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第十五期 诗人李少君谈“诗心、诗情和诗意"

来源:中国作家网 | 曾金胜  2019年04月12日16:58

3月31日下午,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在北京市海淀文化馆小剧场开讲。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诗人、《诗刊》主编李少君,从自身的诗歌创作经历和切身感悟出发,以“诗心、诗情和诗意”为主题,生动开讲。在京多名作家以及鲁迅文学院部分学员、中关村海归文学社团、海淀小作家协会、海淀高校文学社团联盟和社会文学爱好者300余人现场聆听。“诗歌是一种心学。”“诗歌也是一种情学,最终的意义是建立有意义的世界,只有文字能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上。因为有文字有诗歌,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在东风送暖、诗意盎然的春天,李少君诸多关于诗歌的精彩观点,让现场观众尽享了一场诗歌的精神盛宴。

诗人李少君做客“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

李少君以新近写的一首诗《应该对春天有所表示》开讲,他提出,所有的诗歌都是用心写下的,写下之前用心领悟世界,表达或者保存提升你的境界,最终给他人安慰,这才是诗歌最高的意义。

李少君认为,诗歌在中国就是一种心学,中国的人生观或者诗学观也是心学。心需要教化,要通过修身养性,,提高境界,不断超越自己,追求理想的人生。而诗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境界和情怀。伟大的诗歌都达到很高的境界,就像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就像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李少君提出,杜甫的人生就是不断自我修炼的结果,正因为他坚持自己的理想,主体性非常强大,走出了个人的小我,走向大我,与普通的百姓相处一起颠沛流离,感受到了人民的痛苦,才成了具有人民性的伟大诗人。这就是说,诗歌一旦走出了自己,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小感受、个人的情感,慢慢会与时代共命运。

李少君还认为,诗歌是情学。喜、怒、哀、憎、爱、惧等心理状态,如果没有情感的激发和触动是写不出来的。光有情感也不够,文字是一种理性,文字记忆是最深的,要用文字把情感记录下来,才有诗歌。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或者诗歌是一种情学。虽然也可以用小说、散文和其他的语言形式,但诗歌是最简练的语言。一千多年前,李白和杜甫用文字记录了当时的情感,过了一千年之所以还会打动我们,就是因为他们用文字把情感聚焦的地方记录下来,变成真正的诗歌。

“诗歌是一种心学,诗歌也是一种情学,最终的意义是建立有意义的世界,只有文字能证明你来过这个世界上。因为有文字有诗歌,我们的人生会变得更加美好。”讲堂上,李少君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作《抒怀》。朗诵家柏荷朗诵了李少君的《我是有故乡的人》。“我是有故乡的人,每次只要想到这一点,我心底就有一种恒定感和踏实感,那是我生命的源头和力量的源泉。”隽永而深刻的文字,深情的朗诵,叩动人心,触动了现场观众内心最柔软处。

朗诵嘉宾柏荷深情演绎李少君作品《一个有故乡的人》

在互动环节, 李少君就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给予了耐心的解答,他推荐小学生多读《唐诗三百首》,古典诗词既可提高诗歌文学功底,还会让人获得健康向上的初心。不应过早阅读。

现场观众踊跃提问

对于百年新诗的问题,李少君分析了五四以后的诗歌历程:当时格律诗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产生新诗的革命,比如思想启蒙观念变革,郭沫若的诗歌对自由、对自我个性的张扬,像冰心、徐志摩对博爱、爱情的宣扬;新中国成立之后,浪漫主义诗的产生,具有民族主体性。当代诗歌到了新的时期,也有根本的不同,中国的诗歌恢复了现代的主体性。  

“百川汇海•作家大讲堂”由北京海淀区委宣传部、海淀区文联、海淀区文化委主办,海淀区作协、海淀区文化馆、中国作家网承办,《中华英才》杂志社、国人书院协办,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晓明,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志忠,海淀区作协主席石钟山担任文学顾问,中央电视台新闻主播崔志刚担任艺术顾问。讲座每月一期,邀请活跃在当代文坛的作家、文艺理论家以“师说”的名义走上讲台,追求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调“师者”与受众的互动。自2017年6月创办以来,谢冕、刘庆邦、肖复兴、陆天明、柳建伟、王宏甲、陈晓明、何建明、梁鸿、须一瓜、张清华、韩小蕙、叶梅、石钟山等名家陆续在大讲堂担任主讲。

(摄影:丰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