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说说新人吴新星的《苏三不要哭》

来源:文学报 | 孙建江  2019年05月19日10:32

当下儿童文学新锐作者中有一对姐妹,吴新星和吴洲星,都是八五后。妹妹吴洲星出道稍早,已出版有十余种作品。姐姐吴新星近年来佳作不断,开始为人们所关注。

吴新星写作时间不长,第一篇作品《樟木红 竹叶青》发表于《儿童文学》,迄今也才八九年时间。她出版有短篇小说集《玉簟寒》、长篇小说《苏三不要哭》。曾获《儿童文学》金近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大奖、“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银葵花奖等奖、浙江省作协2015—2017年度三年优秀文学作品奖。

虽然写作时间不长,作品的数量也不多,但吴新星的创作却有着很高的辨识度,十分难得。她的创作痴迷于江南背景、古典意蕴题材的发掘和书写,注重故事的地域呈现和情节的完整性,叙述节奏平和舒缓。看得出来,吴新星有自己的艺术追求,她试图努力为喧嚣的当下、为学业繁重的儿童读者,提供一种遥远而又亲近的古典美学熏陶和观照。

新近出版的《苏三不要哭》正是这样一部充满艺术锐气、可圈可点之作。

这部作品在历史题材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上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少年学艺,本是传统行业的常态,人所皆知。然而在儿童文学领域,事实上却鲜有饱满的展示。吴新星将历史演进、传统京剧、民俗风情等,融入故事的起承转合,融入少年的成长,无疑值得肯定。她的尝试,让一些看似很古旧、很遥远、很成人的传统文化元素,成为了儿童文学创作的可能。

这部小说的细节充分而饱满,见出了作者观察生活、把握生活的能力。第三章中,妹妹听得一句“明天开始见不到哥哥了”,当下放声哭起来,小妹妹不明所以,也跟着哭。好在她们还小,哄一哄也就好了。瑞生悄悄在她们耳边说:“等哥哥学好了,赚了钱,给你们买好多好吃的。”这么一说,两个小丫头立刻破涕为笑了。“瑞生想起妹妹们,心里觉得难受。”儿童心理精准刻画。第八章中,董宝说:“瑞生,你这人没别的缺点,就是太善良了。”瑞生认真地问:“善良也是缺点吗?”董宝被问住了,随即笑了起来:“在别人身上不算,在你身上就算。”瑞生闻言也笑。作者通过人物对话设计巧妙地完成了场景的转换。在第十六章中,瑞生慢慢走向河边。河水在哗哗地流淌,声音听来比白天更响。河面有一处泛着银光。瑞生抬头看天上,“天上是一个半圆的月亮,不甚明亮——月的脸上有点黑黢黢的,像蒙了一层黑纱。倒是月亮四周的星星,一颗颗亮得灼人眼睛。”“黑黢黢”“灼人眼睛”,人物特定心理状态下的景物描写,十分逼真。

作品的叙述也比较从容。“苏三不要哭”有张力,又有寓意。作者并不急于点题,很有自信,引而不发,直到最后才点题。“瑞生自己也仿佛陷在戏曲情节里面去了,真觉得自己就是落难的苏三。可不是,国有难,真有难,在这样的非常时期,谁都是落难的‘苏三’。但是,无论怎样,都得振作起来,不能一味地哭泣啊。——苏三不要哭,苏三不要哭啊!”风来帆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书名的选取有意味,富有概括力。假如本书取名“瑞生不要哭”或“小和尚不要哭”,则完全是另一番效果了。虽然都是“不要哭”的主语称谓,但有没有“苏三”,大不相同。没了“苏三”,“不要哭”就缺了历史内涵、文化记忆和特定戏曲情景意蕴的厚重感。“苏三”是瑞生、小和尚,又不仅仅是瑞生、小和尚。他是颠沛流离、勇敢活下去的少年,又是人们记忆深处的传统文化符号的延展。“不要哭”,一下子提升了作品的格调和品格。

但我更在意吴新星对于当下儿童文学创作的启示。

这些启示我觉得有以下一些:一是儿童文学创作的多元性。儿童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并不限于当下和校园。二是“向后看”中的当代性。作品对传统文化、风俗、地域的书写,同样符合当下儿童的审美需求。三是文学潮流与个性追求。作者置身当下文学潮流的同时,又着意彰显自己别具一格的个性追求。

当然,作品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情节还可以更加紧凑、一些人物的出现前后应有必要交待、不同篇幅的更合理分配等问题。期待她下一部作品有更好的表现。

(《苏三不要哭》吴新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8年5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