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铁血山河在 驱倭铸英雄 ——读长篇非虚构《浴血战沙场》有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全秋生  2019年04月03日22:28

战争是残酷无情的,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来,一味以和平求得苟且偷生者,则国破家亡,民族沉沦,百姓妻离子散,风雨飘摇;只有聚民族之力,上下同心,奋起抗击,才能以战止战,求得真正的和平。

一将功成万骨枯。其实,在抗日战争时期,“万骨尽枯将亦亡”的惨烈场面随处可见。日寇践踏河山,屠戮军民,毁灭家园,其凶残狠毒远超人类想象的极限,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震惊了整个世界。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崛起于阡陌之间,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了极其顽强的抗争:从浴血淞沪到防守开封,从保卫长沙到急驰两广,从坚守云南到飞赴缅甸,从攻克密支那到平卫战斗,从平卫战斗到昔卜之役……长篇非虚构《浴血战沙场》一书真实记录了这些血淋淋的战争场景,为读者勾勒出一位慷慨悲壮的铁血将士形象-------王大中:从军二十三年,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军参谋长。他转战千山万水,出入国门内外,身经百战却从未负过伤,堪称战场奇迹。

书稿开篇先声夺人,大起大合,从八一三淞沪激战场景切入,到1944年4月于云南远征止,在7年的时间里,王大中身先士卒,亲赴前线搏杀,其间因作战勇敢,有胆有识,从中尉代理连长到上校团长,与日军作战百余次,冲锋陷阵,在炮火中迅速成长。足迹遍及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云南,近半个中国都留下了他浴血奋战的身影,无愧于抗日战场上的一员虎将!

1944年4月到1945年7月,是王大中抗日生涯里最为辉煌的时候,他奉命乘坐第一架飞机率部参加印缅战场的对日大反攻,积极主动与英、美盟军配合协同作战,节节胜利,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昔卜之役”完美收官之后,盟军东南亚司令部在缅甸首都仰光召开隆重的祝捷大会。王大中率领的中国部队受到特别尊重,大会典礼刚结束,中国军队代表就被当地华侨争抢着到各自家里做客,远征军士兵受到了侨胞极为热情的接待。旅居于此的侨胞们都以祖国的英雄部队驱走残暴的日寇而深感光荣与自豪,因为中国军队出国作战而且取得辉煌的胜利,在现代史上实属罕见。王大中率部打出了军威国威,用实力赢得了欧美盟军的点赞。凯旋时,师部又指定王大中乘坐最后一架飞机,一来一往之间,王大中早已扬名四海。

书稿第二部分从国内三年内战场景切入,抗日战争胜利后,渴望和平幸福的华夏儿女并没有迎来渴望已久的美好生活,一场兄弟之间互相残杀的浩劫又在这片古老土地血腥上演。王大中此时此刻却幡然醒悟过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又一次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从四上北平到南京受训,从陆大深造到郫县起义,从什邡受命到接受改编,王大中走过了一段复杂的心路历程。民族大义,民心向背,是非曲直,血淋淋的现实让他看清楚了国民党政府当局的腐朽黑暗。从此,他四处奔波,秘密联络,冒着掉脑袋的巨大风险,为部队起义投诚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王大中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灵魂上的脱胎换骨,奠定了他的后半生必定走向光明、获得新生的坚实基础。

事实上,王大中并非一介武夫,在他的内心深处,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基因。上马击狂徒,下马草军书,是他从小向往的人生之路。书稿第三部分从王大中家世渊源入手,细细解读王大中家族的人文历史背景、早年求学生涯、投笔从戎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几十年来兢兢业业,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与重用。特别是离退休后,他苦练书法,精研传统文化,以笔当枪,发挥余热,遍访名山大川,广交学界好友,还致力于两岸统一,撰文写稿,揭秘历史真相,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本书作者在内容的编排上可谓匠心独运,开篇极力烘托出主人公抗日驱倭期间铁血悲壮、慷慨激昂的高大形象,盛赞“男儿七尺热血躯,保家卫国志不移”的民族气节。第二部分内容告诉读者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时代造就英雄,英雄顺应时代。作为一名英雄,光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只有方向对了,政治上才不会走弯路。几十年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人民军队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才能英勇无敌,所向披靡。王大中作为一员抗日猛将,只有选择与人民为伍,他的人生才能走向光明,才有了后半生的辉煌,才有了铁肩担道义、挥笔铸华章的传奇人生。为了塑造好王大中这位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作家历数年时光北上南下,千里奔波,钩沉史海、核查资料,采访主人公亲属故旧,可谓三更灯火五更鸡。图书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正式出版发行,无疑是对共和国创建的艰辛历程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许多国家和地区依旧战火熊熊,生灵涂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势力到处插手,唯恐天下不乱!台独势力嚣张跋扈,空前猖狂;美国航母屡闯南海、东海,犯我疆域;周边国际形势,空前紧张。培养军人的铁血精神实乃当务之急,以战备战,以战止战,迫在眉睫。从这个角度来解读《浴血战沙场》一书,无疑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迫切性。

毋忘国耻,铭记那些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奉献青春乃至生命的英雄们,当是时代书写永恒不变的群体之一。呼唤英雄、崇尚英雄、歌颂英雄,打造一支呼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则胜的英雄军队,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崛起保驾护航,当是时代赋予人民军队的光荣任务。

铁血山河在,驱倭铸英雄。期待杨勤良笔下涌现出更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来!

2019年3月18日于江南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