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冯秋子:纪念,为了什么

来源:一群文画人(微信公众号) | 文、画 冯秋子  2019年05月11日10:39

苇岸去世二十年了。失去这位如兄弟一般的好朋友、好作家,我们的疼痛和遗憾一直真实地存在着。二十年来,不断有人自主选择阅读苇岸,谈论他、记述他、评析他、再发现他、深入研究他,苇岸的名篇和关于他的文章,不时见诸全国各地的报纸、杂志和书籍。

这很不同寻常,人们自发地去认识苇岸,感受苇岸,书写苇岸,传播苇岸,就像一年又一年农田里忙碌的农民耕地播种收割贮藏那样持续运行、风雨不悖。

苇岸被自然而然地接受下来,又被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如同他诚实的写作和勤勉的思想,自然地发生,挥发出魅力,挥发出地火似的积极的能量,造就了社会性的相向效能,而且,苇岸的作品,是穿越时间、穿透遮蔽的,他发自内心的声音和文字,以低音频、稳节奏、精准深邃的陈述力,着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和整个九十年代。

之后的时间,斯人已去,是他遗留的文字与更多的人们在一起。是怎样一些文字,由一个人发出了怎样的动静呢?廓清和修缮大地上的事情,扶助百草千茎,救治病态颓伤,敲击麻木、腐朽与没落,描述思想和艺术的高远和纯净,直面挑战,直进本真。

有感于兹,我向已确定将承担出版苇岸文集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建议,除了出版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创作》《泥土就在我身旁——日记》(上、中、下),增加一部纪念性文集,搜集起朋友们写的关于苇岸的有准确性、有独到见识的文章,再视缺漏情况,尽量组约到不该或缺的相关作家的文章,辑成一集《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把这三部分作为一个整体推出,得到了出版方的积极回应和苇岸家人马建秀、马建山及其侄子马跃龙的大力支持。

《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

在收集、组约文章和编辑过程中,得到林贤治、林莽、树才、一平、宁肯、王家新、刘烨园、周新京、蓝蓝、张守仁、谢大光、耿林莽、彭程、陈旭光、西渡、高兴、徐刚、蒋蓝、鲍尔吉·原野、王剑冰、陈长吟、韩小蕙、王开林、袁毅、张杰、吴佳骏等收入本集的五十四位师友的信任和支持,和远不限于书中所辑作者的支持、协助,更多人们给予了鼓励、相助和支持。特别要感谢林贤治和林莽二位先生,给予我不少建设性意见。

令人欣慰,收入这部文集的相当大比例的作品,是其作者创作生涯中最好的作品之一;还有的作品,是其作者所创作的最好的作品,这是这部书稿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收获。

遗憾苇岸生前的作家好友有的还不及写下他们想写的文章,还有的文章因联系作者未果而不得不忍痛割爱。

这部纪念文集试着为读者呈现真实而个性鲜明的苇岸,一个在思想、艺术的创造和表达中、在生存时世的深刻体验中、在艰难困苦中加深着信仰的苇岸,也不失为是对他的创作的重要补充,或是他执念阅读、思考和文学写作以外的一种镜面或者写照?

之前,在协助苇岸家人整理、研究、编选苇岸的散文随笔、诗歌、书信、日记等遗著遗稿过程中,我应邀主持过《散文天地》2000年第六期苇岸逝世周年纪念专号,《特区文学》2004至2005年散文随笔专栏《苇岸日记:泥土就在我身旁》五辑,《文学界》2009年第四期苇岸逝世十周年纪念专辑等多种关于苇岸的报刊专辑、连载,并应花城出版社林贤治先生约请和苇岸家人委托,编选了苇岸《最后的浪漫主义者》一书,2009年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在苇岸谢世二十周年之际,编选和推进出版这部《未曾消失的苇岸——纪念》文集的原意也有,在苇岸同时代的作家里,作为他的朋友,在我们还能够出力,能够把力气给到需要的地方,能够把对苇岸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尽可能保存住、传达到位,让一惯严谨、朴素、精益求精、思想深邃、表达内敛、作风节制的苇岸能够踏实、放心,自在、安妥,为后来有兴趣研究和了解苇岸的人们,多提供一些资源信息。

客观上,这部纪念文集一定程度地反映出新时期以后的文学现场、现象,以及奋力前行的文学队伍及文学力量的真实状况。在我们还有力气的时候,能够严肃认真地多做一件积蓄而衍进的文学的本职事情,协助苇岸的家人,一同达成纪念苇岸、祝福苇岸曾经倾尽心力的文学事业生生不息的意愿,如果能是,意义在了。

2019年1月7日

野草/速写 2019.5.10

野草2/速写 2019.5.10

野地/速写/2019.5.10

树/速写/2019.5.9

树/速写/2019.4

树/速写/2019.5.9

(本文是为纪念苇岸逝世20周年编辑出版的三种文本之一纪念文集《未曾消失的苇岸》一书所作后记。该书将于苇岸离别的5月19日前由广西师大出版社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