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寻根文学深刻影响当代文学发展走向 ——访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修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 明海英  2018年11月15日09:16

从1985年寻根文学宣言——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发表算起,寻根文学已历30余年。如今,作为文学思潮和文学运动的寻根文学已经落幕,但文化寻根却在当代文学中生根立足。寻根文学成为当代文学中无法忽视的存在和重要的研究范畴。围绕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文化意识和发展走向的影响等话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熊修雨。

恢复当代文学的文化意识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您谈谈寻根文学在恢复当代文学文化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

熊修雨:寻根文学要寻找的“根”,指向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寻根文学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为当代文学唤回了失落已久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促成了当代文学文化意识的全面复归,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文化视角的植入,打破了当代文学长期以来单一的社会政治视角。寻根文学是一种历史文化审美,它方向向内,以文化复古的方式进行艺术革新。寻根文学中,传统文化为当代文学开辟了新的话语空间,也给作家带来了写作自由,这为当代文学的多样性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二,审美意识的凸显,恢复了当代文学的纯文学特征。寻根文学的文化审美,往往与现实无涉,体现出非功利性特征。这改变了当代文学的审美走向,使其不自觉地从功利走向了审美。同时,在艺术形式上,寻根文学突破了传统现实主义僵化的反映论认知模式,运用诸多现代主义表现手法,体现出现代主义的形式审美特征。这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使当代文学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强化。

第三,文化意识的复苏,为中国当代文学打开了世界文学的大门。世界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其实是基于文化差异性和共同人性的交流。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学交流中的重要因素,是一种润滑剂。最早叩开西方大门的是那些带有文化寻根倾向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一种特别的方式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沿着这条道路,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文学走向了世界。

寻根文学以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为宗旨,使文学中的文化书写一跃成为文学表达的中心,在客观上恢复了当代文学的文化意识。这可以说是寻根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多方面原因促成当代文学变革

《中国社会科学报》:寻根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格局和发展走向有哪些影响?

熊修雨:寻根文学出现的1985年,正是中国当代文学整体出现“哗变”的年代。传统的文学大厦在崩塌,新的文学格局在生成。在内力和外力的作用下,当代文学长期以来累积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汇聚到一起,迫切需要得到宣泄。寻根文学就是一个狭窄的文学出口,是各种文学矛盾的聚焦点。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寻根文学可以视为当代文学的一次战略大转移,从而深刻地影响到当代文学的发展走向。

从当代文学的创作主体结构来看,寻根文学可以视为当代文学从年老向年轻的逆向更新。寻根文学出现之前,文坛上活跃的主要是一些年龄较长、饱经沧桑的作家。自寻根文学开始,一批批风格各异的作家以群体的姿态活跃于文坛。这种年轻态和活跃性,后来成为当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寻根文学是这种新老交替变革过程中的重要转折点。

从写作方式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一次从群体性写作到个人化写作的发展演变。从寻根文学开始,当代文学开始出现风格意识。

从文学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寻根文学是当代文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寻根文学使当代文学的叙事话语实现了从社会政治层面向历史文化领域的位移。通过引入历史文化意识,突出文学的审美意识,为当代文学叙事话语的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寻根文学之后,当代文学叙事话语出现了多样性发展态势。

从形式来看,寻根文学延续了现代派艺术探索的势头,以复古的方式以退为进,进行现代主义的努力。寻根文学体现出很多现代主义的审美特征,不论是艺术观念、叙述方式,还是表现技巧等,都有很多现代主义的审美元素。比如,表现主义美学的兴起,叙述策略从写实到写意的演变,以及魔幻、象征、变形、夸张等现代派表现手法的运用等。经过寻根文学的艺术转化,再经过先锋文学的艺术张扬,中国当代文学迎来了现代化的热潮。

从美学形态来看,寻根文学在整体上带来了当代文学审美意识的更新,影响了当代文学的审美走向。这种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寻根文学在叙事话语、艺术形式和艺术观念等多个方面,推动了当代文学的艺术发展,促成了当代文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