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二月世界文学期刊动态

来源:文学报 | 张熠如  2019年03月04日09:17

《文学评论》|世界是一张知识构成的地图

本期《文学评论》着重推荐了非虚构作品 《知识地图》(The Map of Knowledge:How Classica l Ideas Were Lost and Found–A History in Seven Cities)。在书中,作者莫勒跨越一千多年,走过七个在人类文明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城市:六世纪的亚历山大港、九世纪的巴格达、伊斯兰教时期的西班牙科尔多瓦、天主教时期的西班牙托莱多、中世纪时医学繁荣的意大利萨莱诺、西西里岛上融合了多种文化的巴勒莫、印刷术发达的威尼斯。在威尼斯,欧几里得的几何学、托勒密的天文学和古希腊医师盖伦的医学,因为印刷术的发展而得以被广泛传播。在《知识地图》中,读者从一个世纪走到另一个世纪,从东方走到西方,清晰地看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以及宗教如何对中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数学和医学产生影响。

《卫报》|懒惰的重要性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我们似乎永远焦虑而忙碌。即使已经结束工作,没做家务、没有更新社交媒体状态这样的小事,都让我们有一种浪费了时间的内疚感。然而,无所事事的状态,反而能够激发创造力。通过《卫报》推荐的经典书籍,我们可以明白忙里偷闲的重要性。其中,梭罗在《散步》和《没有原则的生活》里写道,人们应该遵循内心的渴望,尽可能减少社会对自己的约束,没有目标的生活,会给予人自由;写过“无所事事是世上最难的事”的王尔德则认为,当我们在忙碌时,我们往往并不会意识到自己在忙些什么,因此,跟着直觉生活才是最好的。此外,大卫·华莱士的《无尽的玩笑》和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也值得一读。

《出版家周刊》|李翊云新作出版

2017年,作家李翊云16岁的儿子自杀,在那之后,她以儿子的逝世为背景,开始创作小说Whe r e Reasons End。小说的叙事者同李翊云一样,也是一位华裔美国作家,她在书中说道:“我们曾给了尼古拉生命,给了他血肉之躯。这一次,我用文字再一次给他生命。”叙事者的儿子尼古拉早熟、聪明、喜欢写诗,但因为无法容忍自己的不完美而自杀。在逝世几周后,儿子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一一回应母亲的困惑,让母亲逐渐理解自己的选择。小说标题来自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的一句诗,而小说本身由一系列对话构成。评论认为,李翊云“将生活中凌乱的、毁灭性的事物,转变为一部惊人的作品”。

《巴黎评论》|文学的真正危机在于注意力

在美国,纸质书的销量不断上升,人们也能看到越来越多的独立书店。但是,作者依靠写书获得的稿费变得越来越少,也不再有那么多美国人像以前一样为了放松而读书。虽然人们往往认为,是手机屏幕、游戏机屏幕和电视屏幕替代了纸质书,但在《巴黎评论》的作者看来,大众无法集中的注意力,才是文学面临的真正威胁。每个清晨的头条新闻,到了下午就会变成过去的事;一个公共事件,会迅速被另一个公共事件抢占热度。在Snapchat、Instagram这类社交媒体中,看过一遍就会消失的视频故事,更像是时代的隐喻。比起互联网上的信息,书更能让人真正地沉浸其中,毕竟文学是难以被概括的,看完一本书的体验,本身就是看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