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丁燕:东莞是写作的天堂 从新疆“迁徙”来莞,她说,在东莞的八年是她创作的黄金期,写出了《工厂女孩》《工厂男孩》等知名作品

来源:南方都市报 | 田玲玲  2018年10月12日07:47

作家——— 丁燕。刘媚 摄

人物简介

丁燕,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新疆,现居东莞。出版有纪实文学《工厂女孩》、《工厂男孩》、《阳光洒满上学路》、《沙孜湖》,长篇小说《木兰》,散文集《双重生活》、《和生命约会40周》、《第一个365天》,诗集《午夜葡萄园》、《母亲书》等。曾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华文非虚构奖、文津图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百花文学奖、“鄂尔多斯”文学奖、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九江龙”散文奖金奖等奖项,为中国当代“70后”代表作家之一。

讲座信息

主讲题目:非虚构写作的三个问题

主讲内容:人类为什么要写作?因为人类需要表达,想要将他的经验传递下去。那么,写作有没有秘诀?当然有。近年来,以事实为素材进行创作的非虚构文学越来越受到关注。东莞作家丁燕从事非虚构写作多年,在她看来:“写作的过程就是寻找光的过程。”本次讲座中,丁燕将从写作的规律、素材的选择、事实与虚构的界限这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创作经验的分享,为观众带来满满的“干货”,讲述非虚构文学写作背后的故事和思考。

时间:2018年10月17日下午4点

地点:东莞市可园中学报告厅

坐在客厅靠窗的茶桌前,丁燕点了一支檀香。伴随着袅袅青烟,她开始给来访者泡茶。来到东莞八年,丁燕泡茶的动作已较为娴熟。而八年前,她还是一名拿碗喝茶的西北“女汉子”。

丁燕是一名作家,从新疆“迁徙”来莞,只因“东莞是写作的天堂”。在东莞的八年,丁燕创作出了让她名声大噪的《工厂女孩》,以及随之而来的姊妹篇《工厂男孩》。眼下,“工厂三部曲”最后一部《工厂爱情》也很快出版面世。丁燕说,在东莞的八年,是她创作的黄金期。

来莞采访发现“天堂”

丁燕是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初三毕业那一年,由于没有暑假作业,热爱文学的丁燕在一个夏天里写了一部近4万字的中篇小说,主要描写中学生办了本文学刊物,和家长及老师发生矛盾的故事。高一那年,一篇名为《哦,玫瑰》的小说得以发表。高中时期,丁燕以创作诗歌为主,曾在《新疆日报》、《绿风》诗刊等报刊上发表诗作。

后来,上大学、读研究生、工作,丁燕一直都笔耕不辍。2010年8月20日,一个偶然的机缘,丁燕跨越五千公里,从新疆乌鲁木齐飞到深圳。一下飞机,丁燕大吃一惊,扑面而来的海风让她有点昏厥,完全陌生的环境令她身心紊乱。彼时的丁燕,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生活,内心难免有些忧虑。

很快,丁燕打消了这种顾虑。当年年底的某一天,丁燕从深圳来到东莞樟木头镇采访。傍晚时分,走在樟木头的大街上,看着人潮涌动,各种大排档林立,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丁燕十分兴奋,脱口而出:“这里是写作的天堂!”

2011年年初,丁燕来到樟木头镇定居,正式开启了在东莞的生活。南北方自然环境、生活习惯的巨大差异,让初来乍到的她十分不适。刚搬到小镇时,有朋友前去看望她,由于还没来得及买茶壶,丁燕拿出新买的油壶给大家泡茶,并用碗盛茶让大家喝。当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在北方,拿碗喝茶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丁燕说。很快,一位朋友给她送了一套茶具,她也开始学南方人泡茶、喝茶的方式。丁燕在新疆从小喝砖茶长大,她一直以为茶也只有这一种。来到东莞后,丁燕第一次喝到了普洱茶。普洱茶很快就取代了砖茶,成为丁燕最爱喝的茶。“岭南的气候比较潮湿闷热,普洱茶的茶性跟这里的气候很契合。”

丁燕还爱上了广东各种各样的汤,甚至学会了根据不同的时令煲不同的汤品;双皮奶、榴莲酥也成了她百吃不厌的美食。为了更好地跟本地人交流,丁燕还花了680元报了一个粤语班;目前,她已能听懂粤语中基本的日常用语。

丁燕说,自己花了三年时间才对东莞的气候、饮食有了粗浅的了解。虽然至今已在东莞居住了八年,但她认为,自己在南方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要完全领会岭南生活的奥妙,还需要至少十年。

为写作 在工厂“卧底”200天

来到东莞后,丁燕了解到,这是一座移民城市、工业城市,外来打工人群聚集,跟中国传统城市完全不同。于是,丁燕想写一本跟女工相关的作品。

一开始,丁燕前去工厂采访多名女工,跟她们交谈。但她在创作时发现,采用这种方式获取的素材,在写作时仍觉隔靴搔痒、力不从心。“与其采访别人,不如自己去干一干。”于是,丁燕拿着身份证,陆续进入两家电子厂和一家音像带盒厂,成为其中一名普通的女工,前后一共呆了约200天。

“在工厂的生活,累到虚脱,全身冒汗。那里的环境很封闭,坐在门口干活都是一种幸福。”回忆起那段生活,丁燕仍十分感慨。也正是因为对女工生活有了深切体会,在创作时,丁燕情绪饱满、文思泉涌,经过半年时间,创作出纪实作品《工厂女孩》,并于2013年3月出版。

《工厂女孩》出版后,读者反响十分热烈,通过微博、电话、短信等方式,向丁燕反馈读后感受。文学界反响也很强烈,该书获得了第九届文津图书奖、2013年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榜首、徐迟报告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提名奖等多个大奖,也让丁燕在全国文坛声名鹊起。得到读者和评论界的双重肯定,完全出乎丁燕的意料,“没想到,迁居生活会如此改变写作。”

此后,丁燕产生了创作“工厂系列”作品的想法,她将目光投注到了男工身上。2014年至2015年,丁燕住进了樟木头一家电子厂的女工宿舍,每天晚上9点半,待工人下班后,她便前往男工宿舍,采访男工的生活。

通过两年时间的采访积累,丁燕创作出了《工厂男孩》一书,并于2016年出版。在采访期间,丁燕碰到了一个打工经历和感情经历都十分曲折的男孩,产生了单独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念头。这名90后男孩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由于父爱和母爱的缺失,男孩也没有学会怎样去爱,不断地更换女朋友、不断地跳厂,有时还会打架……为了取得男孩的信任,丁燕请他和他的朋友吃饭、唱K、爬山。为了拉近与男孩的距离,丁燕甚至像他那样学着装扮自己的QQ空间。不过,丁燕认为,能成功获取男孩的信任,让他把自己的经历都倾诉出来,最重要的是:以平等之心真诚地对待他,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

眼下,这部定名为《工厂爱情》的小说已创作完毕,将于明年出版。这本书跟《工厂女孩》、《工厂男孩》一起,被丁燕称为“工厂三部曲”。

在创作“工厂系列”的同时,丁燕还创作了《双重生活》、《沙孜湖》等跟故乡新疆相关的作品。其中,讲述游牧生活的《沙孜湖》刚刚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提名奖。

在丁燕的心中,东莞和新疆的地位一样重要,两者没有相互的取代性。现今的她,既有北方的刚烈和粗放,又有南方的温婉和细致;不仅生活如此,文风也如此。

丁燕还把自己比作新疆沙漠地带的芨芨草: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改变自己的适应能力;为减少水分流失,芨芨草将叶片凝缩成针的形状,这样才能保持向上生长的力量。

作家对时代要保持一种敏感,要了解同时代人中大多数人的内心诉求,而不能只局限于“一己之私”,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意义。

对话

“我离一名好作家尚有相当距离”

在东莞的八年,丁燕爆发了前所未有的创作力,确立了自己作为一名作家的形象。这八年,也成为她的创作黄金期。但丁燕仍认为,自己离一名好作家尚有相当距离。眼下的她,“正在往一个好作家的方向努力。”

“这八年是我的创作黄金期”

南都:您在东莞生活了整整八年。目前对东莞印象如何?

丁燕:每年秋天,凉风吹来,我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秋风起,食腊味”。我跟东莞越来越相互了解,甚至有了一种相濡以沫的感觉。

东莞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在这里可以找到全国任何地方的菜品。东莞还是一座宜居城市,节奏中等,生活休闲,房价相对较低,交通便利,适合作家写作。

在我的想象中,东莞就像一个憨厚的农村男青年,留着寸头,不善言辞,但我现在越来越能看到它的闪光点,越来越理解这座城市了。

南都:现在回过头看,这八年在您的创作生涯中占了一个怎样的位置?

丁燕:“春种秋收”。这八年不仅仅是我日常生活的转变,更是我真正有所收获的时期,是我创作的黄金期,也确立了我作为一名作家的形象。创作是一个非常神秘的过程,是一个要经历化学、物理甚至心理反应的过程。一个作家的创作高峰期可遇不可求。幸运的是,我在东莞找到了这个高峰期。

生活体验和经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至关重要。创作就像培育一朵花,生活就像土壤;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培育出什么样的花。在创作中,我尤其注重深入生活。生活就像一位圣诞老人,永远索一奉十,索百奉千。就像我创作的《工厂爱情》,完全是在采访《工厂男孩》的过程中发掘出的故事。

“作家要对时代保持一种敏感”

南都:有人说,像您这样的作家有点类似于“学院派”。您觉得,“学院派”作家和学历不高的“草根派”作家相比,有何不同?

丁燕:作家没有“学院派”和“草根派”的划分,只有“好作家”和“坏作家”的划分。或者说,只有创作能力强、能够创作出好作品的作家,和创作能力匮乏、作品干瘪的作家。

要创作出好作品,必要的阅读、思考是少不了的,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修行和悟性,而这跟学历、经历有关系,也没有关系。有的作家学历不高,但悟性强,一点就通;有的作家看似读书很多,但没有把阅读转化成创作的养料,那书也是白读了。我见过太多从高等学府出来,甚至师出名门的作家,但他们并没有创作出让人信服的作品。

南都:那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家才是好作家?

丁燕:写出的作品能够真正地打动读者的内心。也就是说,当读者阅读这部作品时发现,书中的经历他们都有,也有相同的感受,但却没有能力表达出来;而作家的作品帮他们表达了出来。

我有时在阅读别人的某些作品时,会拍案叫绝,因为这些作品表达得很充足,能够一下击中读者的内心。所以,作家对时代要保持一种敏感,要了解同时代人中大多数人的内心诉求,而不能只局限于“一己之私”,要把个人的命运和时代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这样的作品才更有意义。

“我是一个有文学理想的作家”

南都:那您认为,自己是一名好作家吗?

丁燕:我离好作家尚有相当距离,但目前我正在往一名好作家的方向努力。幸运的是,我已具备了判断好坏的能力。

作家要有使命感,要知道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心中所思所想。有些作家格局太小,关注点集中在花花草草、猫猫狗狗身上,总是以“我”为出发点。对我来说,要努力地从“我”走向“我们”,让“我们”在一起,因为“我”是“我们”中的一员,他者也同样属于“我们”。

在写《工厂女孩》时,我从没觉得自己和女工有太大差别,我也是从西北迁徙到岭南谋生。我和她们,仅仅只是职业的不同。当我以平等之心跟她们做朋友时,她们才会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告诉我。而这个群体的喜怒哀乐,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非常重要。

个体命运和时代命运是紧密相连的。我是一个有文学理想的作家,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仅仅只是情感日记,而是记录个人和同时代人的迁徙经历,及整个时代变迁时的震荡。我希望后人通过阅读我的作品,能对这个时代有一个更为鲜活的了解。

南都:能透露一下您目前正在创作的作品吗?

丁燕:我目前正在写一部关于东莞城市转型的纪实文学作品。为了创作这本书,我看了很多城市学的书籍,研究了不少国外和国内的城市,以便能更好地彰显东莞的城市特点。这本书预计明年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