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莫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鄞州越剧团半个世纪以来根植基层结硕果

来源:中国文化报 | 程晓刚  2019年07月23日08:23

7月17日、18日,来自浙江宁波的鄞州越剧团在北京长安大戏院相继献上越剧《红楼梦》和《琥珀缘》。作为“浙漾京城”2019第四届浙江戏曲北京周系列演出的一部分,两台大戏不仅是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致敬,也是鄞州越剧团半个世纪以来根植基层结出的硕果。

“50年了,不容易啊!”

7月17日晚,“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曲唱响,台下得闻乡音的宁波籍观众和赶来一睹风采的北京戏迷不禁高声喝彩,现场掌声雷动。

“50年了,不容易啊!”记者身边一位宁波口音的年长观众喃喃自语。

从1969年“鄞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一路走来,鄞州越剧团立足于基层,以“善于继承、勇于革新、精于塑造”为理念,顽强地生存、发展到今天。

记者了解到,浙江省专业剧团一度达139个,其中越剧团就有上百个。经过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大浪淘沙,如今全国在编专业越剧团仅剩20余个,像鄞州越剧团这样的区(县)级基层剧团更少。此次作为全面展示浙江省优秀传统文化和最新艺术成就的“浙漾京城”2019第四届浙江戏曲北京周活动,对剧团和剧目的选拔非常严格,最后入选的7个演出单位中有4个是“浙”字头的省级单位,而鄞州越剧团现有的各类条件和资源都相对较弱。

在条件、资源的限制下,鄞州越剧团却从没停止前进的步伐。该团根植于地方文化,为地方服务,通过一部部创新作品,不断打造队伍、扩大影响。

1991年,鄞州越剧团创作了《琥珀泪》,不仅较好地展现了鄞州的地方文化,也显示出该团较强的原创能力。该剧在浙江省第五届戏剧节上荣获优秀演出奖等18项大奖,1994年被摄制成4集电视连续剧,荣获全国戏曲电视剧“天安奖”多本剧一等奖。2016年,《琥珀泪》被重新编排,更名为《琥珀缘》,如今在长安大戏院成功演出。

近年来,每3年打造一部原创精品剧目成了鄞州越剧团的新传统,《孔雀西南飞》《沈光文》等体现鄞州地域特点、结合鄞州精神与时代价值的剧目陆续上演。半个世纪以来,该团先后排演了60多台大戏,在基层演出并广受好评。

“我们更需要观众的口碑”

已经70岁的北京退休法官孙宝祥提前十来天就买好了票,在7月17日《红楼梦》演出结束后,孙宝祥难掩激动之情,久久不愿离去。他对记者说:“我看戏比较挑剔,今天的演出唱腔优美,水准很高。能把握住剧情,让观众入戏,这就叫成功。”

鄞州越剧团团长邵武常把“金杯银杯不如观众的口碑”挂在嘴边。他说:“我们更需要群众的口碑。在浙江当地,《红楼梦》和《琥珀缘》这两台戏在演出时叫好声不断,这是比获奖还值得自豪的荣誉。”

邵武表示,精心打磨像《红楼梦》这样的传统剧目,同时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的,适度创新改编《琥珀缘》,为的就是培养青年越剧爱好者,提高粉丝的黏着度。作为基层院团,鄞州越剧团的着力点就在于服务百姓。

2012年,鄞州越剧团成立了“爱越吧”这一普及越剧的培训平台。“爱越吧”充分发挥专业剧团的优势,夯实鄞州越剧戏迷基础,以“文化阵地艺术化、观众参与互动化、越剧传承科学化”为目标,不仅成为鄞州当地的公益文化品牌,也让观众与剧团的结合度更加紧密。“今天到场的不少观众就是我们团的戏迷。”邵武说。

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竺培勤表示,鄞州有30余支能演大戏的业余剧团,鄞州区政府也会采购其中演出水准高的节目,为群众进行公益性的文艺演出。而对于这些业余剧团的培养,主要来自如鄞州越剧团的专业演员。

鄞州是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作为该区唯一的专业剧团,鄞州越剧团勇担自己的使命。随着2018年鄞州区“艺起来”艺术普及平台的发布,该团发挥专业剧团的优势,派出10多名老师,在20多个培训点开展了800余节公益课,深受学员欢迎。鄞州越剧团还通过“天然舞台”“天天演”等惠民演出平台,每年为鄞州人民献演140余场,不仅丰富了鄞州人的文化生活,锻炼了队伍,更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越剧、爱上越剧,为基层剧团良性发展奠定了群众基础。

“小拇指头”剧团如何留住人才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之一,鄞州区对鄞州越剧团的支持从未间断。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王力波在此次演出后表示:“这两台戏体现了鄞州社会发展的实力。为表达肯定和支持,今天为鄞州越剧团带来了3个大礼包:第一,把鄞州区文艺中心的一部分划给该团,改善排练条件;第二,每年用购买服务、戏曲下乡等经费,为剧团提供足够的支持;第三,加强人才引进,从人才方面提高基层剧团软实力。”

一直以来,困扰鄞州越剧团甚至大多数基层剧团的难题就是人才问题。作为该团的上一任团长,竺培勤对此深有感触:“我们是所有专业剧团里的‘小拇指头’,处在最末端,演员去其他剧团,都是往高处走,吸收、留住人才的难度很大。”

在这样的情况下,邵武的解决方法是“实行人性化管理,形成凝聚力把人留住”。他表示,剧团的发展要靠年轻演员,因此从不搞论资排辈,谁有能力谁来担纲。培养后续力量、进行不同年龄段演员的梯队建设,对剧团的长远发展来说很有必要,特别是让“80后”“90后”的演员担当主角,在演出中加以打磨,能让演员找到自身价值。同时,将剧团的知名度和品牌打出去,让团队形成凝聚力和自豪感。

“莫等‘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基层剧团等不得,也等不起。”邵武说。从剧目创作、积累口碑,到青年演员的吸纳与培养,都是基层剧团的长期课题,需要勤勤恳恳地走一条漫长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