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旧林故渊》

来源:中国作家网 | 吴仕民  2018年12月25日11:24

《旧林故渊》

作 者:吴仕民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3月

ISBN 978-7-5063-9905-0 

定 价 48元

作者简介

吴仕民,1951年生,江西余干人。自幼喜好文学,在知青和大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发表过多篇散文和中篇小说,并有作品获奖,其中散文《鄱阳湖散曲》于1989年获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我爱祖国山河美”征文活动一等奖。

198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家民委工作,现在全国人大工作。

出版作品有长篇小说《铁网铜钩》。

内容介绍

一个美丽得令人心悸的千年渔村,由于围湖造田的长堤穿村而过,风华不再。伴随而来的还有因湖面变窄、湖水变小而导致的鱼虾变少、水旱灾害,更有村民之间因利益纠葛,变得岌岌可危的乡情……

人类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选择中不乏心灵挣扎与自我救赎,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如何选择一直困扰着现代人。

如何选择,何去何从?一切从这个渔村开始……

目 录

首篇 湖与村

渔村诵诗声…………………………………………………003

湖边垂钓……………………………………………………009

美丽的湖村………………………………………………017

购买渔船……………………………………………………024

渔村将变……………………………………………………028

五百亩地……………………………………………………036

伤心的拆迁…………………………………………………044

颈篇 土与水

万众筑堤……………………………………………………057

火因何而起…………………………………………………064

发现宝船……………………………………………………069

苦战鲤鱼滩…………………………………………………077

炸山取石……………………………………………………082

工地上的娘子军……………………………………………091

工地上过年…………………………………………………098

肩篇 浪与鱼

给大堤命名…………………………………………………111

新垦的土地…………………………………………………118

湖变得陌生了………………………………………………126

鱼变小变少了………………………………………………130

可怜的江豚…………………………………………………139

大橹受伤住院………………………………………………146

鱼尾岭崩塌…………………………………………………157

胸篇 水与沙

罕见的干旱…………………………………………………165

大会发言…………………………………………………171

忆苦思甜大会………………………………………………177

挖沙风波…………………………………………………185

各有算盘的合作……………………………………………192

锁波堤破溃…………………………………………………198

追究挖沙者…………………………………………………205

在劳教所…………………………………………………215

腹篇 鸟与林

师生谈诗论文………………………………………………225

放飞八哥…………………………………………………233

在三线厂…………………………………………………239

离厂返家…………………………………………………245

夜间大案…………………………………………………252

考场告捷…………………………………………………260

空山鸟语…………………………………………………267

宝物的归宿…………………………………………………276

古建筑的命运………………………………………………283

腿篇 树与人

卖 树……………………………………………………293

又一次卖树…………………………………………………303

卖树款被骗…………………………………………………311

与骗子的较量………………………………………………321

赢了官司…………………………………………………330

新生与死亡…………………………………………………337

新村长求变…………………………………………………343

足篇 人与湖

养殖野禽…………………………………………………351

水狐狸的惊与喜……………………………………………357

倾情合作…………………………………………………364

又遇灾祸…………………………………………………370

对话垦殖场…………………………………………………377

立碑护树…………………………………………………383

变革图存…………………………………………………388

海田之死…………………………………………………396

不一般的调研………………………………………………404

惊人之论…………………………………………………409

重光之道…………………………………………………418

鱼头矶边…………………………………………………424

正文开篇

有科学家说:地球上的生命最早从水中孕育,在水中生长。对常人来说,这需要思索和求证。不需要思索和求证且人人能直接感觉到的是:有水,才有许多生命的存在、延续和绽放。对湖边渔村的人来说,“鱼儿离不开水,村子离不开湖”,这一句简单明了的话,就足以诠释水与生命关系的全部要义。

我们的故事从湖边的一个渔村开始。

渔村诵诗声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朗诵古诗的声音来自天姑湖边一个叫“锦鲤”的渔村,来自这个渔村中一座普通的房子,来自这座房子里一个嗓子正处于变声期的年轻人。这诵诗声并不响亮,声调也少有抑扬顿挫,但却像莽莽山林中流出的淙淙泉水,清丽中带着豪情;又像沉沉午夜中敲击的阵阵鼓点,激昂中透出韵味。这诵诗声与这个时代常常爆发的口号声、呼喊声、谩骂声显得极不协调,但和这个湖浪拥抱、绿树掩映的渔村却十分契合。

这个朗读诗的人叫虞长溪,刚刚十八岁,两年前便已高中毕业。这倒不是因为他聪明过人、跨班跳级,而是由于这个时期的学制是小学五年,中学共四年,所以他十六岁中学毕业后,便如船到岸头,不再前行。整个国家的大学在好几年前已停止招生,他像许多人一样,以“回乡知青”的身份回到了家乡。

年轻人总是有着充盈的活力和激情,有着美好的理想和追求。他身上流动着渔民的血液,但他却不愿意摇船拉网。他最大的心愿是头戴五星帽,身穿绿军装,像歌里唱的那样:骑马挎枪保边疆。但理想和现实有时就像两条河里行驶着的船,相差很远。所以他现在每天做的只是随父亲上船捕鱼。他在渔船上并不关注渔汛渔情,最想要获得的是诗意诗情。

长溪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已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还喜欢唐诗宋词,读书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只是他喜欢读的书市面上实在太少,也缺乏良师引导。不过似乎应了“自助者天恒助之”这句古训,本村一个人的存在给他的读书求知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个人叫虞慕潜,都叫他虞老师,曾当过中学语文老师,家里还有好几箱子藏书。长溪便壮着胆子向他借书,这虞老师竟一口答应。一次,借到了那本一直想读的《千家诗》,便挑灯夜读。但在鸡鸣时分,那弥漫全身的疲倦与困盹,像风推湖浪一样铺天盖地而来,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睡梦中他把煤油灯碰翻,桌上起火,烧着了衣袖才惊醒过来,险些酿成火灾。第二天早上,母亲知道了,抱怨着:书读得再好,诗记得再多,又不能做官称帝。并且那文化高、知识多的人,现在一个个都灰头土脸。

长溪没有和母亲争辩,他现在觉得极苦恼、极为难的是,那借来的《千家诗》已被烧毁了三分之一,如何还给书的主人?即使用十倍八倍的价钱也无处买到这类书。

几度心头火灼浪涌,几次脚下犹豫徘徊,长溪还是以赎罪的心情来到了虞老师家,带着惶恐和自责向虞老师诉说真情。

虞老师心疼地翻了翻那已破损的诗集。长溪在虔诚地等待着责难,但听到的却是:窃书不为贼,烧书也不为过吧。刻苦的读书人应当得到肯定和宽容。书可以继续借,不懂的还可以一起讨论。烧掉的那些诗我都能背诵,到时再书写续上。

这让长溪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要是在古代,他一定会向这如此大度的虞慕潜行跪拜之礼,叩头感谢。

那虞慕潜老师现在就坐在他的旁边,正半眯着眼睛认真地听着长溪背诗。他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外表上和一般渔人没有什么差别,脸上是湖风江涛留下的皱纹和颜色。不同之处在于他的眉宇间总有一股难以用词汇准确描绘的神情,那一块邮票大小的地方闪着亮光,却很少有舒展的时候,在那随着面部表情变得时深时浅的皱纹里,似乎藏着复杂的机关和难以洞察的秘密。还有一点与众人不同的是,他的头发永远是梳理过的,不像其他种田捕鱼的人很少顾及头发,因而夏天像一蓬乱草,冬天像一个鸟窝。不过他的头发别人是看不见全貌的,让人见到的只是往下垂直生长的那一部分。因为他一年四季都戴着一顶灰色有檐的布帽子,那帽子就像在头上生了根似的,没有离开过他的头顶,在人头攒动的工地或会场,看到那顶帽子便表明他在场。论辈分,他是长溪的堂叔。

这个堂叔在村子里很是个人物,他是新中国成立后村里第一个考入大学并且是上海一所著名大学的青年才俊。毕业时,余东县新设立完全中学,高中部师资紧缺,县教育局便到大学里动员应届毕业生返回家乡工作。虞慕潜满怀豪情地回到了县城任教,并很快当上了学校高中语文教学组的组长。几年后,他成了本县最有名望的语文老师,还有风声说要调他到地区的重点中学任教。但天有不测风云,“反右”斗争开始了,余东县没有找出几个像样的右派分子,便确定在文教系统物色对象。寻找猎物的最好场所在树林里,文教系统便是密密的树林。

确定右派分子的绳圈慢慢套向了在学校最有名气的虞慕潜,除了说他平日一身傲气、不把其他老师放在眼里外,还找到了足以拍板定案的理由:他在办公室里居然挂了一幅自己弄墨挥笔的书法作品,书写的是一首五言诗: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有人认定这首诗是讽刺和攻击“大跃进”运动的。因为诗里描写的显然是炼铁炼钢的情景,并且是挑灯在寒夜中大干苦战的场面。不但整个诗大有讽刺意味,而且诗中的许多字词更是一看便大有问题。比如“红星乱紫烟”一句,那“红星”指代的当是五星红旗,但用一个“乱”字和高炉里冒出的“烟”结合在一起,这分明是对红旗的亵渎;诗里还用了“月夜”“寒川”这样阴晦的字眼,这首诗的反动性便不言自明了。由此看来,这虞慕潜不仅是个右派分子,还是右派池塘里的一条大鱼。材料送到教育局党委书记方纪龙那里,他也觉得有道理,况且本县定为右派的人太少,便同意将虞慕潜划为右派分子并往上呈报。

但在对虞慕潜的右派结论做出之后,出了一个万万没有料到的岔子。虞慕潜写了一份长长的材料自我申辩,其中特别写道:这首诗不是他的诗作,本人断然无此才华,他是抄录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组诗《秋浦歌》中的一首。这首诗在李白的诗中别具一格,描写了唐代炼铁的情况,表现的是劳动的场面,讴歌了劳动者——“赧郎”的美好形象。

这申辩书不亚于一颗小小的炸弹。相关人员顿时有点手忙脚乱,心慌气短,感叹者有之,羞赧者有之,认为应当改正者有之。但牵一发而动全身,他的帽子卸去,别人怎么办?整个县的“反右”斗争怎么办?影响太大。所以,纵然错了,恐怕也只得让它错一回。并且这诗即使不是虞慕潜自己所作,但李白那么多诗作他不选,却专选这一首,并且书写张挂,由此可以认定他这是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所以定他个右派也并不冤枉。在最后确定对虞慕潜如何处理的时候,方纪龙动了恻隐之心,经过他的精心运作,虞慕潜没有被送去劳改劳教,也没有被发到其他地方接受监管,而是让他回原籍监督劳动。

虞慕潜戴着沉重的帽子回到了自己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渔村。初始,彻夜难眠,像水中挨了桨打的大鱼,忽沉忽浮,或东或西,时睡时醒,他甚至萌生过跳入湖中以求一了百了的念头。但最后在经历了思想的暴风雨之后冷静了下来,人生多艰,风雨常伴,还是要活下去。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喜欢的陶渊明及其诗歌给了他启示和信念:陶渊明一生苦寒潦倒,却坚定自信地活着,并且写了那么多彪炳史册、流传后世的诗作,诗中常写到的鸟和鱼的形象那么可爱,自己为什么却要舍弃宝贵的生命呢?他甚至觉得自寻短见,对不起“慕潜”这个名字,这是有秀才功名的爷爷给自己取的,爷爷为他取这个名字无疑是有着深意的。

重视读书、尊敬读书人是这个村子的传统。村里人没有斜着眼睛看他,而是认为他很有学问而依然敬重他,每逢谁家有做寿、嫁娶等喜事,主人家不仅会请他书写对联,他还一定会成为座上宾客。这使他得到了许多宽慰,何况这是鸟归旧林,鱼入故渊。现在让他高兴的是,长溪这刚刚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居然会常常来向他请教诗文、借阅他的藏书,这使他有重回课堂授业解惑的感觉,还能在对诗文的讲授与讨论中,增加自己的新知,平添生活的快乐。

捕鱼劳作在晚上,白天的上午往往是闲暇的。所以,今天两人又在一起研习诗文,篇目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中的第一首。长溪对陶诗一见钟情,并且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当读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诗句时,更是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别样的情感。

虞慕潜微笑着说:“你对这两句诗似乎特别有感觉,很好。在我看来,这两句诗不仅是这首诗的诗眼,也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明珠。鲁迅曾评价说,陶的成就以五言诗最为突出,是中华五言诗的高峰,并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国的田园山水诗派。”说到这里,虞老师放慢了语调,还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细细品味鲁迅的评论。然后又补充说:“所以在我看来,这两句诗的文辞、意蕴,堪称中国诗词文赋中的经典,因而千古不朽。”

长溪觉得那两句诗美妙无比,但无法说出美在哪里,妙在何处,同时他对这两句诗表达的情感还存有疑惑,他要向虞老师请教。正在这时,门被推开,母亲沙哑的声音随着挤了进来:“停一下,停一下。”

但,长溪没有停下来,依然是嘴里念念有词。

“哎哎哎,你是中邪了,还是抽风了?”母亲像是训斥,又像是开着玩笑。

长溪停了下来,抱怨道:“妈,我正读书呢。你别打搅好不好?”因为师生二人谈兴正浓,长溪有美妙的梦境被打搅惊碎的感觉。

“读书重要还是吃饭重要?”母亲故作训斥地发问。

“都重要。但现在是读书更重要。”

“那你今后就只读书,别吃饭了。”

“行。那我就从今天开始吧。”

“今天不行。”母亲接着告知:刚才大队部派人来通知,公社刘书记要带几个人来村里检查工作,要在家里吃午饭。长溪的父亲卖鱼去了还没有回来,家里没有什么菜,要长溪赶快去湖边钓些鱼回来应急。

“干部来了不是轮流在各家吃饭吗?怎么又轮到咱们家?”长溪不愿意此时停下学习。

“我不懂。这要问你爹了。”

“我爹管村里打鱼卖鱼的事,家里炒菜做饭的事你管。”

“是呀,我是得管。就因为你爹是个破生产队长,所以上上下下的人前脚出,后脚进,院子里很少有清静的时候。今天是刘书记点名要在我们家吃饭的。”

“那又宰一只鸡呗。”

“现在宰得只剩下一只老母鸡了,还正在孵小鸡哩。”

“那就把养的猪宰了。”

“别耍贫嘴了。”母亲说完又嘟囔着,“照你爹的德行,这猪说不准哪天真会被宰了招待客人。”

长溪只好合上书本,但还是赌气似的又加大声音连连念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长溪送走虞老师,便在门边找出一根用小竹子做成的钓鱼竿,又顺手提起渔篓,出门而去。钓一盘够中午下饭菜的小鱼倒是很容易的事,不过他此时的心思却还在诗里面,而不在钓鱼上。

推荐语:(必填)

古老渔村的现代命运

乡村生态发展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