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读庞白散文诗:与山川亲密地晤谈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阿强  2019年04月17日14:34

读庞白的散文诗有些年头了,他发表在报刊上的散文诗,我总会第一时间找来阅读。在南国北海,他的笔下有桂地的风情,同时视野又很开阔且放眼于整个广西乃至中华,这是一个诗人自觉性地延展自己的地理属性后升华的必然结果。由此可以说,庞白的散文诗文本为这一文体写作的空间,提供了思辨性的参考。他的散文诗隽永、灵动,没有泛泛而谈的伪抒情,也没有说教和辩驳,只有对心灵感悟的一种回归,和对山水清韵的一种参悟,他的写作方向更像是一个诗人的自我修行,禅心的修行,冷静、沉实而有素颜之美。

散文诗相较于诗歌和散文写作,更富有弹性,其容纳的空间更自由和饱满。从文字的美学上看,散文诗篇幅的短小和爆发力,以及凝练性、自由的抒情、只言片语的思考,都为诗人的创作提供了留白的空间。庞白的散文诗正是如此,他着墨于脚下土地的深情,山水仰望的视野,提起一支素笔,在情感的空白版图上,点缀上自己需要的颜色。他试图将写作的技巧化整为零,让技巧回归到文字的本身,让文字本身抒情的特性和语言呈现的美感,来展现诗人的浪漫、独特以及沉静的思考。比如在《夏日午后,漓江边,蜻蜓飞临》中,作者写道:

那些翅膀,停留在江水之上。

它们的美渐次开放。它们的美,在黄昏余晖中,不动声色,微微摇晃。

还来不及接受这浓重的美,夜色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覆盖下来了。

夜色慵懒、迷茫,但决绝。

我想象蜻蜓的飞翔,是夜色的脚步、卑微的身影、血脉的流向和呼喊。

是夜色青烟般的弥漫和消散,如终将消逝于时光中的容颜。

在散文诗写作中,诗人努力让自己在尘世的喧嚣中冷静下来,然后徜徉于故土的山水,放下俗欲,在山的磅礴和水的灵动中寻找打动人心的诗行与文字。他写作时情感冷静、克制,思辨性多于抒情性。有的是偶拾之笔,却能给人以新鲜的阅读体验。在我看来,他的散文诗更像是时光的鳞片,生活的絮语,思想的闪光,孤独的告白。诗人杨军说, (庞白的散文诗)语言精短极简,诗意浓醇。往往数百字,或数十字,即成就了一章散文诗。读时,总带给自己“陌生”的新奇体验。我则要说,这种新奇的体验,实际上是诗人在写作上的一种自觉地蜕变,那就是突破自己固有的写法,突破自己的语言习惯,然后在汉语的意境美中打捞自己的风格,在美学的天空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白云,在泛黄的文字里沉淀自己的思绪,然后让文字排列出最贴切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