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抗战历史与中国历史小说的创新

来源:作家出版社 |   2019年05月20日08:30

5月11日,由作家出版社、跨界文化主办的“抗战历史与中国历史小说的创新——房伟短篇小说集《猎舌师》天津分享会”在津举行,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房伟携最新短篇小说集《猎舌师》做客無邊集,与读者分享这部系列抗战小说。此外,青年文学评论家卢桢、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观复时光主持人朱海峰等特邀嘉宾也出席了本次分享会。

《猎舌师》是青年作家、文学评论家房伟的系列抗战小说,莫言、吴义勤、范小青、文珍等人给予这部抗战短篇小说集很高的评价,房伟用十八篇构思巧妙的短篇小说集合体,诠释了对抗战历史和中国历史小说的全新理解。

房伟教授在分享会上表示,《猎舌师》这部小说起源于他做抗战史料研究的时候,一些真实抗战故事的激发和感受。他认为此前作家写中国历史采用相对道德化的方式,充满了宏大美学的色彩,但他更加注意到的是战争中个体心灵的感受。房伟教授认为好的历史文学首先应该具备历史理性,追求历史的客观精神,尽量还原历史的原生态。另一方面,历史文学应注重对于历史的文学想象力的开发,但对历史的文学想象不是肆意的解构。

朱海峰对抗战历史提出了重要的看法,他认为所谓真实的历史是生活在当下的我们尽量去接近的一个过程。但,如何让我们的认知更趋近于真实的历史呢?首先要获得历史的真实,其次,在主观上对事情的逻辑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对人类历史和人性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最后,应有对历史的客观理性。除此之外,朱海峰对青年作家房伟从个人心灵的角度书写抗战历史的方式给予很大的肯定。

卢桢教授在分享会上谈到,九十年代之后,抗战小说中的形象不再是将军英雄的塑造,而是进入到了平民英雄的时期。他认为青年作家房伟的《猎舌师》更为可贵的是他站在更多的个体的不同视角上,让我们看到个体在面对战争的时候,在极端状态下人性的选择,这些就使他的作品具有了一种超越性。此外,他指出房伟的这一系列抗战小说中涉及到对日本军人的情感描写和人性刻画,他们不再是简单粗暴的侵略者,这是与当下抗战历史小说所不同的,也更体现了短篇小说集《猎舌师》的超越性。最后卢桢教授表示,好的战争文学当然是要写战争,坚持历史真实,但是好的抗战文学的作品也要超越战争,进入到对于人性、人的多面性的探索和展现。

马知遥教授认为房伟的小说语言相当精彩,他小说赋予读者一种可能性。马知遥教授表示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把人和事放在一个历史情境下创造出一种可能,让读者产生一种真实感,而房伟的小说就做到了这些。同时,房伟用艺术化的方式放大了细节,强调它的艺术性,强调了人物身上的意义,让我们在读抗战小说的时候不再面目可憎,而是感觉到战争中的人性。

分享会的最后环节是观众提问环节,天津社科院艾翔表示,历史同情应以对历史的了解为基础,《猎舌师》这部小说集带给我们的思考是在基本历史概念下我们还能想到什么,艺术作品还能带给读者什么。他指出这部小说集文本相当丰富,并且就房伟老师的文学研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