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晓航:理想不能一辈子屈从于现实

来源:湖北日报 | 韩晓玲、安琦  2018年10月15日08:07

“我的人生遭遇过几次危机。在成功学盛行的当下,我反而想和大家进行‘反成功学’的探讨,分享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挑战。”10月12日晚,鲁迅文学奖获得者、“60后”作家晓航携小说集《双生梦》,做客武汉大学求是讲坛,和学子们畅谈梦想、选择和人生。

晓航本名蔡晓航,北京人,原本是一名理科男,1996年开始创作,被认为是“智性写作”的代表人物,曾凭借中篇小说《师兄的透镜》获得第四届鲁迅文学奖,作品被翻译成多国文字。

在晓航新近出版的科幻小说集《双生梦》里,收入了他不同写作时间段的7部中短篇小说,包括获奖作品《师兄的透镜》。在每部小说中,他都力图从一个独特的角度阐释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和认知,每次都搭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虚构世界,但这个虚构世界留下了深深的现实烙印,并且将自己的倒影投射到现实之中。这些小说想像力奇特,妙趣横生,充满哲思,包含了大量天文、光学、力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

“可以说,这部小说集我从年轻时一直写到了现在。”晓航为学生们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搞过科研,当过电台主持人,从事过贸易工作,得过鲁奖,在许多人眼里是成功人士,但他坦言自己的人生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数次遭遇危机,每次转换职业后又会面对新的挑战。

1995年8月,喜爱阅读和写作的晓航开始创作小说,起初是为了“治疗自己”,却逐渐通过文学创作看到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希望能抛弃功利的诉求,在这条道路上走到最深处。他用12年拿到了鲁迅文学奖。有一次,一名读者对他说,自己在处于人生低谷时,一直追读他发表在杂志上的小说。晓航于是知道,原来文学可以拯救一个人的灵魂。“其实,这也是互相拯救,让我明白文学可以成为我一辈子的热爱和梦想。”

回忆往事,晓航感触颇深。他由衷地告诉学子们,年轻时要勇敢一点,但理想与现实往往是不一致的,不要抱怨,也不要好高骛远。“理想可以暂时屈从于现实,不能一辈子屈从于现实。我们总要拼搏一把。人生就是不断应对挑战的过程,不可能一劳永逸。”他说,每个人都要有利他主义精神,不能只考虑自己。

此次与武大学子交流,晓航特意准备了好几页纸的讲稿。他讲起过去在电台工作时的一件事:两位京剧老艺术家来上节目,他对京剧一无所知,又未事先做功课,在如坐针毡的情况下,好不容易捱到节目结束。老艺术家离开时失望不悦的神情,灼痛了他的心。他以这个一生难忘的教训来告诉大学生们,无论何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地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