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只要有志于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

来源:文汇报 | 王纪人  2018年10月09日14:27

19世纪伊始,中国现代史上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南移的时代契机、上海开埠以来发达的经济和出版业繁荣的大环境、华洋杂处中西交汇的国际都会空间,以及革命、避难、赋闲、求学、结社、办刊、任教、谋生等社会和个人原因,使全国各地和海归的文学人才云集上海,形成了独特的海上文学。其中有的终生定居,有的长短不一地滞留,为海上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海上文学自近代以来曾经占据了中国文学的大半壁江山,在最鼎盛的20世纪20-30年代,其云集的文学人才、出现的文学社团、产生的文学流派、拥有的出版资源、创造的风格各异的杰作,在现代文学史上难得一见。

2010年由上海市作家协会的专家学者编纂并正式出版的《海上文学百家文库》,以131卷的文本规模,收录了近代以来在上海生活和创作过的270位作家共6000万字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现了自19世纪初至20世纪80年代海上文学的优秀成果,也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近现代中国文学的成就。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共同举办的“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2016年举办首届,今年是第二届,今后每隔两年举办一届。两届的各“25部经典”多选自这套《海上文学百家文库》。

当代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曾经出现了一个阅读中外文学经典的热潮,并一直持续到80年代末。这对提高青年读者的人文素养,以及促进新时期文学的兴旺发达,都有直接的助推作用。1990年代以降,商品经济和大众传媒时代到来,文学出现了时尚化和商业化,失去了诗性的光晕。“力比多经济”诱发的官能快感一度代替了审美的愉悦,“文学是天然时尚”的提法和对“时尚文学”的提倡,对文学创作和文学阅读都形成了误导。举办品读文学经典大赛的目的,就是为了正本清源,推动青年人接近中国近现代文学的优秀作家和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品位和养成品读经典的良好习惯,进而培养文学评论的后续梯队。

两届大赛,每届均有来自国内大部分省市乃至海外华裔的评论稿1300多篇,从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25篇。这些文章有自己的视角,与传统的评论有所不同,而且语言颇具个性,都是作者独立思考的结果。作为90后一代,其中一位获奖学生的想法颇有代表性。她说初中时绝对是网络小说读得多,到了高中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找大部头来看,结果收获颇丰。她说的大部头应该指中外经典,因为只要有志于文学,最终还是要回到经典。

每个人评论作品的方式不尽相同。从文本出发,追求一种比较精准的评论,应该是写评论文章的基本要求。无论是肯定其是,否定其非,都应该是相当准确贴切,可以让作者心服口服,甚至深入到连作者还尚未意识到的奥义所在。同时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还需要有一种历史的观照和维度。这样对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也有帮助。当然,这有个历练的过程。

到了今年的第二届,开列的25部经典需要大幅度变动,其中约有10篇左右的作品,过去被评论得较少,可能那时认为是非主流、非代表作被忽视了,其实都很有特色。如鲁迅的《好的故事》、郁达夫的《迷羊》、沈从文的《八骏图》、刘呐鸥的《方程式》、许杰的《的笃戏》、徐訏《镜子的疯》、钱锺书的《猫》等。选择这些作品供学子品评,也有改变文学史书写造成的对作家代表作刻板印象的意图。正因为评论得较少,可资参考的也相对少些,需要青年学子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当然,一些被反复评论过的作品 ,再评论反而更有难度,因为要发前人所未发,如茅盾的《腐蚀》、巴金的《寒夜》、张爱玲的《金锁记》等。

从世界范围来看,近一个世纪以来,文学批评往往在历史批评、文本批评和文化批评之间徘徊或循环往复。每种批评观和批评方法都各有优长也各有局限,对于青年学子来说,可以各取所需,各取其长,补彼之短,各尽其妙,或综合用之。目的都是为了更确切深入地读解作品,在经典的魅力中开启自我,启迪人心。好的批评不仅是联系作家作品和受众之间的桥梁,而且如艾略特所说,起着纠正读者鉴赏力的作用,这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链接

“与25部经典的上海相遇——青年学子品读文学经典大赛”书目

第一届书目

1、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

2、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

3、叶圣陶 《倪焕之》

4、恨水 《夜深沉》

5、茅盾 《子夜》

6、郁达夫 《沉沦》

7、魏金枝 《七封书信的自传》

8、许杰 《赌徒吉顺》

9、沈从文 《萧萧》

10、柔石 《二月》

11、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

12、巴金 《家》

13、刘呐鸥《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

14、施蛰存 《鸠摩罗什》

15、张天翼 《包氏父子》

16、萧军 《八月的乡村》

17、秦瘦鸥 《秋海棠》

18、徐訏 《鬼恋》

19、靳以 《父亲》

20、师陀 《无望村的馆主》

21、吴强 《红日》

22、钱锺书 《围城》

23、萧红 《呼兰河传》

24、张爱玲 《倾城之恋》

25、茹志鹃 《百合花》

 

第二届书目

1、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

2、苏曼殊 《焚剑记》

3、叶圣陶 《玫瑰与金鱼》

4、张恨水 《金粉世家》

5、茅盾 《腐蚀》

6、郁达夫 《迷羊》

7、魏金枝 《留下镇上的黄昏》

8、许杰 《的笃戏》

9、沈从文 《八骏图》

10、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

11、丁玲 《在医院中》

12、巴金 《寒夜》

13、刘呐鸥 《方程式》

14、施蛰存 《梅雨之夕》

15、张天翼 《砥柱》

16、萧军 《大连丸上》

17、秦瘦鸥 《梅宝》

18、徐訏 《镜子的疯》

19、靳以 《雅会》

20、师陀 《果园城》

21、吴强 《红日》

22、钱锺书 《猫》

23、萧红 《牛车上》

24、张爱玲 《金锁记》

25、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