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沉睡已久的化石》怎么苏醒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 李多  2019年01月29日08:43

“一翻开就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这是读者对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科普图书《沉睡已久的化石》的评价,也是对全体创作者工作成果的肯定。

这是一件必须去做的事情

专业类书籍,特别是有关地球科学、物理化学科学等领域的著作,大多服务于图书馆和高校培训教材,距离普通读者较远,极少有一本书走进实体店货架后,让人看到忍不住去翻一翻内文,进而了解地球、热爱科学。这是地质类等专业出版社图书推广的痛点和难点。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瑞生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以前的科普书是专业人不看,非专业人看不懂,我们想要打破这种现状,既有专业的知识,又能让普通民众通过这本书了解并热爱地球科学。”

怀揣这样的信念,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推出了“让石头说话”系列,致力于打造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图书,用大众化、趣味化的方式传播“活”的地球科学知识。

《沉睡已久的化石》是该系列的第一部,依托于中国地质大学的学科优势,精选地大逸夫博物馆70余件珍贵化石标本进行解读,用通俗易懂且极具趣味性的语言和精美图片让沉睡上亿年的化石开口“说”话,使得公众了解远古生命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以及生物进化和生命多样性的重要意义,激发人们保护地球的意识。

这是一个不断克难的过程

知易行难,讲述地球生命、化石研究等严肃类型的科普主题,如何用细腻形象的笔触,真的把石头写“活”起来?作为学者,《沉睡已久的化石》作者陈晶博士为自己制定了学术的要求和艺术的美感双重标准,从目录开始,一步步追问生命源头、溯清生物演变,吸引读者逐步进入探索旅程,在此过程中,她精彩阐释了生命从何处起源、不同纪元生物特性、植物与脊椎动物登陆、恐龙时代以及哺乳动物崛起等内容。

据陈晶介绍,一本书从创作初稿到呈现给读者,仅文字方面就更改过30次。首先,她会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叙述方式写出来,再把文稿分别发送给不同专业的老师,像植物、恐龙、脊椎动物、贝壳、鱼龙等不同领域,请他们从科学性的角度把关,保证精准。反复修改满意后,还会将稿件传给艺术方面的老师,以进一步调整语言风格。陈晶坦言,平时的工作被教学、研究和很多研讨会议包围,创作这套图书,只能利用业余时间。然而,他们投入的精力和努力以及呈现的品质却丝毫不逊于专职工作。

细细品味《沉睡已久的化石》,就像一条游龙,陈晶将它描绘得灵动、活泼后,还需要一个人为其点缀双目,才有了读者看到的可爱模样。除了文本,插画创作其实是科普图书走向大众化的关键一步,书中的配图由儿童插画家烨子原创完成,奥陶纪称霸海洋的震旦角石像诱人的甜筒冰淇淋,辉煌如恐龙时代那些家族成员也大多长相温顺可爱。烨子每讲到与古生物结缘,都充满激情,“这一切始于一次在博物馆看剧场版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我深受震撼,从此开始了自己搜集古生物标本和玩具、绘画古生物、研究古生物的生涯”。烨子把自己对于爱好的追求转化为学术研究的热情,工作与生活再也无法分家,打卡各地博物馆、多方考证文献、收集化石和古生物玩具、揣摩创作,她对于这套书的前期研究,俨然具备专业的学术级水平。她的作品,不只是萌,每一处都有据可依。“我喜欢创作中在一些细节方面下功夫。”烨子说道,书中蓝藻细菌氧化地球的示意图,她不满足于展示地球变化的两个样态,还将蓝藻“吞噬”二氧化碳、“吐出”氧气的过程清晰呈现出来;此外,每一张图中画哪些生物、是否年代相符,她都经过前人研究验证才逐一落笔。

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道路

《沉睡已久的化石》“醒”了,它们文风和画风优美,还具备很高的艺术性,又有严谨的科学性。专业过硬的编写团队,配合默契的整体设计,也唤醒了读者心中对地球的探索兴趣和保护意识。

“让石头说话系列”图书的第一本出版后,给地质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团队以信心,另外几本读物,将助推科普阅读向新的高原迈进。做细做精,让更小的读者也能爱上地球科学,是接下来的小目标。“可以再萌一点,推出一套给小朋友看的系列。”张瑞生表示,“依靠中国地质大学的优质资源,进一步挖掘好内容、讲出好故事,是我们的优势,更是责任。”

图书创作团队年轻有为,地大社的继生力量将在前人的铺垫上再度出发,紧跟科技发展步伐,着眼全民科技素质提升,着手科普图书宣传推广,着力开发融媒体产品,不断激发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普阅读热情,为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并进,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