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无限想象力”改编《赵氏孤儿》 导演陈士争获颁北京国际音乐节“年度艺术家”

来源: 北京晚报 | 高倩  2018年10月16日08:35

在国内的舞台上,改编或搬演的西方经典从来不在少数,但“反其道而行之”、让国外的演员来演绎中国故事的,却仍然鲜见。昨晚,在开幕大戏“新国剧”《霸王别姬》之后,北京国际音乐节又迎来了著名导演陈士争的另一部作品——全英文版音乐剧场《赵氏孤儿》。演出正式开始前,音乐节还把极有分量的“年度艺术家”称号颁给了陈士争,以此来肯定陈士争把“中国传统经典文化与西方艺术结合”的“无限想象力”。

极简的舞台上,一圈红色的颜料环绕着白色的地面。屠岸贾、程婴、公孙杵臼……伴着摇滚范儿十足的现场音乐,一个个家喻户晓的经典角色走上台来,用地道的英语或说或唱。他们的双脚踩过颜料,纯白色的衣衫下摆如同染上了鲜血,暗喻着《赵氏孤儿》贯穿全篇的屠戮与复仇。演员们的动作中,戏曲的“起范儿”时隐时现。相较于简单运用服饰、音乐风格这些相对外在又易于感知的中国符号,擅长用世界语汇“重构”中国经典的陈士争更倾向于寻找《赵氏孤儿》故事中更加普世的情感共鸣。“《赵氏孤儿》每一幕都有人死去。”陈士争保留了故事的基本情节,但并未过度渲染死亡的惨烈与悲恸。“我想找一个比较轻松的方式,把这个沉重的故事带出来,这是中国人‘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2001年,想要把中国的文化经典与世界分享的陈士争产生了制作中国经典三部曲《赵氏孤儿》《桃花扇》《六月雪》的想法。“我们不像国外有莎士比亚这样的剧作家,中国的戏剧一直都离不开戏曲,但戏曲的唱腔是外国演员没办法表演的。”陈士争觉得,这或许是中国的戏剧作品时常缺席国际舞台的一个原因。为此,他把故事情节从戏曲中剥离出来,请人重新翻译了剧本。2003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改编自纪君祥同名元杂剧的《赵氏孤儿》受林肯中心艺术节委约,登上了纽约舞台。首演过后,书店里原本无人问津的《赵氏孤儿》英文版一度卖到脱销。

十五年后回到故事的诞生地中国,《赵氏孤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升级”,其中,音乐方面的改动最大。在美国知名流行音乐人斯蒂芬·麦瑞特操刀的音乐基础上,曾担任Blur、 Gorilaz乐队音乐总监的麦克·史密斯为《赵氏孤儿》重新编曲,让音乐更多了摇滚元素。此外,《赵氏孤儿》还加入了皮特·尼格里尼的视频呈现、斯考特·泽林斯基全新打造的灯光设计。演员阵容也十分强大,四位主演中就包括“托尼奖最佳音乐奖”得主、美国演员及音乐家大卫·帕特里克·凯利和优秀演员、歌手罗伯·坎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