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用文学的现实关怀,拥抱“孤岛”中的心灵 ——评陈华清长篇儿童小说《走出“孤岛”》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崔昕平  2019年03月21日09:18

儿童文学,因文学受众异于成人文学而独立于文学家园。优秀的儿童文学,常常发挥着对儿童的心灵陪伴与成长陪伴功能;优秀的儿童文学,也常常因为异于成人的创作视角,发挥着引导成人反观自我,深入认识儿童的功能。儿童文学视野中的儿童,多数是“常态”的儿童,也有一些“边缘”的儿童,如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儿童,但病中的儿童,尤其是精神性疾病中的儿童,在创作中还极为稀有。他们虽然也是一个相当数量的现实存在,但其素材获得与创作两方面都极具难度。正因如此,希望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现实主义题材儿童小说《走出“孤岛”》(陈华清著),就显得颇为醒目。

自闭症儿童受到文学创作者关注,是近年来的事,集中出现了几部精彩的作品。巧合的是,在《走出“孤岛”》封底的推荐语中,看到了胡永红的推荐。胡永红的《我的影子在奔跑》,同样取材于自闭症儿童,并曾入围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给评委留下了深刻印象。胡永红与陈华清,同样来自广东,先后对这个群体投入了创作关注。但两部作品的视角又是各具特色的。胡永红的《我的影子在奔跑》,是深入自闭症儿童内心,将视角圈定于这个儿童所感知的世界,重在自闭症患儿心灵与情感的刻画,是“向内转”的创作。这构成了一种高难度的创作,如同戴着镣铐跳舞,对阅读者的文字转换与情感转换能力,也提出了挑战。而陈华清的这部《走出“孤岛”》,则采取了第三人称的视角,并将描写对象选定为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陈华清所选取的视角,较为明晰地展现了这个孩子努力适应周遭世界、与周遭世界互动,与公众交流,并最终实现了走出自闭的“成长”。

选择这样的题材,是非常有意义的。正如姚国军《序》中所说:“特殊的题材可以让人知晓不一样的人生,体会陌生化的情感。”书写这样的故事,也始终是非常有难度的,必须有极大量的、一手的创作资料积累,是必须要真正深入生活的写作。陈华清为创作这部作品,必然是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作品取材于真实的人和事,塑造了一个患有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夏多吉”,和围绕在他身边的家长、老师、同学的人物群像。作品以最为近距离的、白描生活的手法,展现了这样一种病症,展现了这种病症的孩子和家庭面临的内外多重的压力。作品从病例的确诊一步步讲起,讲家长与老师如何磨合,如何尝试“融合教育”,“艺术疗愈”。其中有大量极为真实的 生活场景、学习场景,如写作文、讲故事、游览、做梦等情节,都太“生活态”了,显得有些事无巨细,缺乏取舍。但作品真实复演了这个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如何与外界摩擦、互动、交流,并最终克服病症,走出心灵孤岛,实现真正的融合。相信这部作品对同类型家庭的家长或者这类家庭周遭的人,都是很有意义的,会帮助他们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

这部作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其充分发挥了文学的社会认识功能。作品以文学之力,呼唤外部世界对自闭症儿童的更多的认识、理解,对这些“来自星星的孩子”,这些苦苦抗争的父母以更多的宽容与支持。作品中,对夏多吉这个轻度自闭症的孩子,医生提出了采取“融合教育”的方式。作品 以夏多吉一次转学的经历,真实刻画了人们站在自我角度对这些孩子曾经或正在采取的非常自私的抗拒。夏多吉的故事启示我们,这样的孩子,不应简单地被抛到特殊教育学校。对他们而言,最好的恢复,就是融入正常的孩子们当中。作品以最真切的关爱,为他们呼吁一份理解和宽容。同时,诚如陈诗哥在封底的推荐语中所说:“成长,不只是孩子的事,家长和老师也在成长。”作家在《后记》中也提到,这部作品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患有自闭症儿童的成长历程,还有他的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相关人员的成长故事。”独特的孩子,触发了他身边的成人的尽快成长。善良知性、奋力担当的妈妈,冷淡、未成熟态的爸爸,富有爱心的班主任云韵老师,简单粗暴的数学老师等,围绕在孩子周围。不同形象的反差,共同讲述了成人应该如何承担对这个另类儿童的“陪伴”责任。对美娘与夏多吉之间的多处描写,传达出柔弱而坚韧的母爱的动人力量,而父亲的形象,从人物塑造角度而言是有始无终的,倒恰恰印证了现实中许多父亲在儿童教育与陪伴中的实际缺席。

如前所述,这部作品创作的最大难度,是始终贴着自闭症儿童这样的特殊的人物去写。一旦游离,这个孩子就与一个普通的孩子无异;这个故事就与普通的校园小说无异。作品最精彩的部分,在第18章之后,一个患癌症的孩子“周围围”的出现,极大地触动了善良的夏多吉,促使他与母亲下定决心,走出“孤岛”,帮助周围围。画,是夏多吉心路历程的记录,也是夏多吉孤独自闭时候的心灵慰藉和伴侣。结尾处,夏多吉终于鼓起勇气,参加绘画大赛,在众人面前作画。他静坐良久,动笔绘出一幅映照内心的画作——《岛》:一群人看着一个孤岛上的孩子,有的在呼唤他,有的在向他招手,有的张开双臂要拥抱他。海中驶来一艘小船,犹豫之后的孩子,向小船走去。大团圆的结局,传达了作者对自闭症儿童都能走出心灵的孤岛,健康快乐地融入社会的美好愿望。

每年的4月2日,是“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很庆幸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到来前,读到了这样一部作品,借助文学之力,深入了自闭症孩子的心灵世界。期待作品能启发、唤起更多自闭症孩子和他们的家长走出“孤岛”,期待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孩子尽快融入正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