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零距离感受上海国际电影节—— 向内容和品质回归

来源:解放军报 | 兰弋雪  2019年06月30日08:07

6月的上海,从浦东的摩天大楼,到静安的街巷里弄,似乎处处都涌动着热闹氛围。这份热闹,不仅是因为夏日的缤纷热烈,也来自于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火热爆棚的人气效应。电影节上,有飘过红地毯的星光璀璨,有竞逐各类奖项的欣喜荣耀,也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艺术家、创作者、产业代表等众多精英人士的风云对话。

生于上海、长在中国、面向全球的上海国际电影节,近年来在坚实的创新发展中,正以其愈加广泛深远的专业影响力和权威性,不仅成为促进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助推平台,更成为一场全球电影人交流合作的欢聚盛会。聆听这场盛会的声音,对中国电影产业的现实挑战、发展趋势、战略布局,或有一些深刻洞见和启迪意义。

2008年至2018年,中国电影总票房由43.41亿元一路飙升至609.76亿元。影院银幕数量超过6万块,稳居世界第一位。2018年,中国的总观影人次达到17.16亿人次,超越北美,位居全球第一。从放映设施到市场规模来看,中国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影大国。但中国电影要从量变到质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从去年10月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开展专项行动,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对影视产业进行正规整治,从而优化中国电影市场环境,推动电影产业步入健康发展、稳健提升的轨道。回顾近年的电影产业发展状况,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整个电影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电影产业的增速在放缓,而且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电影产业要由大变强,最关键的还是要回归到内容和品质上。制作出优秀的电影作品,是整个电影产业发展壮大的根基。”

纵览全国公映的电影,那些票房、口碑靠前的优质作品,其出品方大多有着中影集团、上影集团、腾讯影业、博纳影业、光线传媒等主流影视公司的身影。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认为:“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大局,弘扬主旋律,传递积极向上、正确的价值观,是主流电影公司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番话表明,主流电影人已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使命,在思想意识上形成了“打造更多优秀主旋律作品”的创作自觉。今年喜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大主流电影公司纷纷推出了一系列“大题材、大制作”的主旋律片单,像《我和我的祖国》《决胜时刻》《百万雄师》《解放了》《紧急救援》《攀登者》《中国机长》《烈火英雄》等主旋律大片,都已经在紧张的制作拍摄中,待全国公映时,定会给观众带来震撼、感人的视听体验。

吸取借鉴欧美电影的发展经验,应当清醒地意识到:中国要成为电影强国,高水准、现代化的电影工业是标配。今年春节档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获得观众热评,成为一部现象级大片。这部作品成为电影节上被反复提及的成功案例,也引发了大家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深入探讨。《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感慨地说:“拍摄这部电影,让我意识到跟国外相比,中国电影工业化还处在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拍摄《流浪地球》时,我国电影工业化技术不足的部分,不得不靠最原始的人力填补。我们的经验不是很多,但教训很多。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建立中国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对行业来说非常重要,而且任重道远。”面对中国电影工业化的现状,北京电影学院国家电影智库研究员刘正山的看法十分深刻。他指出,电影工业化体系的构建,主要表现在“生产标准化、作品类型化、管理现代化、创新规模化”四个方面。而推动电影工业化标准体系建设,不仅需要政策层面的引导,更需要整个电影行业达成共识、建立标准,在生产制作实践过程中不断反馈和完善。电影工业体系的先进工艺、卓越水准,还有赖于影视科技的创新发展。放眼当下,中国的科技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积极应对这些挑战,亟需加大对科技自主创新的政策激励、资金投入和市场培育。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对影视科技自主创新的栽培,并以此促进我国电影工业快速迭代升级,赶超外国电影工业实力。

众所周知,成为电影强国的显著标志,就要不断扩大国产影片的影响力传播力,展现中国大文化的大气象、展现中国新时代的新景象,绝不能闭门造车、自娱自乐。这就需要中国电影人继续以开放姿态,在不断深入的交流互鉴中,拥抱世界文明,吸纳外域文明成果的精华,丰富拓展中华文明的演进空间,增强中华文明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从而让我们更多的优秀电影向外域文明高效溢出、多维传播,力争在国际市场上赢得口碑票房双丰收。

这一方面,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功课做得十分用心。去年,上海国际电影节凭借自身影响力,发起成立了由来自29个国家的31家电影节机构组成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又迎来7位新成员。目前,“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成员共有来自33个国家的38家电影节机构。从去年9月开始,上海国际电影节借助“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平台,开启“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成功将《阿拉姜色》《柔情史》《矮婆》《疲城》《我不是药神》《女他》《无双》《空山异客》等一批中国佳作推送到各国电影节展映,让更多中国电影在国外大放异彩。今年,本届电影节金爵奖评选,共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2555部作品报名参加。其中,伊朗电影《梦之城堡》凭借“细节的出色把控,完整地呈现生活的真实,揭露令人吃惊的多面人性”,成为本届金爵奖最大赢家,摘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三项大奖。亲临现场感受到本届电影节日益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意大利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埃里·弗雷茂高兴地说:“我们5月在戛纳相聚,6月又在上海重逢。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全球电影人必不可少的工作日程。”可以说,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汇聚全球电影资源、展映世界优秀电影的重要平台,也成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前沿窗口。

上述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电影人的辛勤劳动,但与电影强国的定位要求还难以匹配。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电影人应当自觉肩负时代使命,加快电影工业化的体系建设,秉持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积极提升电影作品的内容品质,让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昂首前进!

图片制作:孙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