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科幻作家江波出版新作《机器之门》 江波:创造人工智能是人类最后光荣

来源:深圳商报 | 魏沛娜  2018年10月15日08:01

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江波与其最新科幻小说《机器之门》。

人的躯体是否可以用机器来取代?将整个躯体,除了大脑之外,都替换成机器,人可以接受吗?大脑是否也可以用机器来代替?作为中国“硬科幻”代表作家之一,江波近来出版了最新科幻小说《机器之门》,讲述了不远的未来,机器人技术的迅猛发展在人类社会中掀起巨大波澜。江波在《机器之门》中描绘了一幅未来图景,这种“未来”是一系列复杂技术的突破:脑机交互,人工肢体,人脑模拟,虚拟世界。近日,科幻作家江波接受了深圳商报记者专访。为什么要写《机器之门》?江波一言以蔽之:“科幻作者的梦想,在于穷尽未来的可能性。”

AI的出现值得期待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从《机器之道》到《机器之门》,您一直在集中思索人类社会机器化的问题,关于这种人类未来的想象您更多是怀着焦虑、恐慌,还是期待?

江波:人类社会的机器化一直在发生。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技术性物种,机器化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原始人使用石器,机器就是从工具逐渐演化而来,并且逐渐变得越来越复杂。只不过到了今天,当机器开始展现出智能,并且在某些方面的智力超过人类,人们对智能机器开始产生一定的忧虑。这个问题,我想真正的关注点在于AI,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机器。就我个人而言,AI的出现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因为要让世界不陷于平庸,就必须不断产生新事物。AI就是未来几十年间最大的新事物之一,这种新事物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则有各种可能性,所以我很期待。不确定的可能性才是最值得期待的东西。在小说中,因为情节冲突的需要,AI会带来一定恐慌和危害,我想这也是未来可能性的一种吧。我们当然不希望这样的情况真正发生,但在现在的情况下,也无需焦虑,毕竟这只是一种较为极端的情况。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在《机器之门》中写到“阿尔法”人工智能接管机器联盟,对人类展开全面进攻的危险,所以2016年谷歌人工智能系统“阿尔法”打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还是对您的写作有较大触动吗?

江波:阿尔法狗战胜李世石,是一个社会热点新闻。但其实更让我触动的是,2015年11月,阿尔法狗战胜欧洲冠军樊辉的报告,那是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可以说从那时候起,我就认为在围棋这项智力运动中,人类已经输给了自己创造的人工智能。现代科技的发展往往会给科幻小说的创作带来灵感,阿尔法狗横空出世,算是一个标志性事件,掀起了人工智能科幻小说的新高潮。至少在国内,我们看到去年入围星云奖的长篇,都和人工智能有关。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您在书中主要描绘脑机交互、人工肢体、人脑模拟等未来图景,为何您似乎更偏重人和人工智能的兼容互补问题?

江波:这是一个阶段的问题。人的大脑最终还是敌不过人工智能的强大威力,当人和人工智能共存的阶段,这些交互是必要的。但是人类会演化,甚至主动演化,新人类的诞生或许并不遥远,而他们会使用电子化的大脑,这些交互技术也就失去了价值。并不是说我偏重这个兼容互补的问题,而是我的这本小说所描述的这个阶段,就是一个人类和人工智能同时存在的阶段。如果推演下去,人类自身终究会拥有类似于机器的躯体,从而完成人类本身的演化。人即机器,也不用再进行区分了。

情感道德伦理不专属人类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在您看来,人工智能在情感上可能会超过人吗?

江波:情感是演化的产物,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它是为了物种的生存需要而演化出来的一种神经功能。人工智能如果需要演化情感,从技术发展的趋势来看,至少在外部表现上,它完全可以胜任。微软小冰就能根据聊天的词汇,营造温暖或者冷淡的氛围。但很可能,对于一个真正独立的人工智能,它并不需要这个,所以它也不需要超过人类。

深圳商报《文化广场》:面对人工智能的步步加紧挑战,什么才是人类最后的荣光?是情感、道德、伦理吗?

江波:创造了人工智能,才是人类最后的光荣。情感道德伦理这些,并不是专属于人类的东西。每一种智慧生命都会有自己的情感伦理道德,专属于人类的情感伦理道德,只对人类有价值。 (本文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