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李明官《范家村手札》:在众声喧哗中浅吟低唱

来源:文艺报 | 孙建国  2019年07月05日16:03

当下文坛中的散文创作貌似繁荣,其实乏善可陈。所谓文化散文、历史散文、乡土散文,吓人的不少,动人的不多。散文作品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优秀散文如门可罗雀,荒凉山庄。

在这众声喧哗中,温文尔雅的李明官,携一卷《范家村手札》(凤凰出版社2015年4月版),从容不迫、浅吟低唱,仿佛从远古走来,使我们在“呕哑嘲哳难为听”时,“如听仙乐耳暂明”。

2017年10月,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揭晓,李明官荣登散文奖榜首。授奖词称赞《范家村手札》“在追求‘古风’之中颇有中国小品散文的语言神韵”。

追求“古风”,当为李明官散文平淡舒卷风格之定评,自然言之有理。 但我觉得,《范家村手札》是座宝藏,如果从散文艺术的角度来细读此书,还可挖掘到三块宝贝,也可说这是李明官散文最为稀罕、最值得可圈可点之处。

一是真诚。《范家村手札》是真诚的,真诚得好比一汪碧水,清澈见底。散文贵在真诚。中国古典散文传统,从先秦诸子,到汉代司马迁;从建安文学、六朝小品,到唐宋八大家、明清公安、竟陵和桐城派,一直倡导“修辞立其诚”、“为情而造文”。李明官深得其中三昧。

没有文化散文的架势,也没有抒情散文或叙事散文的标签,更没有装腔作势或无病呻吟的散文通病,李明官以其真切的生命体验书写,字里行间飘动着一位游子与故乡难分难舍的悠悠情丝。做过范家村村主任的李明官,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情深意长,情感从肺腑中自然流出:“坝头河坎,沟沿渠畔,让人从心底生出无限暖意”;“阳光明艳柔媚,秋风翩翩袅袅,河水清明如鉴。在这样浩博的背景下,这些本质的植物,愈发富有诗意……”暖意和诗意,汇集成《范家村手札》的主旋律。

于是,我们从《柳花》中看见“灵巧的女孩子,还将柳枝揉搓成柳花,挨挤于梢端,别上胸襟”;从《晚饭花》中听见“在漾动着的薄薄的暮霭里,晚饭花精致的小铃铛一齐摇响,那是一支支惟心可察,耳不能闻,只须意会,不可言传的天籁”……古朴、闭塞、原生态的范家村哺育了李明官,赋予他生命的血肉和灵魂,也赋予他与生俱来的羞怯、敏感、自尊和坚强。

自然地理与作家之间的影响是互动的。自然地理给作家建构文学地理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活素材。而离开故乡多年之后的李明官,由于空间的转移,重新获得了一种观照故乡的新的眼光。正是这种空间迁移之后的目光,照亮了原本隐晦不明的故乡一隅,使《范家村手札》获取了与乡土启蒙批判或乡土牧歌之恋的不同文学景观。

惟有真诚才能够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来,《范家村手札》是一部平实鲜活的村庄杂记,立足大地,恭敬乡梓,让散文回到生活本身,还原了生活艺术的本质。李明官以幽微细致的笔触,呈现了里下河一个普通自然村落的春华秋实与人事更迭,摹写了一部村庄历史,同时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深情守望和殷切期盼。

二是安静。《范家村手札》是安静的,安静得仿佛天籁之音,如入仙境。“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一支支晚饭花灿然艳艳于夏日庭院;一簇簇芦穄微微动荡于寂寂秋光;一条条小船轻轻穿行于门前小河;一缕缕炊烟袅袅摇晃于瓦房屋顶,也摇晃出一幅幅色彩斑斓的里下河风景画……一声声浅吟低唱,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派清新。不需要撕破嗓子抒情,不需要挖空心思排比。天地在这一瞬间万籁俱静,只有这一篇篇散文,犹如一支支绿岛小夜曲,静静地随风传来。

李明官散文中的安静,氤氲着缅怀往日时光的缕缕乡愁。乡愁,应为文学创作的母题。屈原涉江悲怀,难舍旧乡远逝,成千古绝唱;李白对月惆怅,勾起乡愁万种;杜甫闻官军收复故园,涕泪满裳,写成生平“第一快诗”。而乡愁母题在散文创作中则更具突出的活力与魅力。既然人类家园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之外,人们就自然而然地将寻找精神家园的标的指向了城市之外,指向了大自然。

在这一愁绪萦绕下,《范家村手札》多为回忆性的散文。全书分为《草木春秋》《园圃之望》《村庄生灵》《生民之什》《衡门之下》以及《岁时记略》6个篇章,由近300篇小文组成。李明官用工笔画一般的细腻笔触,将过去乡村中的人和事,田野里的庄稼、庭院中的花草树木、屋前屋后的蔬菜藤蔓、飞鸟家禽,勾勒成一幅幅昔日生生不息的“田园风光”。让人在字里行间领略到远去的风俗人情、乡村美景。这些小巧玲珑、清新俊逸的散文,串成了一串璀璨美丽的乡愁珠链。

那一缕缕乡愁如烟如梦、美轮美奂,朦胧而又清晰,宛在眼前又袅袅飞散。但总有一种暖暖的东西温暖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体会到作者那浓浓的白云亲舍、桑梓情怀。“而今,这一切皆成为过往。村庄的嬗变、迷惘、阵痛,乃至湮没,我在手札里俱有记述。然而,万语千言,却再也唤不回一抹远逝的清波、一弯尘封的巷角。”《范家村手札》一方面流露着李明官内心对乡土的眷恋,另一方面透露出他对逝去的乡村“风景”不能忘却的痛。

“现在的村庄已经没有往昔的热闹,随着人口的迁移和环境的变化,一切正在逐渐归于‘沉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范家村手札》既是李明官自己对乡村故土的一段记忆留存,也是为这座中国最普通而又在城市化的风雨中嬗变的小小村落所作的脚注。

三是雅致。《范家村手札》是雅致的,雅致得仿佛一轮明月,独步瑶池。相对于粗制滥造的散文,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散文,李明官散文随时随地便透显出一种雅致。那是一种美好脱俗的韵致,是一种静默之处的涵芳,雅致入画,雅致如诗。

在《水瓜》中,田园风光令人羡慕:“园地里也热闹,冬瓜披纱,茄子着袄,一白一紫,相映成趣……”在《布谷》中,农耕之乐令人向往:“天是那样蓝,云是那样饱满,布谷鸟仿佛就在我们头顶欢鸣。父亲黝黑的脸上,充满了劳作的快感……”李明官传承古典散文的文化基因,从笔记散文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加以接地气的内容,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颦一笑,举凡花鸟虫鱼、春夏秋冬、喜怒哀乐,尽在他那趣味盎然的笔下栩栩如生。

《范家村手札》还借助《诗经》《尔雅》中丰富词汇,如“菡萏”对“荷花”、“红蓼”对“游龙”等,表达充实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叙事,都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从写景上看,书中以清新而华丽的词藻,把大自然绮丽的风光描写得维妙维肖:“春晴里的翩翩蝶翅,熏风中的悠悠虫鸣,甚至秋风萧木,寒夜斗柄,俱为日暮乡关之思……”一年四季,蝶翅、虫鸣、萧木、斗柄,各具特色,不容混淆,用词极为精当;“绿树拱围,秀水洄绕,暮云平处,炊烟四起。村庄布局曾经如此精致……”绿树、秀水、暮云、炊烟,用蒙太奇镜头,由远而近播映出一幅水墨画,点染了典型而迷人的里下河风光。

从抒情看,书中丰富的词汇把人物的情感及动作刻画得淋漓尽致。例如《柳花》:“春兰看人时,总是用眼梢之余光为瞥,半侧着脸庞,因而让人更觉其可爱……”余光为“瞥”、半“侧”着脸庞,农村女孩娇羞之态、小儿女之情,跃然纸上。

与此同时,全书还夹杂着一些奇思妙喻,如《红蜻蜓》中“五月仿佛一位拖着大辫子的村姑,在幽长的巷子里疾走。一晃眼,便扭着腰肢,无影无踪了。心中横过一抹莫名的怅惘。”作者的“惆怅”,本来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仿佛美丽村姑扭腰而去,这“惆怅”就具体而可见了。《诗经》里《关雎》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大概就是李明官的这种“惆怅”吧。于是,“惆怅”就闪现出鲜活的灵气和勃勃的生机。

写景、抒情、浅吟、低唱,清词丽句扬扬洒洒;生长、死亡、劳作、轮回,乡村叙事朝朝暮暮。由此便形成了具有古典诗意的崭新意象,也彰显了《范家村手札》神秘与伟大的生命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