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蒙山的虚和实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  乔叶  2018年11月19日08:03

沂蒙小调 刘 阳

“让艺术插上翅膀”,这句从小就听惯了的话,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不过是一句虚飘的抒情,长大了才明白,这话其实一点儿也不虚飘。艺术这东西,它真有这本事,甚至不用谁给它插上翅膀,它自己就能生出翅膀,这翅膀还会有千万种模样:大翅膀,小翅膀,厚翅膀,薄翅膀,金翅膀,银翅膀,铁翅膀,纸翅膀,翅膀们高飞,低飞,远飞,近飞……飞到无数人的生活中,世界里。

对我而言,那首《沂蒙山小调》就是如此。“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这调调就在我心里扎下了根儿。不过,必须得承认,在没见到沂蒙山之前,我不认为自己属于歌里的那个“人人”。我只能说,这个歌儿好。作为一个柴禾妞,我酷爱民歌。

这个秋天,终于来到了沂蒙山。沂蒙之名,便是沂水加上蒙山。蒙山覆及四个县,上世纪90年代,临沂市做旅游规划,根据各县蒙山的不同特色,分出了四蒙:平邑的龟蒙,蒙阴的云蒙,费县的天蒙,沂南的彩蒙。四蒙如同四个孩子,都姓蒙,都是蒙家。

我所到的,便是费县的天蒙。上山这天,有微雨。秋天里容易秋高气爽,看惯了湛湛蓝天朗朗晴日,这天蒙山的微雨就显得有了新意。云蒙,雾蒙,树蒙……总之一切都很蒙蒙。这微雨,甚合我心。既不妨碍行走,人又不多——人不多,这个特别重要。再好的地方,人多了都会碍景呢。

“天公不作美!”听到路边有游客怨叹。

“修得一身水——”另一位游客接话。

听见的人都笑了。我也笑了,为接话者的智慧。又想,既然这一身水是修来的,天公这也是作美了吧。也默默地为那个怨叹的人感到遗憾。天公在作美,君无赏美心啊。

山石的轮廓像浸泡在薄薄的牛奶里,是典型的国画留白的韵致。能见度自然很低。也恰是因为能见度低,不知道远处是什么,也就没有了预期,因此走近之后细端详的每个景点,仿佛都是意外的馈赠。好在早就领教了齐鲁大地的厚重人文,意外过后便也觉得顺理成章。比如“瞻鲁台”。这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鲁国登蒙山之地,在此吟出“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乍看见此台,会感叹,这是孔子驻跸过的地方呢。再一想,作为鲁国人,孔子到此可不是最自然的事?

再比如“丹丘谪仙”,丹丘,就是“丹丘生”,指的是唐代隐士元丹丘。文字资料介绍说丹丘生和范十在此修炼,李白和杜甫前来寻访。这么说,我的河南老乡杜甫也曾莅临?这可太亲切了。杜甫一生困顿,在漂泊中游历大好河山是他穷苦生活的重要慰藉,他是李白的粉丝,跟着李白同赏美景更是珍贵的欢乐吧。

“齐鲁地”也很有意思。一块大石,中间裂开,左边是齐,后边是鲁。这是什么出处?本地朋友介绍说山下大田庄乡有个齐鲁地村,村东有条南北向的丘陵,俗称“土龙脊”,春秋战国时期是齐、鲁两国的军事分界线,南为鲁,北为齐。据民间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有士兵留恋此地,便在土龙脊两侧定居下来,繁衍生息,形成了齐鲁地村。

“听到这个村子的来历有这么一个说法,我们如获至宝。有这个说法就行,估计也是大差不差吧,管他呢,我们就这么给他们定了!我们把龙脊这条线顺到山上,就有了这么个景点。好吧?”

当然好,我喜欢。旅游当前,名头儿先传出来最要紧。放到筐里就是菜,这道理朴素又强大。而且,确实,大差不差。反正这里就是齐鲁之地,更何况还有以言之凿凿的民间文学为依靠的齐鲁地村呢?又不是做考古的,细抠那些虚情实况的比例含量,有什么要紧呢?《红楼梦》是虚的吧?正定的宁荣街、荣国府却是实的,荣国府里的荣庆堂、荣禧堂、贾母花厅,也统统都是实的。有数据统计,1987年荣国府盖成,不过花了三百多万,当年的旅游门票就卖了两千多万。北京还有个照着小说里的样子脱下来的大观园,我还特地跑去看了看,林黛玉的床,探春的屋子,游客们一个个好奇地进去,满足地出来,谁的心情不恳切呢?

天下同理。据说有无数人到了伦敦,会因福尔摩斯而去贝克街。我如果去了伦敦,肯定也是这无数人中的一个。如果到了意大利的维罗纳,我肯定还会去看看那个著名的阳台。维罗纳是莎士比亚笔下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乡,因为《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关系,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维罗纳人干脆以实就虚,把朱丽叶原型所属的卡普雷提家族的一处房屋命名为朱丽叶故居,还根据莎翁剧中描述的样子,在故居的后院建造起一个“朱丽叶的阳台”。难以想象,这阳台沐浴过多少热切的注目啊。

“强大的虚构产生真实”,大作家博尔赫斯曾如是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因文学的虚构而成为实际的旅游之地,就是强大的虚构倒逼出了真实。所以啊,旅游和文化,旅游和文学,怎么能掰扯得开呢。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虚为实时实亦虚,实为虚时虚亦实。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也许这就是一切艺术的奥妙吧。

天蒙山景区显然深得此道。所以这里有从奥地利多贝玛亚引进的世界最先进的索道——坐缆车固然可以用凌空蹈虚的方式来赏景,这里的缆车却还是与别处不同:有水晶缆车。红色外框的那种,就是水晶缆车。说是水晶,其实是玻璃。没错,就是为了能让你的视野360度无死角,所以你的脚底板下也是玻璃。

脚底板下是玻璃的不止是缆车,还有塔山顶上的空中观景台。站在玻璃台上,你眼前是青山叠翠,脚下是绝壁深渊。但最极致的玻璃体验还不在此,而在一座桥上。这桥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是“世界第一人行悬索桥”,最长,跨度最大。桥中间有一段,大概60米吧,也是玻璃的。当你走在玻璃桥上,上下左右皆空,唯有大风猎猎,会有御风而行的神奇幻觉。

玻璃,玻璃,无遮无挡,晶莹剔透——在这里,就是要让你凭借着虚空感最强的玻璃,来痛饮这最实在的美景:

看吧看吧,像做梦一样。

看吧看吧,像仙人一样。

看吧看吧,像有翅膀一样。

有意思的是,看到的越多,就觉得看到的越少。看到的越少,也觉得能看到的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在山下的沂蒙山小调活态博物馆,我终于听到了韦友芹《沂蒙山小调》的原唱,这毫无雕琢的歌声,高亢,脆亮,稍微带一些粗粝。这来自大地和民间的歌声,听得让我想落泪。我看不见这个人,只能听到她的歌声。她既虚幻又真切的歌声穿越了时间,结结实实地笼罩着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同感,听民歌,最让我反复品味的,就是“那个”“哎”这些虚词。我一直都觉得,就是这些无法用实词来言喻而只能用虚词来传达来的气息,最是沁人肺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