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儿童文学添薪加油 ——致方卫平

来源:文汇报 | 赵丽宏  2019年01月07日07:29

卫平兄:

收到来信,要我为前年到红楼参加《渔童》研讨写几句话,加入你们即将出版的红楼研讨汇集中。这使我又回想起在红楼那次难忘的研讨,想起和您与您的同事、学生们的对话。

浙师大的红楼我很早就听说过,曾在这座红色的楼房中为很多作家的儿童文学新作开研讨会。这里是中国儿童文学研究的重镇,儿童文学界的作家、编辑和读者都关注红楼,从这里发出的声音,大家都非常注意。张炜就和我说起过在红楼参加研讨的经历,对你们有很好的评价。

我来红楼是2015年12月,至今已经过去三年。但那次研讨会的情景和气氛,回想起来就在眼前。那确实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无法忘记。为什么无法忘记?我想是这样几个原因:

红楼的研讨,是说真话的研讨。有些所谓的作品研讨会,就是表扬会,欣赏会,大家讲讲好话,对被研讨的作品发出赞美的评价。有些赞美和褒奖,也许是套话,是逢场作戏,是言不由衷。而红楼的研讨会,大家都讲的是真话,是在仔细研读作品后发表的真实观点。

红楼的研讨会,是思想开放、观点犀利、有争辩有交锋的研讨会。这是我欣赏的风格,也是我乐于参与的聚会。参加研讨的老师和学生们的意见和观点,有肯定,也有不满足,有质疑,甚至有批判。研讨会上的批评意见,有些引起我的共鸣,有些观点尽管和我的想法不一致,但我愿意倾听,如果是对方误读我的文字,我也会争辩解释。每一部作品,不同的读者都会做不同的解读,有些人觉得很好,有些人觉得有问题,这很正常。一部作品众口一词大家都认为好得不得了,这也许并不正常。

红楼的研讨会,有时让人感觉是医院的会诊,参与会诊的是瞪大眼睛盯着病人的医师。有时甚至会让人感觉是解剖室,参与者是用锋利的刀刃,把对被研讨的作品丝丝缕缕地切划开,寻找其中的斑点和肿块。也许有的被研讨者会不习惯甚至不喜欢这样的感觉,但我可以接受。一部新作,很难完美,存在一些瑕疵是难免的。有人为你指出来,可以让你清醒,尤其是在别的地方听到一片赞美声之后。

儿童文学,是为孩子们写的,主要的读者,是孩子。我更在意的,是孩子们的反应,是孩子们在读这些文字后引发的感想。在红楼听到的,是专业的批评家们的意见,这些意见,有些是站在孩子的立场,对作品提出批评,希望能更适合孩子阅读;有些是成人的眼光,是严苛的批评家的要求,对写作者,这样的意见可能刺耳,然而只要是善意的批评,都可以给人启发和参考。当然,倾听的同时,可以保留意见,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研讨会结束时,我曾经这样说:“如果在小说定稿之前,我把我的初稿给大家看一看,然后倾听你们的意见,我会把这个小说写得更好。当然我不一定百分之百吸取你们的意见,但你们有些意见会触动我,启发我。”这是我的心里话。

卫平兄,你们红楼的研讨会,应该还在延续吧。我虽然写作历史很长,却是儿童文学界的新人,有机会进红楼和您和您的同事、学生们交流,很幸运。再一次衷心致谢!您所发起倡导的红楼研讨,对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是一种推动和促进,您为此花费的心血和精力很值得。向您致敬!

后天是2019年元旦,祝新年快乐!也祝你们的红楼在新的一年继续红火,高朋满座,妙论风生,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创作添薪加油。

赵丽宏

2018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