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文学的马拉松

来源:苏电文学(微信公众号) | 邝立新  2018年11月28日08:48

我二十五六岁才开始写作。

整个学生时代,作文并不是我所擅长的。我从没觉得自己有文学才能。在写作方面,偶尔一次得到认可,还是研究生期间写的文章。那是一篇关于“雷电波侵入低压弱电设备”的论文。导师说,你的文笔不错。不过,与文学无关。

我从小看了不少书。父亲在小学做教师,负责看管实验室、图书室等。我有机会看到《安娜·卡列尼娜》《茶花女》《简爱》《林海雪原》等小说。我似乎比同龄人迟钝一些,发育也偏晚。当时流行的各种游戏,我参与其中,却很少成为主导者。我更愿意一个人待着,发发呆,看看书。上大学时,宿舍同学沉迷红警、CS、传奇等网游。我水平太烂,常常成为他人嘲笑和蹂躏的对象。时间一长,我就失去了兴趣。我来到图书馆,从俄罗斯文学开始,一本一本借回来读。

我不是特别痴迷读书。只是觉得除了读书,没有更有趣的事情值得去做。我看了许多书,却写得很少。我记日记,写QQ空间,偶尔也写几首诗,但这些只是一时心情的记录,与文学关系不大。大约十年前,我从学校毕业,一个人来到苏州,举目无亲。有一天,夜深人静,内心好像有些东西涌动。我突然有了写作的冲动。那些曾经看过的书,就像多年前埋下的一粒种子,渐渐发出嫩芽。

我陆陆续续写了一年多,大部分存放在自己电脑里。幸运的是,我碰到一位热爱写作、已经写了很多年的同事(前辈)。他不知从哪里得知我写东西,让我把自己写的东西发给他,告诉我哪些地方写得还不好。他经常推荐书给我看。他告诉我,要想写好,一定要大量阅读。从那时开始,我接触到胡安·鲁尔福、马尔克斯、科塔萨尔、雷蒙德·卡佛、格雷厄姆·格林、斯威夫特、阿摩司·奥兹……

我的处女作(或随笔)发表在当地报纸上。当时还有些激动,写作的动力也增添了几分。于是,记忆中的故乡、童年、往事,经历过的甜蜜、苦闷、忧愁,抑制不住往外奔涌,变成一篇又一篇铅字。如果我一直待在这里,也许会这样写下去,变成一个活跃在地方性文学刊物和报纸副刊上的“小散文家”。

但是我离开了。五年前,我来到南京,重新回归一个人生活。我在这里,认识更多作家、诗人,也看了更多的当代小说。我知道了阿乙、徐则臣、双雪涛、孙频、徐衎、庞羽这些同时代作家在写什么、怎么写。我逐渐感觉我这样写,似乎有什么不对。我甚至一度失去写作的兴趣。这种千字文,发表出来有什么意义?写出来又能如何?这种散文或随笔,与文学的距离很远。越写,越陷入绝望之中。

两年前,江苏省电力作家协会成立,作为一位平时还写点东西的文学爱好者,被裹挟也好,随大流也好,糊里糊涂就进来了。最初的感觉是,身边能够谈文学的朋友多了。自己写的东西,也有了读者。有人谈论你的“作品”,也有人直截了当跟我说,你这样写不行。的确如此,我也觉得不行,可是怎么办呢……

这种感觉很奇妙。就好像一个人喜欢跑步。长期以来,他都是一个人穿上跑鞋,找一个跑道或车少的街道,孤独地跑起来。跑累了,他坐下来歇歇,买瓶水、抽支烟,但是没有人跟你说话。忽然间,身边多出很多人。他们也穿着跑鞋,穿着运动服,有些人还带着头巾、腕表、手环。渐渐的,有人在旁边加油,有人在路边提供补给,还有人告诉你,你这样跑步姿势不对,应该如何如何。

是的,加入电力作协,好像从一个人跑步变成一群人跑马拉松。在这些人群中,有的人步伐矫健、给后面的人留下背影,有的人气喘吁吁、表情痛苦地跟在后边,大部分人气息均匀、脚踏实地跑在中间。我看到自己的位置,原来我是这样的水平:肌肉不够强劲,呼吸太浅薄,耐力不够。嗯,鞋子似乎也得换。

我终于鼓起勇气写小说。跟散文、随笔相比,小说完全是另外一种运动。好比一个是散步,一个是110米跨栏。你得注意起跑的速度、跨栏的技巧、呼吸的节奏,以及跑鞋、风向,等等。刚开始时,不经意就会抢跑、撞栏,摔得鼻青脸肿。练了许多次后,好歹可以跨过去了,但是姿势仍然丑陋、跑得缓慢。

毕竟,我开始跑了。去年,我在《青春》上发表小说处女作。《雨花》也发了我的小说、散文。今年,我已经36岁。对一个写作者而言,这样的年纪已经有点偏大。如果从2008年那个晚上动笔算起,我整整胡乱写了十年。

一个人埋头跑了很久,却发现跑错了方向。这真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

时至今日,总算有人告诉我,哎,赶紧回来,你跑偏了,往这边跑!从这个意义上讲,苏电作协让我走上了正道。跟着大家一起跑,至少方向不会错,还有许多额外的好处。无论如何,我得调整姿势,理顺呼吸,尽力跟上大部队。如果还有余力,就往中间赶一赶。要是身体也吃得消,就想尽办法跑进第一方阵。

这是我对自己的期许,也是我对作协的承诺。

让我们跑一场文学的马拉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