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信口开河的奇谈怪论可以休矣

来源:文艺报 | 史震己  2018年12月03日08:12

近来在网上看到一个讲京剧的视频,查了一下资料,主讲者叫陈义强,毕业于江苏戏校,从1977年22岁起即为新艳秋先生操琴,新先生退出舞台后,又为其弟子钟荣操琴。视频约有七八分钟,主要讲尖团字。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60多岁的资深琴师,竟然对尖团字无知至极,满嘴奇谈怪论。

其一,他说:“不知何许名家……”“弄那么多尖团字有必要吗?”“老是搞那么多尖团字,有必要吗?把京剧搞得太复杂了。”

字分尖团是汉语语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规律性很强的历史音变现象。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尚无j、q、x三个声母,其后,汉字声母中的齿头音(舌尖前音)“精”(z)、“清”(c)、“心”(s)和牙喉音(舌根音)“见”(g)、“溪”(k)、“晓”(x),在与“齐”“撮”两呼韵母相拼时产生了分化,前者受高元音i、ü的影响,舌位后移,颚化为j、q、x;后者受高元音i、ü的影响,舌位前移,也颚化为j、q、x。这就是普通话声母j、q、x的来源。不过它们这种分化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在不同的方言中是不平衡的。如果在某方言中,“见”组已经分化,而“清”组尚未分化,这就有了尖团之分,前者为团音,后者为尖音。王力先生说,“在能分辨尖团的现代方言中……见系齐撮字已经变了[ʨ]、[ʨh]、[ɕ],但精系仍然保持[ʦ]、[ʦh]、[s],如吴方言。”显然,吴语至今仍保持着尖团对立。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自然是区分尖团的。而昆曲对京剧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京剧分尖团,正是继承于昆曲。

这位琴师完全不知尖团的由来,竟然说“那么多尖团字”是“何许名家”“弄”出来的,纯属信口雌黄。

其二,他不仅质问“弄那么多尖团字有必要吗”,而且还说,“我给新老师拉了一辈子琴,没有那么多尖字嘛;程先生很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尖字嘛”,“很多尖字是没必要唱的,要唱团字”。明眼人一看便知,他这个“多”和“必要”的概念是十分糊涂的。如前所述,字分尖团是语音发展的结果,尖团字的数量是客观存在,根本没有什么多少的问题。《元音正考》共收字1648个,其中尖字550个左右,余为团字。演员唱念时必须当尖则尖,当团则团。他却说“很多尖字是没必要的,要唱团字”,请问哪些尖字是“没必要唱的”,哪些尖字要唱成团字?能给出个标准吗?

其三,他说:“老是搞那么多尖团字”,“动辄就用尖团字唱”,“把京剧搞复杂化了”,“没法唱了,不好听了”。这些说法完全是违背现实的。程、新两位老艺术家也好,当前的中青年演员也好,个别把团字唱成尖字的情况不能说没有,但大多数还是能够做到尖团分明的,尤其目前比20年前还有了很大的进步。试问,他能明确指出哪位演员“动辄就用尖字唱”(此说本身就欠通)、“老是搞那么多尖字”吗?指责别人要有充分的根据,不能无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