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转型时代三部曲:叶炜找到了写作的另外一个“富矿”

来源:《中国作家研究》 | 顾建平  2019年07月31日13:44

首先向叶炜致敬,他的“乡土中国三部曲”(《富矿》《后土》《福地》)好像热度还没过去,新的“转型时代三部曲”(《裂变》《踯躅》《天择》)又推出来了。

大概2015还是2016年的时候,我当时担任主编的《长篇小说选刊》曾经转载过“乡土中国三部曲”中的第三部《福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乡土中国三部曲”建立了一个文学的地理坐标——苏北鲁南,塑造了一个乡村——不仅仅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还塑造了“麻庄”这样一个乡村。这个小说简单地说,有三个特点,一是故事性,二是趣味性,三是先锋性。

令我意外、惊讶又敬佩的是,叶炜居然在三年之后又推出了一个“转型时代三部曲”。我收到叶炜兄发给我的电子文档后,打开第一段就非常兴奋,他起初使用的三个书名是《乌托邦》《桃花源》和《理想国》,一看这个书名就知道它是什么内容。拿到书以后发现书名改成了《裂变》《踯躅》《天择》。刚才我跟叶炜讲原先三个书名非常好,辨识度很高,改为目前的书名感觉有点遗憾。当然,我也知道现在的出版形势非常严峻。2002年到2009年我在出版社曾经担任过七年副总编辑,那个时候出版界已经处于寒冬季节,现在讲更是酷寒季节了,因为网络自媒体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又对出版业发出了致命的的一击,现在的年轻人不爱读书,尤其不爱纸质书了。同时,我们的出版政策比以前收束得更紧了。所以三部曲书名的修改,虽然遗憾,但也可以理解。

“转型时代三部曲”主要写的是知识分子。“拷问一代知识分子灵魂,书写一代知识分子的光荣与梦想。”这是我非常期待看到的书,因为我们多多少少也自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但是知识分子有广义和狭义的两个概念。大家知道在英文当中,知识分子intellectual这个单词,不是我们中国说的大学毕业、有点学问,从事文化工作,就是知识分子。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对现实具有自己独立的态度,独立的思想,有批判精神的人,这样的人才能称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概念。

我感觉《裂变》的主要人物史真,他只能称为广义上的知识分子。他虽然是大学实验室的教授,也是博导,但是这位先生他不关心实验室外的任何事情。他作为一个资历很深的教授,一个重点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他的学生,比他年轻的人成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他也不太在乎。对自己的处境、利益他也不太关心,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学究式的、书呆子式的人物。他对社会问题也不太关心,其实铊中毒这个事情出来以后,他一开始只是一个应学校之命而去回答问题的一个人,他也不去做更多深入的思考,所以他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他不是我们严格意义上讲对社会有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

这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另外两部也在写学院生活、学者生活、象牙塔里的学生生活这些内容,叶炜又找到他自己创作的“富矿”了。他在写“乡土中国三部曲”的时候,优势条件是他对乡村经验的熟悉。他在高校里学习、生活、工作多年以后,再来写高校生活,可以说是找到自己写作的另外一个“富矿”。

这个三部曲是我们让我们对他充满期待。拿史真这个人物形象来说,塑造得很成功,一个不问世事的书呆子,想独善其身,但是周围的环境又让他不能独善其身。他在纠结,他的彷徨、犹疑到最后的出走,调到教育学院去,我们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说屡见不鲜。三部曲写到了我们这个时代广义知识分子的痛感。叶炜笔下描写的人物是一个宽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我们只能称之为学者、教授,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书写者,叶炜他应该算是一个狭义上的知识分子。他对他所写的人物的社会处境有清晰的认识,笔触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叶炜他又找到了一个写作的“富矿”,我相信他还能挖掘出更深的东西,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