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电视剧《共和国血脉》: 石油师的“战争”与“和平”

来源:文艺报 | 杨 玉  2019年07月03日08:45

“好的文艺作品就应该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共和国血脉》不仅集结了一线团队保驾护航,还转战玉门、大庆等多地实景拍摄,光影效果强烈。解放军转业前打仗时惊险的动作场面和爆破场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石油工人满怀热血开发油田的场景扣人心弦,激发了广大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中国石油师“众志丹心苦探索,万丈豪情献石油”的英雄壮举和“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动人事迹,为该剧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共和国血脉》尊重艺术规律,以曲折有力的戏剧情节与冲突,增强了故事的可看性。剧中既有解放军战士在战场上杀敌陷阵的不怕牺牲,也有他们即将改编成石油师交枪时的依依不舍;既有石油工人开发出油田的辉煌战果,也有胜利背后的艰苦卓绝;既有石油工人不怕困难的热血形象,也有他们在巨大压力下复杂焦灼的内心表达。同样,该剧关于人物情感也有细腻诠释,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石兴国、为爱人的前途甘愿放弃感情的许茹、心地善良却又脾气倔强的梅大妮、一心追求爱情的刘大勇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剧作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人物的心理状态。

《共和国血脉》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需求,该剧通过讲述中国石油工人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们勇于担当的家国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切百废待兴,西方国家对中国进行经济封锁,中国当时石油年产只有十几万吨,石油工业举步维艰,石油成为共和国急需的“血脉”。于是,刚刚走下浴血战场的一群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支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的石油工程兵部队率先加入了中国石油工业的行列。

显然,这个故事是通过石兴国这一典型人物来塑造石油工人群体形象。在得知整个师要被改编成石油师时,石兴国作为连长,虽然他左右为难,但依然去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在战士们不愿意交枪时,他理解战士们并为军事过硬人员求情;在得知师政委王振华为了改编石油师,放弃提拔军副政委的机会时,他深受震动,服从命令;在石油师初成立时举步维艰,他带领战士学习石油技术;当组织派遣开发油井任务时,他又带着战士们第一批投入战斗中……如此种种,塑造了石兴国这样一个不怕吃苦、艰苦奋斗的解放军转业石油工人形象。该剧跳出了英模人物“高大全”的桎梏,而采用熟悉人物陌生化的手法,赋予石兴国栩栩如生的人格魅力,使观众对石油工人群体有了更为丰富立体的认识,同时也对人民解放军的精神品质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

“血脉”既指石油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更指老一代革命者的忠诚信仰。真实的历史中,王进喜用血肉之躯制伏井喷,王启民为打开“地下大门”不顾个人安危做实验……在中国石油发展道路上,无数像他们一样的石油人发挥着“铁人”精神,用自己的生命和血汗铸起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在新中国的石油发展史上,他们就像一颗颗革命的火种,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作为献礼共和国成立70周年重点剧目,《共和国血脉》不仅将弘扬石油师人艰苦奋斗、与时俱进、振兴中华的精神作为叙事支点,更全景式展现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创业史,彰显出敢为天下先、敢于攻坚克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