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少儿出版热话题的冷思考 ——与12家专业少儿社掌门人对谈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刘蓓蓓  2019年05月06日15:19

主持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 刘蓓蓓

嘉宾:(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社长 孙柱

明天出版社社长 傅大伟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王泳波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汪忠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常青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徐凤梅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社长 刘凯军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 胡坚

希望出版社社长 孟绍勇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社长 徐江

新蕾出版社社长 马玉秀

中国和平出版社社长 林云

 

刚刚发布的2019年少儿类图书选题报告显示,今年少儿类图书选题54535种,占选题总量的23.9%,比2018年度减少了5469种,比2017年减少6768种。其中,30家专业少儿出版社上报的选题,占少儿类图书选题的21.8%。

以上数据释放了3个信号:其一,少儿出版仍然竞争激烈,市场火热;其二,少儿出版已经开始走向控量提质的发展方向;其三,专业少儿社依旧发挥了骨干作用。

在看到少儿出版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繁荣背后隐藏着的问题。这些问题正浮出水面,亟须引起少儿出版社的重视。为此,《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了12家专业少儿社社长,就当前少儿出版的3个热点问题同题作答,分享他们的思考与观点。

问题一:专业少儿社为何在低幼板块鲜见亮点?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专业少儿社曾是低幼图书(这里更多指低幼启蒙、益智图书)策划出版的主要力量,但近些年却鲜见亮点,甚至在不少专业少儿社产品线中,低幼图书已经消失。相反,民营书企却大举进入这一领域,并且占据了较大市场份额,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汪忠:专业少儿社减少低幼图书的策划出版,为民营书企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原因可能会有以下两点:其一,有的民营书企认为,低幼图书是所有品类图书中门槛最低、生产成本最低的,他们简单粗暴的低成本操作扰乱了低幼图书市场。其二,低幼图书对形式的要求比较高,与专业少儿出版社相比,民营书企在玩具类图书的成本控制方面可能会具有一些优势。专业少儿社坚守低幼图书领域,并做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需要做到:保持科学性、专业性和权威性;育儿与育父母并重,在出版物中体现为家长设计的部分,真正帮助家长实现更好的亲子共读;以纸媒为核心,以音媒为辅助,不断寻求最合适的出版形式;增强品牌意识,匠心打磨,潜心积累,这是打造低幼品牌图书的必经之路。

傅大伟:在低幼图书市场中,民营书企打造的产品一直占比较大。这类低幼读物单品种码洋低,完全靠低成本、大数量来盈利,单品种的毛利率很低。民营公司在控制印制成本、稿费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同时这类书的专业门槛相对较低,销售折扣又非常灵活,因此民营公司在此类低幼读物中的优势愈来愈明显。专业少儿社在少儿文学、图画书等类别的图书选题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这类民营公司难以企及的,因此逐渐形成了此类低幼图书多由民营书企打造的格局。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胡坚:品牌低幼图书的减少,主要原因有:低幼图书多为套系图书,占用书号较多,导致低幼新书相对减少;原创开发难度大,产品周期长。对于专业少儿出版社,无论从市场需求角度还是出版社发展角度,品牌低幼图书只会加强,不会减弱。

刘凯军: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低幼图书易于模仿,低价仿冒产品把原创产品挤出了市场,进而导致图书质量参差不齐。首先,家长在为幼儿购买图书时,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大量仿冒书、同质书出现,专业少儿社图书受到了严重冲击。其次,近两年来,在卡通动漫的催生下一些低幼IP形象一夜爆红,但在IP形象的授权管理上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上出现了跟风的低质盗版产品,“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由于许多IP在国内市场进行多家授权,一些出版方为了抢占先机,压低价格,完全不顾图书质量,导致各类产品参差不齐,并在网络销售上引发折扣战,严重影响市场规律。这使得以质量为第一的出版社在这方面缺乏竞争力。

马玉秀:当下低幼市场消费方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同质化较严重的商超类型产品,一是高端消费需求的引进版权产品,这两大方向看似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细分市场,但存在着行业壁垒不强、门槛较低的共性。专业少儿出版社目前在低幼图书板块没有优势。在专业少儿社从业者的眼中,少儿出版与诱人的市场份额没有什么联系,它承载着理想与追求,它的发起只源于关切儿童成长的那份初心。原创精品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本领还需要增强。

孟绍勇:个人认为原因如下:低幼图书内容出新率低,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低幼图书大同小异,新瓶装旧酒、重复出版占其多数;低幼图书形式日新月异,在适应新形势、展示新形式、利用新介质等方面,民营书企反应迅速、应变及时,而传统出版社则受惯性思维所限,开拓不足,步伐迟缓;近年来出版成本增长较快,与民营书企相比,传统出版社机制不活、负担沉重,出版成本居高不下,客观上只能选择在成本相对可控的其他领域发力,而直接成本较高的低幼图书只能被割爱。不过,我认为专业少儿社并没有放弃低幼图书出版,大家只是在低谷中寻求低幼图书更好的生产、制作和创新点。

徐凤梅:对于专业少儿社来说,低幼图书出版门槛一点也不低,更强调专业性,因此出版社从开发到出版需要付出的各项成本都比较高。但低幼图书易模仿,这导致有的民营书企跟风仿造,以低成本低折扣占领市场,挤压了出版社的市场份额。专业少儿社做低幼图书还是要与品牌相结合。

徐江:对于低幼图书的策划出版,民营书企一直都不曾缺席,只是他们更侧重于低幼板块的公版或者说技术壁垒相对匮乏的领域。对于专业少儿社来说,与民营书企进行差异化竞争最大的门槛莫过于原创。因此,要想在低幼图书领域做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就得有自主知识产权,即要有原创策划能力。

林云:目前,低幼图书是少儿出版市场上销售比较稳定的品种之一,但因其进入门槛低,众多民营书企也参与其中,同质化严重,拼价格、拼折扣,导致图书质量难以保证,甚至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作为专业少儿社,我们要有自己的坚守。低幼图书品牌打造,要符合低幼读者需求,要有专业的研发精神,具备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关注幼儿图书在开本、形式、材质、工艺等方面的要求。

问题二:如何警惕儿童文学价值观错误引导?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随着原创儿童文学发展的日益成熟,我们发现,有些儿童文学作品在价值观引导上出现了问题。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主席张明舟曾提到,他发现甚至在一些知名作家的作品中还出现嘲笑残疾儿童、嘲笑贫穷等内容。您有没有观察到这一情况的出现?您认为,作为专业少儿社,如何警惕这一问题的出现?

王泳波:这一现象的确存在,我们在编辑书稿过程中也有遇到。有些书稿内容在特定年代看没有问题,但不符合今天社会倡导的公序良俗的价值标准。作者要有良好的创作观,文学既表达生活,也要升华生活,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作家可以有个人的表达,但是不能把不成熟的思考传达给还没有甄别能力的未成年人。对于出版社来说,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要从机制上下功夫。从组稿阶段,就要和作者沟通,有不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就及时提出修改意见;在编辑加工阶段,要更深入地对内容进行加工,最大限度地保证作品价值观、思想性和文学性的统一。事实上,只要出版社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就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怕的就是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出现。

孟绍勇:这种情况我看到了,而且还在正式场合提出来过。虽然这种现象不是少儿出版的主流,但极个别、极少数的案例,已经让我们忧心忡忡。一是一些引进版图书,打着“童心无国界”的幌子,向我们的孩子宣传西方价值观;二是一些刻意表现搞笑、幽默、无厘头、玩世不恭的图书,充斥校园,干扰了孩子们对正确价值的判断;三是受单纯市场影响,一些宣扬暴力、不健康成长的出版物,在所谓“特色”的掩护下,打着擦边球,粉墨登场。更有少数作家,创作时忘记了自己的责任,有意无意地滑入了个人情感表达的情绪场,于是,一些明显具有“三俗”性质的图书被装进了孩子们的书包。要彻底杜绝这种现象,出版社要从出版源头上把好政治关、导向关,提出的选题要弘扬真善美,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图书编辑出版时要力求纯净,并牢牢把好质量关。同时,要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政治素质、业务水平和鉴别是非能力。我们说,一本好书,是哪个方面都好的书。这既是专业少儿社的努力方向,也是我们的出书底线。

徐江:我的确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过类似问题的评论,警惕这一问题的出现是极其必要的。“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图书的意义在于它是传播人文精神之公器。操持这一公器的编辑,如果出现了价值观的迷离错位,其害之大难以估量。因此不只是从编辑的培训上要警惕编辑价值观的缺失偏离,更应该关口前移,在招录编辑时,就应该对编辑所持的价值观进行评判。道不同不相为谋。正确的价值观是编辑人员应该遵从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这是不能为作者影响和左右的,不管作者的影响力有多大。

林云:好的儿童文学要将文学性和儿童性结合起来,更要有好的儿童观引领。其中,编辑的把关至关重要。其一,童书编辑本身要有很好的儿童文学专业素养。编辑需要积累丰富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关注儿童文学热点。其二,编辑要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研究儿童阅读规律。其三,编辑要有能力与作者探讨作品。这种探讨正是建立在前两点积累的基础上的。编辑要敢于并有能力与作者进行作品内容及行文风格等的探讨,这样才能打磨出更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

马玉秀:如果说儿童文学作品中忽视了对孩子价值观正确引导的问题应该警惕,那大家随随便便都能进入童书出版领域这一现象就更加值得警惕了。少儿出版看似门槛低,实际上不管是对于作者还是对于编辑,门槛都是极高的。我们希望在每一本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背后,编辑不仅是编书匠,更是作家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我们也希望在继承和发扬原创儿童文学现有优点的同时,挖掘出更多的优秀作者加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来。

徐凤梅:对于专业少儿社来说,儿童文学正确的价值观,是放在首位的。即便作品再好、作家再有知名度,如果这方面有问题,我们宁肯不出或者是一定要删除不合适的内容。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在价值观引导上把握得非常好,我们要向这个方向努力。

常青:儿童文学畅销与否,关键还是在于作品本身的魅力,那些能够长久留传和畅销的儿童文学一定是传递正确价值观的作品。我们追求的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首先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深刻考虑儿童身心的成长。在实际编辑工作中,编辑首先要理解儿童、尊重儿童,要对作品是否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有正确的判断,其次再看作品是否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这两点基础上,再进一步看作品的文学性、结构组成。

问题三: 原创科普创作出版 难点在哪?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作为少儿图书市场三驾马车之一的科普图书,在原创领域虽然近几年出版数量有所增加,却在市场销售和读者反馈上一直难敌引进版,您认为原创科普创作、出版方面目前存在哪些难题,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

孟绍勇:原创科普图书品种不足、鲜有亮点、市场低迷,原创力不足当排首位。科普作品专业性较强,又需要深入浅出、明白晓畅的表现方式,对作者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事实是,具备上述两种能力的写作者本来不多,肯认认真真创作的人更在少数。科普作品普遍缺乏趣味性,影响了小读者的接受程度。科普作品图片要求高、出版周期长、成本大、起印量低,不少出版社认为出力不讨好,权衡之下,一些科普选题就会被砍掉。原创科普出版要突破瓶颈,出版社重视、更多优秀作者参与、学校教育提倡,缺一不可。

傅大伟:少儿科普类图书可模仿性比较强,一旦出现一种新的市场热点科普图书,跟风书随之而来,这是造成原创科普书增长较慢的原因之一。有些出版社为打造具有自我版权保护的品牌科普图书产品,与儿童文学作家联手,利用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人物形象来为原创科普图书保驾护航,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刘凯军:如何加强科普图书的版权保护是一个难题。原创科普图书不像文学、绘本那样便于版权保护。培养、保护原创科普作家,是繁荣创作的必要条件。此外,科普图书对于作者和编者有更高的要求,如何将科学知识用更有趣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作者或者编者的功力是一种考验。

马玉秀:在原创科普类图书出版中,最大的压力还不是来自引进版,而是信息时代下知识付费和产品多样性的冲击。在线科普课程巧妙契合家长和孩子的碎片时间,线下科普夏令营等实践活动也越来越丰富,科普图书如何找到优秀的作者、如何赢得孩子的心是一大难题,而专业、适合的新时代少儿科普编辑人才的稀缺既是难题的根源之一,也是出版社破解难题的关键所在。

孙柱:原创科普图书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缺乏优秀的科普作者。这几年情况有所改观,但要发生根本性变化,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二是科普编辑和作者在编创过程中,在科普手法的运用上还不够灵活多样。三是科普内容“过硬”,更加注重的是知识的讲述,而缺少文学性、艺术性这些能够更好地激发少儿读者阅读兴趣的元素。四是高品质图片资源相对匮乏,比如航天、军事、高新科技、微观世界等方面,从而导致这些主题的科普读物难以做到图文并茂。

胡坚:目前存在的难题有3个方面:寻找少儿原创科普作家难度大,科普作家创作深入浅出的少儿原创科普图书周期长,少儿原创科普图书编辑队伍打造及能力培养还要加强。如何去破解这些难题?其一,掌握更多科普作家资源,如在成人科普上,有许多优秀的科普创作者,这些作家资源有待挖掘和培养。其二,努力把科技创新应用到科普图书上。其三,为作者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同时提升自我的编辑能力和素养,引导作者在叙述风格及深入浅出上努力。

王泳波:科普是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呈现,因此做原创科普,出版社要有一定的出版渊源,同时还要有作者资源、编辑资源。此外,少儿科普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强调人文色彩,要有更好的呈现视角。如果有的专业少儿社愿意将科普发展为自己的特色门类,将来市场空间会非常广阔。

常青:科普图书的知识点集中,对知识的准确性和权威性要求高,与儿童文学和图画书相比,开发出版的严谨度更高。而且,少儿科普要兼顾趣味性和知识性的创意呈现,因此开发难度很大,投入产出回报周期较长。我国的原创科普创作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大批高水平作者的逐渐成长,决不能以文化快消品的开发方式来创作科普作品,出版社也需要用精品意识耐心孵化和培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