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古木为证

来源:文艺报 | 尹汉胤  2018年11月21日07:02

樟树是古老树种,深得中国人民的喜爱。东莞樟木头镇,以树而名,可见此地与樟树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来到樟木头,行走在蓊郁静谧的山野,随处可见不同年轮的樟树枝繁叶茂地挺立在远山近谷。一股沁人心脾的清苍弥漫在山间,隔绝了嘈杂的市声、污浊的空气,清新自守地维护着一方净土。

漫步山中,心会在这清幽绿意中渐渐归于平静,万籁俱寂惟有步履如更漏滴答在山间。行至山林深处,道路变得逼仄起伏,脚步随之凌乱起来。气喘中,一缕悠远的禅音透过林间树梢缥缈而来,回旋飘荡在山间。寻着那禅音走去,道路渐渐舒缓起来,此刻,望着这些摇曳着禅音的树木,其枝干似也蕴含着禅意,原来这些风华刚劲的树木默默守候在这里,就是为了每日在此聆听着禅音,感悟着自然生命,坚守着古老的信仰。

就在此刻,前方豁然开朗起来,现出一座祥云拱卫的山巅——观音山。

观音山是岭南佛教名山,相传此山为观世音菩萨传入中土的首个羁留处。始建于盛唐的观音古寺,历经千年风雨,朝代更替,香火延续至今,从而成为了岭南的佛教圣地,千百年来始终以博大的佛光,普照着大地山川。

登上观音山,只见一尊巨大的花岗岩观世音塑像,安详地端坐于莲花宝座。目下广场上,香烟缭绕中,云集着来自各地的信众,高擎着佛香,虔诚地默念着心中期许顶礼膜拜着。

缘石阶登上莲花宝座,上到二层才发现,在宝座下方的石壁上,庄严地镌刻着中国伟大佛学高僧、翻译家玄奘法师所译的《心经》。恭敬地面对石壁诵读着箴铭,诵读中,仿佛在字里行间依稀看到了玄奘法师那矢志不移孤征万里的坚定背影。漫漫西域,充满着难以想象的艰险困厄,然而,玄奘法师毅然在贞观三年(629年)踏上了征程,历经17年,行程5万里,最终到达了印度佛教中心,带回了657部佛教经典。回到长安后,又历经20年翻译出了1335部经卷,完成了被世界赞誉为中外文化交流杰出使者的伟大壮举。

环绕着莲花宝座行走,抬眼环顾四周,只见苍翠群山,舒缓地起伏在天宇之下。千百年来这纵横的山脉便在这里俯仰天地,目送时空,与观音山共同经历着沧桑岁月,如今又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勃发出新的生机。望着绿荫掩映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樟木头镇,耳畔由远及近地鸣响起了古老的梵音,脑海中随之现出了“忏悔”这一佛教梵文。这一佛教仪式规定,出家人每半年要举行一次诵戒,让犯戒者道出内心的不净,自陈己过,悔罪新生。以此推己及人,唤醒众生,忏其前愆,灭秽成觉,直至达于心悟。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一自我净化心灵的佛教仪式,却未能在中国形成为民族的内心自觉。甚至在当下社会中竟出现了许多腐败分子来到寺庙烧香祈求保佑的不齿现象。

佛教认为人是有命运的,但并不主张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命运也因缘生法,坏的命运是可以用种植善因、善缘而得到改变的,重要的是人要具有自我净化灵魂的觉悟之心。

在观音山古木园,一株株经过时光洗礼的古木,静静地或立、或躺在园中。在它们黧黑坚硬的树身上,依然清晰地保留着岁月风霜侵蚀雕刻的痕迹。可以想象,在它们积淀的生命年轮中,不知蕴藏着多少波澜壮阔的世纪生命记忆。面对这些千年古木,会让人瞬间感到人的渺小。感慨万千地走在这些古木之间,不禁在心中想象着它们植根于中华大地时的当年风采。走近一株古木,阅读着古树说明,立刻让人肃然起敬,其树龄竟然已有4300多年。抚摸着它黑褐色的树干,会让人感觉到一股凌然豪气,余温犹在地蕴含在其体内。的确,这些目睹见证了中华历史风云演变的古木,虽然在历史洪荒中被埋于地下,而今在地质变动中重见天日,其古老的生命记忆,依然壮怀激烈地留存于心间。因为人类产生文字的历史,对于它们来说都是短暂的,在博大的历史空间中,山川万物同样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历史。相比之下,我相信比人类生命更长久的生物化石的忠实记录。人类写下的历史,只有在更长远的历史时空中,经过综合考古实证参照后,才更接近于真实。故此,面对着这些曾经屹立于远古大地上的历史见证者,惟有恭敬地向它们致敬。

我相信在这些古木心中,一定记忆着玄奘赴西域取经的足迹,也一定目睹过一个开放自信令世界翘首的大唐盛世的辉煌。如今,那些挺立在岭南大地的樟树,也在用年轮公正地记录着新时代的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民族气魄,追慕着中华古老的辉煌,行进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仰望着目睹过中华民族辉煌的古木,回望着挺立于远山郁郁葱葱的樟树,让人抚今追昔感慨的同时,更让人清醒地意识到,处在当今历史进程中的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心胸、气度、形象走向世界、融入世界,无疑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终实现。

古木为证。历史的启示犹然在耳,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真正走向强大,无一不是从忏悔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