式的酒店,四周绿得要滴水的树与草,在斜阳下绽放吐香的各色花朵,双脚暗暗地用力踩几下,确认自己是站在合山的土地上了。

合山,久闻矣。

作为广西人,很早就知道有合山这个地名。很早是多早?是刚有合山市时。合山市1981年成立。其时我在广州上大学,记得从一份报纸上得知广西成立了一个合山市。立市的原因,是那地方有煤。于是,合山便印在了脑子里,成为自己关于广西的地理历史文化种种知识的一部分。漫漫三十多载,走过了很多地方,而合山于我,却如一个永远难以到达的远方。如今,因为工作的关系,让我与合山终得一见。

合山地底下到底有多少煤?资料说,合山煤田地质储量约七亿吨,占广西煤炭储量三分之一,煤田面积三百多平方公里,占市境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三,堪称一块宝地。

合山是年轻的城市,立市至今不过三十七年,然而合山的采煤史,却是自1905年开始,抗日战争时期一度成为中国大西南后方动力燃料的主要产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乃有合山矿务局。合山矿务局在上世纪90年代末,职工达到一万六千多人,矿区人口约四万八千人。我们此行参观的里兰矿家属区,不过是整个合山矿区家属区的一小片吧。然而,滴水映光辉,从棚户区演变而来的这片小区,曾是一个个温暖的怀抱,一个个温馨的家,每天紧紧拥抱着拖着疲惫的身躯从矿井归来的亲人,给他们以爱的轻抚,给他们以天伦之乐。合山被称为“光热城”,这光与热,来自煤与电,更来自采煤人与发电人,也来自采煤人与发电人背后的亲情挚爱……

合山是因煤成就的。然而,百年的采掘,合山的煤被挖得差不多了。站在乌黑色煤矿石模型垒叠而成的合山国家矿山公园的拱形大门前,我仿佛被提醒:曾经入选“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百县市”的合山,已于多年前被国务院列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合山国家矿山公园,就是在合山经济转型后被原国土资源部授予资格兴建的。

公园占地十八平方公里,主园区是东矿园区,东矿始建于1948年,是合山煤炭产量最多的矿场,公园主园区主要展示和保护东矿矿业遗迹。副园区为里兰园区,展示里兰矿的矿业遗迹。采煤的洞穴,运煤的通道、铁轨、火车,选煤厂房……使人犹如置身于煤矿业鼎盛的沸腾时代。登上东矿选煤楼旧址旁边陈列着的蒸汽式火车,进入车上餐厅,以火车车轮模型为桌腿椅腿的装修风格让我顿时眼前一亮。

还有“铁路自行车游览”。这铁路自行车,即一种有四只铁轮、前后两排四座、在铁路上行驶的脚踏车,由前排两人蹬动。坐上去后两脚一蹬,车轮即在铁轨上滚动。脚再用力,整辆车就隆隆响着快速前行。公园里的这条铁路是来合铁路的一部分,建于新中国成立前,主要是为运煤。刚建成时是一条窄轨,新中国成立后,这条铁路才得到改造,与全国铁路紧密连接在一起。随着合山煤炭资源的几近枯竭,这条铁路于2010年停运。之后,合山人着手将其中一段长约七公里的废弃铁路打造成现在的“铁路自行车游览”项目。

我与一位合山朋友坐在自行车前排蹬车,后排还坐着两位从来宾来的客人。时值六月,骄阳似火,天蓝云白,自行车隆隆地滚过艳丽的“十里花廊”,滚过潺潺的流水,滚过翠绿的树林,滚过芬芳的田野……铁路自行车原是流行于外的一项新型休闲运动,被合山人移植于本地矿山公园,使之衍生出新的意义。这是健身与文化的一种接驳,沿途的鲜花美景,令我心旷神怡;而回顾车轮下铁路的往昔,又让我思绪万千。

我们在市府所在的岭南镇江滨河堤散步,眺望红水河北岸的大唐桂冠合山发电公司。发电公司首次采用直排循环水。从河堤望去,四百米长的降温溢流堰,恰是合山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红水河畔的溯河村,我们了解到该村正在努力建设生活宜居、环境优美的生态乡村,而且村里文化和体育氛围较浓,有文艺队、狮子队和篮球队等。在该村村民谭罗斌家,看到了他家在政府帮助下盖起的新房。在北泗镇和河里镇,参观了“万才返乡,共建小康”创业示范基地,还走进养老院,目睹老人们在窗明几净的养老院里颐养天年的生活情景……这些见闻,似乎在昭示合山已经摆脱了煤城的旧形象,经济生活正在转型。

历史如同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是无法割断的。煤作为一种可以燃烧的燃料,作为一种文明的火光,给人类带来光明。采煤,是对光与火的追求,是对文明的追求。煤是合山的历史,作为一种物质形态,与合山人正渐行渐远,而采煤作为一种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却在合山传留下来。这既体现在合山国家矿山公园的矿业遗迹,也体现在合山人寻求转型、寻求改变的奋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