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海上市民诗歌馆”开馆,关注市民诗人和诗歌普及

来源:澎湃新闻 | 杨宝宝  2018年09月30日08:31

9月27日上午,位于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一楼的“海上市民诗歌馆”开馆,上海爱诗人多了一处属于自己的交流场所。

开馆仪式上,上海作协副主席赵丽宏表示,海上市民诗歌馆不仅属于诗人,也属于大众。它将为诗人和广大读者的交流沟通提供一个高雅舒适的场所,并成为上海诗歌创作和阅读欣赏的新坐标。

“海上市民诗歌馆”揭牌 

诗歌馆关注市民诗人和诗歌普及

海上市民诗歌馆坐落黄浦江畔,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陈列了赵丽宏、缪克构、余秀华、张烨、徐芳等诗人捐赠的诗集和诗歌手迹。市民诗人的诗集作品也在馆内陈列。

海上市民诗歌馆是上海市民诗歌节各举办单位今年重点推出的项目。上海市民诗歌节已经举办了4年,是贯穿全年的市民诗歌学习活动。

“海上市民诗歌馆中,展示不仅有作家、诗人的介绍和作品,还有很多基层单位的市民诗歌学习团队、市民诗歌爱好者的作品,我想,这才是诗歌文化的良好生态。” 上海市教委终身教育处副处长夏瑛认为,上海作为中国现代诗的发源地之一,是一座有着优秀诗歌文化传统的城市,也是一座真正有诗意的城市,这份诗意不只是聚焦在专业作家、专业诗人,它更多、更基础的是来自于无数普通市民。

“中国现代新诗上海也是发源地之一,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诗歌一直以井喷姿态存在,不少大学和社区都有诗歌创作团体。”赵丽宏认为,和很多人的固有印象不同,上海是一座充满了诗意的城市。市民诗歌节举办4年,每年都征集到大量诗歌,作协参与评选的成员也十分感慨“上海原来有这么多市民写诗”。大量普通人对诗歌的热爱,建立起城市的诗歌底蕴和深厚内涵。

赵丽宏介绍,未来,海上市民诗歌馆将举办大量诗歌活动,既有诗歌普及活动,也有专业发布会、读者交流以及诗人之间的研讨会、新书发布会等等,但不论有多少专业活动“都会和市民教育结合在一起” 。

海上市民诗歌馆周末会向社会开放,诗人、市民诗歌学习团体可以向东方教育时报申请在这里举办各种诗歌活动。国庆期间,这里就将举办翻译家王智量谈俄罗斯的翻译诗讲座。

诗歌馆中展示了众多诗人手稿 

市民诗歌节助推市民学习诗歌热潮

据悉,今年,“上海市民诗歌节”原创诗歌征集中,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品突破了10万。每年全市有100多万市民、200多个诗社或诗歌学习团队参与到诗歌节当中。今年,“上海市民诗歌节”已经陆续举办了“红楼梦诗词鉴赏朗诵分享会”“江南主题诗歌鉴赏朗诵会”“丰收礼赞田园诗会”等众多活动。

除了创作,诵读品析诗歌也是感受诗歌之美的重要方式。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邀请华东师大、上海师大、上海大学、上海作协的著名教授、诗人到社区、学校开设“诗歌讲坛”,为诗歌爱好者讲授、分享诗歌之美。上海学习网和东方教育时报微信还开设“上海市民诗歌节”专栏,辟出了“中外名诗赏析”“在线诗歌电子图书”“历届市民创作优秀诗歌作品集”栏目,向市民提供诗歌学习的多种资源。

网上“我来读诗”活动,邀请了曹雷、刘广宁、丁建华、孙渝烽、陆澄、王苏等名家朗诵中外名诗,从而引发了更多市民诗歌爱好者也来朗诵诗歌作品。市民诗歌节通过“我来读诗”栏目,直接可以在手机、电脑上欣赏到优秀的诗歌朗诵音视频,累计阅读已经超过200万人次。

诗歌馆收藏的诗集 

上海诗歌氛围日渐浓厚

除了新开馆的“海上市民诗歌馆”,上海市可以分享诗意的场所近年来也日渐增多。

上海市民诗歌节组委会办公室向浦东新区书院镇社区学校、大隐书局、上海市作协授予“市民诗歌之家”,经常举办诗歌理论研讨会、诗歌朗诵会、诗歌新书发布会、市民交流学习心得等多种活动。

复旦诗社创办了全国高校第一家以诗歌为主体的公益图书馆——复旦诗歌图书馆,完全由复旦诗社学生自主运营,目前藏书量已超9000册。诗歌图书馆收藏了大量诗歌民刊、诗人自印诗集以及一些诗人手稿,其中不乏年代久远的珍贵资料,而所藏个人诗集又大多为诗人亲笔签名所赠,十分珍贵。

在上海市民诗歌节的引领下,沪上多家诗社迅速发展壮大,吸引越来越多的市民朋友加入进来。比如作为首批“市民诗歌之家”的浦东新区书院镇社区学校,它专门成立书院诗社,陆续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如诗歌征集、诗人采风、诗歌朗诵培训,并结集诗集出版。2018年,每个月都有至少一场新颖有趣的诗歌活动。

通过近四年多时间的积累,上海组建起了200多家群众诗社、诗歌学习团队,并成立了上海诗社联盟。在今天的海上市民诗歌馆开馆仪式上还宣布成立上海市民朗诵艺术团,聘请孙渝烽、陆澄、陈少泽、吴斐儿为艺术指导。

主办方希望经过几年的努力,“海上市民诗歌馆”能成为全国诗人在上海诗歌交流的重要平台,上海市民诗歌节也能成为上海文化的优秀品牌。

据了解,上海市民诗歌节由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与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上海教育报刊总社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