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孤单的少校》:托起少年世界的冰山

来源:文学报 | 张贵勇  2019年05月10日09:58

说来也巧,我与薛涛来自同一个城市,是地道的老乡,因此读《孤单的少校》时,黑土地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群十多岁的孩子呼朋唤友、半路伏击、搭建树屋、林中寻踪等情节,让我恍如穿越时空隧道,重回自己的少年时代。

少年故事历来不讨巧、不好写。翻阅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其实明显存在“两头大中间小”的现象,即反映儿童和成人生活的文字多,描写少年心事的作品少。之所以产量不高,主要原因恐怕还在于,少年所处的青春前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独特阶段,是比较自我又内心敏感、看似坚强实则脆弱的存在。初入“江湖”的他们,开始独自面对残酷、悲伤、疼痛、背叛等人性考验,有着太多的欲罢不能、欲说还羞,此种复杂与纠结的心绪仿佛又无处发泄,“不足为外人道”。

薛涛很有勇气,并拿出巨大的诚意和极大的心力,再现了东北小镇的少年生活与精神世界。谷仓、游戏厅、兄弟连、飞机、叛徒、护林员、姐姐……在白山黑土之间,一群被大人禁止到游戏厅打游戏的少年,从虚拟走向现实,又从现实转向回忆。故事分为三部分:《左岸太阳右岸月亮》聚焦无处发泄激情的少年们,给太阳镇、月亮镇带来的鸡飞狗跳;《兄弟连》讲的是少年各自组成“军队”,在森林打打杀杀的过程;《小行星与银河》则道出主人公藏于心底的秘密,原来他的姐姐就是在这片森林中走失的……

幻想与现实交织、冲动与理性同在、生长与死亡纠缠,《孤单的少校》由小镇到森林、从地面到天上、自喧嚣到寂静的叙事结构,暗合着少年的复杂心理,也逐渐托起一座少年世界的冰山,让我们重新审视少年这一敏感期,重新看待少年小说的价值,解开少为人思的少年情结。

作家海明威有一个著名的“冰山理论”,即冰山漂浮在海面上时,能看到的只是其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水面之下却潜藏着巨大的山体,以此来揭示作家绝大部分的思想感情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正通过笔端表现出来的只有一小部分。某种程度上,《孤单的少校》揭示了少年内心世界的一角,看似全书尽是乡野少年的你来我往,其实如《麦田守望者》一般,是对青春期冲动与迷茫的生动呈现,是对少年这一人生特殊阶段的追忆与反思。

有意思的是,作品中的少年群像皆来自薛涛所生活的地方,地名也都是真实的存在,这让作品凸显出浓重的现实意味。少年心事蕴含在字里行间,令人感慨万千:许多事涌在心头却无处诉说,许多人在死敌与朋友之间徘徊,对未来时而壮志满怀时而失望悲观,如此飘忽不定,如此纠结反复,是每个人都有过的少年记忆,也许正是少年时代的本来样子,抑或少年这一时期的意义所在。就像薛涛所说,“人在少年时期,能思考一些有关命运、归属、方向等玄而又玄,看起来无用又无解的事情,才是最有用的事”。

懂得了少年情结,理解了少年行为背后的心理,认识到少年之于整个人生的关系,也就读懂了《孤单的少校》;这本书说到底是对少年时代一次几欲忘却的纪念,是对曾经困扰过自己的一切过往的放下,是让读者回到少年的同时最终走出少年时代——少校不得不放弃寻找姐姐,将其永远留在森林里,躺在林边仰望银河的同时,他慢慢重新找到了自己,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隐喻。

重回少年,是将现在的自己与曾经那个爱做梦的少年做一个联结;告别少年,是重拾生活的勇气,走向小镇、森林之外更远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