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大桂山里有一支土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韩小蕙  2019年02月23日07:45

图片来自网络

《大桂山里有一支土瑶》结合作者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大桂山深处实地考察的经历,用丰富翔实的细节串联起土瑶人的悠久历史、独特民俗、淳朴民风与性格特点,分析了他们在脱贫攻坚道路上遇到的瓶颈问题,讲述了当地政府和各界人士为此做出的努力,寄寓了作者对少数民族同胞的人文关怀。《雪花是冬天的祝福》中,作者为了写一部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小说到学校采风,却猛然间想到曾经的自己,她讲起了文学对自己命运的改变,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文章通篇洋溢着暖暖的温情。《试对四十年前上联》是一篇趣味性十足的作品。40年前王玉成拟的一个上联令无数文学爱好者跃跃欲试,对者如云却罕有匹者,李绪萱所对能否使上下联珠联璧合?我们特意刊出,聊备一家之言。

——编 者

8500人!这数字让我悚然一惊,就像掌心突然被划了一道血口子,生疼!

中国地广人多,对民族这个概念,下意识里,总有“巨”“众”“多”“大”的先入之见。我青少年时代被分配进工厂做工,我们厂就有上万工人,上班“哗”地涌来,下班“唰”地流走,宛若泄洪,我一点也没觉得有什么可震撼的。

“土瑶”,作为瑶族极为特殊的一支,他们的男女老少、领导和群众、正常人和残疾人,全部加起来,一共也才8500多人,还没有我们一家工厂的人多。而且,他们全部生活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的大桂山深处……

我的眼前,立时晃动起岭南那一座又一座重重叠叠的大山。层叠的山峦,蓊郁的树林,清澈的溪流,飘渺的雾岚,城市中人最渴望的丰富的负氧离子,还有深绿、浅绿、苍绿、翠绿、鹅黄绿……呵,那被绿色浸润的深山里的一切,当是旅游者们向往的乐园,住进那里洗几天肺,再返回城市时,就可以像得胜回朝的将军一样目空一切了。

然而,对于一辈子、几辈子、几百辈子在深山老林里讨生活的瑶民来说,他们内心的感受,可就完全不是这般风花雪月了。

大山是如此沉重,生活是如此沉重,双肩上是如此沉重,心头是如此沉重……

眼泪亦是如此沉重,一珠珠,一串串,从远古便开始流淌,缀成一曲不断线的长歌短歌!

我住大都市,君住大桂山!

难忘那一年,我在湘桂交界的一个小村与几幅瑶族风情照片相遇。小村隐身在大山深处的皱褶里,我们在路边的农家饭店打尖。素朴的小店够风雅,四壁墙上挂着照片,全是瑶族的生活场景。其中有一幅是在赶路,男人、女人排成单人纵队,默然鱼贯而行。我看着看着,突然有一个问题袭上心头:为什么瑶族男人全穿黑色衣衫?文化馆的一位馆员解释说:一种说法是,瑶族的祖先是蚩尤,当年在涿鹿大战中,与黄帝、炎帝苦战,最后战败被杀。其部族余下的残兵及家眷连夜逃遁,专走荒无人烟的深山密林,“只嫌山不够高,林不够密!”为了永世纪念在大战中战死的族人,他们穿起黑衫,一代又一代……

天啊,我去过涿鹿的那个古战场,位于今天的河北省西北部,桑干河下游。那是一个严冬,万物萧条,但见眼前的脚下是一片空茫无边的山谷,条条山脊青筋一般裸露着,仿佛随时都会冒出千军万马,嘶喊“杀啊”重开战!

《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据说,蚩尤戴过的枷锁被扔在荒山上,化成一片枫林,每一片枫叶都是蚩尤的斑斑血痕……从桑干河到大桂山,从北方平原到南方山地,莽莽2000里,蚩尤氏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只靠着双脚,一步一步逃出了命运的魔掌,生生地把自己从“北佬”走成了“南蛮”,从中原汉族走成了边寨瑶族!

此传说不知真假?不知真假!

历史啊,成者王侯,败者流民。

再一次令我难以忘怀的,是20多年前在黔东南与瑶族的一次相遇。寨子里全是竹篱茅舍,依山势蜿蜒而高低错落。家家的门都开着,跟着秘书长走进一家,我的心立刻缩成一个冰球,冻在胸腔里——但见裸土的地面上铺着一张破竹席,有孩子和老人坐在上面,不时,鸡呀鸭呀也来踩上一脚。

真正的家徒四壁!眼泪一下子糊住了我的双眼……

“土瑶”族人勤劳、善良、纯粹、敦厚、乐于助人,一年四季,无论男女,没有休息日,每天从太阳升起就开始干活,侍弄那点少得可怜的山地,收获少得不够糊嘴的粮食。他们只在内部通婚,有着种种严厉的规矩,但对犯罪的族人不打也不骂,最大的惩罚就是大家到其家吃一顿。尽管屡遭外族欺凌,但他们还是尽力助人,有时“过山瑶”来借粮种,他们也尽其所有,实在还不上也就算了……

土瑶也称“本地瑶”,700多年前迁居到贺州。比起花瑶、过山瑶、盘瑶、茶山瑶、红头瑶、平地瑶、蓝靛瑶、白裤瑶……由于土瑶族群人数少,在旧时又每每被外族欺凌,他们一直把自己藏身于大桂山深处,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不肯出山,也不肯改变数百年形成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这种离群索居的生活,倒是使其传统保存得最为古朴。比如,男人们至今穿着汉晋基层小吏的服饰,毛巾裹头,上身是长袖四兜、蓝白相间的超短衣服,下身穿宽大黑裤。女人的服饰由平顶木帽、黑色长衣、蓝白短衣、短裤和彩色腰带5个要素组成,木帽和腰带上缀有七彩斑斓的丝线,像彩虹一样鲜艳夺目,不用穿金戴银也非常俏丽。土瑶更保留着自己这一支独有的宗教仪式和生活习俗,比如盘王节、长鼓舞、五彩盛装、人情房、长桌盛宴以及盛大婚俗、敬酒礼仪,等等,其中的母系社会生活习俗和繁杂神秘的宗教仪式,是研究瑶族演化史的活化石。

最让我惊艳的是“人情房”。这里的“人情”是个倒置词,意思是“情人”,“人情房”也就是土瑶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小屋。土瑶虽然严禁本族女子外嫁,但对族内青年约束不多,还想方设法为恋爱创造条件。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就会在正屋旁边搭建一间简易小木屋,作为孩子活动的私人空间,外人和父母都不能随便进入。一旦后生或姑娘住进“人情房”,就是向整个族群宣布他(她)可以谈对象了,很快便会有异性青年前来求爱。如果谈话投机,可以通宵达旦进行,完全不会受到父母的管束和社会的叽叽喳喳……

大桂山的“桂”是个好字,让我联想到桂花的幽香。可是“大”字又挡住了它的去路,由于山高林深,居住分散,到现在还有个别人家没通上电。加上山地贫瘠,零零星星,可耕地人均只有0.12亩,因此到了2016、2017年,也还有几乎一半的土瑶人家未脱贫,这成了当地政府的心头大病!

四季轮回,玉米长了一茬又一茬,贺州市有关部门设计出多套扶贫方案,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干部、专家、工作队,帮助土瑶群众种地、盖房、搞副业、推销农产品……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年复一年,比较效果,总结经验,最终得出结论:要想帮助困难群众彻底掀翻贫困重压,过上小康日子,唯一的办法还是得帮土瑶人家离开深山,搬迁到相对集中、适合人居的地方,树挪死,人挪活,天涯何处无芳草!

国家下拨了大笔款项,建起了一座座土瑶新村。漂亮啊,一水儿的三层楼房,粉墙灰瓦,飞檐画栋,宛如人间仙境,进进出出的人仿佛都成了神仙。当地政府还克服一切困难,至少保证每家一人安排就业……真有点像一步登天!瞬间就从刀耕火种的原始社会,跨进了手机不离手、摩托车一溜烟的现代社会!

然而,易物易,易人难!

当耕牛“哞哞”,山羊“咩咩”,大鹅小鸭被抱上搬家的大卡车时,老奶奶流泪了,说什么也不肯走了——大山深处才是自己的家。祖辈生活的寨子才是安身立命之处。山里有太多的情感与不舍,山外有太多的未知和迷茫。那些未知与陌生,那些电插销和抽水马桶,那些煤气灶台,那些超市……唉呦呦,充满了可怖的危险!所以呀,不能走,不能搬,不能让这把老骨头折在外面!世世代代都没穷死,有老祖宗们在这里保佑着呢!再说了,外面的花花世界,也会把孩子们带坏的……

儿子们拗不过老娘,也不大敢抗拒家族的传统观念,本来又对搬迁出去存有疑虑,不走就不走了吧,听听山风,喝喝泉水,和林子里的飞禽走兽斗智斗勇,爷爷、老爷爷们不都是这么活了一辈子?

可是儿媳妇们“造反”了,山外面有那么多漂亮衣裳,有汽车、电视、商城、电影院……我们可不想再把这一辈子交给憋屈的大山了!新媳妇带头逃走,带走了越来越多的姐妹,去城里打工,融入现代社会,做个土瑶新女性!

她们就像挣脱了笼子的鸟儿,在湛蓝如海的天空下,尽情呼吸,放声歌唱:“右手放在嘴边,能把太阳喊出来;左手托起背篓,能把瑶山背起来……”这些大桂山的女儿们,是如此的激情,竟然能“倒逼”着家庭和族群,走入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搬新家喽!走啦……

大桂山顶上飘着一大团白色祥云,像金凤展翅,像孔雀开屏,像仙鹤曼舞,吉祥得让人心花怒放。冬天的山麓也是一片绿意,与金色阳光交相辉映,展开了一幅大写意的《高山绿壑图》。

在政府新建的土瑶寨子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过年。“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买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肉猪,二十七杀现鸡,二十八杀水鸭,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晚团圆酒。”瑶族的新年也在农历初一,大概由于全年都无休吧,所以他们比汉族更重视过年。

老奶奶将白菜、豆腐、米饭摆上供桌,口中念念有词。她心里想,再过几天就是除夕了,无论如何也得回一趟山里,把还没搬出来的老姐姐接来住几天。新居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习惯,政府实施的“贫困村安居工程”,每家补贴5万元,家具基本置办齐了,床上用品都是从市场上买来的细布做的,大红福字也贴上了,还用上了电话、电饭锅、电磁炉、电视机、电热水器。最高兴的是自来水,一拧龙头就“哗哗哗”地来了,再也不用冬顶风雪、夏晒酷日地挑水了。儿子孙子们一窝蜂地去学开摩托车、拖拉机、挖掘机、推土机、电锯、抛光机、柴油机、碾米机、粉碎机,一个比一个神气,各个卯足了劲争当技术能手。

哦,哦,各位祖宗们,我可真是有点后悔呀,早一点搬出大山就好了……

念叨着,老奶奶的眼睛慢慢湿了,嘴角露出了笑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