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是猫》思辨会:写猫,就是写你自己

来源:澎湃新闻 | 罗昕  2019年06月24日08:38

《我是猫》是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的成名作,他以猫的视角审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社会变革,对日本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生活发出犀利但诙谐的批判,直面人性、内容深刻。这本日本近代文学经典之作,甚至对鲁迅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6月22日,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作家孙甘露与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作家陈子善来到西西弗书店·上海静安大悦城店,从经典名著《我是猫》展开,畅所欲言。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青年评论家李伟长担任主持。

6月22日,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孙甘露、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李伟长做客西西弗书店。

进入一本书的世界,进入一只猫的世界

鲁迅本人说过:“夏目的著作以想象丰富,文词精美见称。早年所作,登在俳谐杂志《子规》上的《哥儿》《我是猫》诸篇,轻快洒脱,富于机智,是明治文坛上的新江户艺术的主流,当世无与匹者。”

陈子善介绍,新中国成立以后,1958年出版夏目漱石的第一卷中译本就是《我是猫》。“夏目漱石在日本的地位,怎么说呢?有一张日币(面值1000日元)就是用他的头像。”

孙甘露也表示,夏目漱石是日本文学史上地位崇高的作家。“这本书借助猫的眼光来观察日本的社会生活,有非常详尽的关于日本山川、街道、庭院的描述,关于日本普通人家生活的描述,这比一般的导游书要可靠得多。而且夏目漱石是一个伟大的作家,通过日常生活来揭露、反映、批判日本当时的方方面面。所以《我是猫》既是一本爱猫人可以看的书,也是一本热爱日本文化的人可以看的书。”

“夏目漱石怎么会想到用猫的眼光来写日本当时社会的形形色色?这里涉及到一个更大的问题,很多中外作家都喜欢猫。但夏目漱石这本书围绕猫展开,把猫拟人化,用猫的眼睛看世界,这是一个创意。”陈子善说,“猫为什么一直抬着头,因为你们人的世界太大了,它也想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现在人类世界很发达,已经到5G了,但是猫在想什么,人类又无从所知。夏目漱石给出了一个文学性的答案。”

孙甘露说:“猫的内心活动比较复杂。你通过观察猫的眼睛,会发现很神秘的一面。人为什么养猫,在庸常的世俗生活里,猫是一个通向神秘事物的窗口,有时候会提醒你。虽然我们也不太清楚那究竟是什么,但我觉得是一个提示。”

在他看来,阅读也有类似的功能,在日常的琐事之外提供一个窗口。“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像打开一个窗口,通向一个短暂的使我们和日常脱离,或者说和日常经验不太一样的部分。《我是猫》提供了一个双重的窗口,使我们进入一个双重的神秘世界。当我们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既进入一本书的世界,同时也进入一只猫的世界。”

爱猫养猫,也要接受与猫告别

“老顽童”陈子善酷爱养猫,家里“猫丁兴旺”时有过三只猫。如今他微博和朋友圈里最常出现的是老三“多帅”。

陈子善也是“资深猫奴”一枚,这是他的“爱宠”。

“我为什么喜欢猫?因为猫好玩呗。”陈子善提及,动物学家研究,猫和人类发生关系的时间远远低于狗和人类发生关系的时间。换句话说,人类养狗的时间超过养猫的时间。所以猫和人类的关系是若即若离的。

“但起码有一点,猫的习性、形态与表现,人类能接受。不然猫与人类如何建立这样若即若离的关系?”陈子善笑言,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养猫大国。“在日本有一个说法,夏目漱石就是日本的鲁迅。可惜鲁迅不喜欢猫啊。我期待我们中国的作家,写出一本超过《我是猫》的书来。”

至于陈子善自己和猫的故事,他透露自己养了二十多年的猫,一开始其实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

“以前我一个邻居家里有两个小孩,邻居买了猫给小孩玩。小孩呢很喜欢和猫玩,但是猫不愿意和小孩玩。邻居家保姆年纪大了,有时候又忘记喂食,那猫就来我家门口叫。我一开门,那猫一下就窜进来了,我得好好招待啊。从此那猫每天都来。结果变成主人不养猫,邻居养猫了。但是养着养着,我又觉得猫很可爱。”

陈子善坦言,养猫也有痛苦,最大的痛苦就是看着猫死了,人却毫无办法。陈子善回顾,他的猫曾病危过一次,第一次抢救回来了,之后还延续了六年的寿命,为此他特意给兽医院送去了锦旗。

“有人说猫的品种很重要。我很反感这个,就好像给人分种类一样。”陈子善说,他的猫就是“草猫”,但他无所谓这些,只问医生能不能救活。只要可以救活,那花钱就值了。

“手术之后猫要在医院住院十天。他不高兴啊,身体弱又喊不出来,就一直‘面壁’,屁股对着我。回家后一开始也屁股对着我。所以猫也是有脾气的。”

孙甘露说:“猫与狗的生命,和人相比,都比较短暂。它们像一个家庭成员一样陪伴你,但你总要面临一个 ‘送走它’的问题。在西方,如果有小孩出生,有些家庭会去买一只狗,让这只狗陪伴小孩一起长大。狗的寿命是在人前面的,那么小朋友成长过程中就会经历这个事,实际也是让孩子了解、面对、接受‘送走他最亲密的人’的体验。”

“每个人都有寿命,渐渐地都要和亲人告别,一生中一定要面对这些时刻,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接受或者以平静的方式接受。或许养一个宠物可以帮助人来理解和面对这个事。实际上把这个经验写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也是帮助那些不养宠物的人来理解这一切。”

不是人类选择了猫,是猫选择了人类

猫与文学渊源已久,爱撸猫的文学名家排成长队。中国有季羡林、老舍、谢冰心等,外国有海明威、加缪、夏目漱石等。有人统计过,大多数作家都爱猫,撸猫已然成为文艺青年的“标配”。

但猫似乎也是最难以捉摸的宠物。人类是否真正驯化了它,连养猫人自己也不确定。高冷的眼神、忽近忽远的距离,似乎都在不断告诉我们:人比猫更需要对方。

刚受聘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的孙甘露在现场出了个题目:“在座有很多养猫的朋友,你们看了书以后,可以从各自的角度设想一下,你养的那只猫是怎么看你的?你肯定对此深有体会,因为那只猫一直和你生活在一起,你对它有很多细致观察。所以不妨想象在你养的那只猫的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

陈子善表示赞同:“你写猫,也就是写你自己。实际上猫是不会看你的。所以写猫怎么看你,就是写你自己怎么看自己。”

李伟长感慨,互联网时代也是所谓宅的时代,人和人是慢慢疏离的。“猫变得这么重要,被很多人喜欢,或许并不只是因为猫,更大的原因是我们已经慢慢不知道如何和自己相处。比如我们哪怕一个人在家,也会开着电视机,哪怕不看也习惯有个声音。在越来越疏离的现代城市生活中,猫的存在提供了某一种精神慰藉。所以不是人类选择了猫,是猫选择了人类。因为有一只猫的存在,人的孤单不会变的那么的强烈。”

社店合作出版,外封猫身接近于真实“撸猫”体验

此次西西弗推石文化与上海文艺出版社合作,对《我是猫》进行全新装帧设计,还定制了多款周边。该书面世后一个月,销量已达三万册。

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陈徵表示,从行业角度来看,与西西弗推石文化合作出版对出版社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构建了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即把传统的“出版社做书+书店销售”模式,转变成“社店合作2.0升级版”。具体而言,就是出版社和书店共同全程研发产品,如选题的定位、书籍的设计制作与营销发行等都由社店共同策划和实施。

二是这样的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助推双方品牌建设。“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家传统的文学出版大社,而西西弗书店品牌形象年轻、富有朝气,在民营书店中具有鲜明的特色。两种氛围的碰撞,相信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为读者奉献更多的好书。”

在活动现场,孙甘露特别提及此次书设计巧妙。如书封部分分为外封与里封,封面的开合之间,则是猫眼看现实世界、猫眼看书中世界的结合。外封的猫身还加入植绒工艺,接近于真实“撸猫”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