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天涯共此时

来源:人民日报 | 徐鲁  2018年09月24日07:45

玛利亚·耶稣·基尔女士是西班牙人,是不少中国孩子和家长十分熟悉的一位国际友人,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位真心的热爱者和不遗余力的传播者。

近些年来,玛利亚女士几乎走遍大半个中国,在许多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书店和校园里,给中国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讲故事。与此同时,她也凭着自己在国际儿童读物出版和传播界的影响力,在世界各地积极奔走,帮助联络各国的作家、插画家,一起参与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社倡议和发起的“好故事一起讲”计划,对推动“中国故事”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有杰出的贡献。

玛利亚曾在马德里和圣地亚哥的儿童与青少年读物出版社担任编辑多年,是一位著名的童书出版人。2009年她开始担任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西班牙分会主席,2012年至2014年,又荣任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2016年,上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授予玛利亚女士“特殊贡献奖”,作为中国文化的知音和中国儿童文学的友好使者,这个奖项对她来说当之无愧。

《小威的中秋节》是这位女士为全世界小读者创作的一本美丽的中国故事图画书。记得两年前,初春时的一个午后,在位于亚平宁半岛小城博洛尼亚的一间小房子里,我满怀欣悦地读到这个温馨的故事,并受邀把它译写成汉语。那个下午,在异国他乡,从故事的字里行间,我似乎闻到故乡中秋月饼的阵阵香甜气息,也感受到玛利亚女士对中国文化的那份好奇、热爱与尊重。

故事讲的是中秋节这天,小男孩小威的家人都在忙碌着准备迎接节日。中秋节是全家人团聚的节日,就连远在伦敦工作的小威的姑姑,也不远万里赶回来,和大家一起欢度节日呢。

这是一位西班牙女士亲身感受过的,同时稍加一点自己想象的中秋节。故事里有这样的细节:妈妈捧出一盒月饼,小威数完连忙告诉妈妈:“妈妈,只有六个月饼呢!”妈妈说:“今天全家大团圆,不够吃哟。小威,你和妈妈一起去商店,再买一些月饼回来好吗?”玛利亚很细心,她仔细观察过,中国的月饼每盒一般是六个。“为什么总是六个呢?”她曾问过我。我告诉过她,一个完整的月饼,一般都是切成几小块,全家人分着吃,六个应该够一家人分吃了;还有,汉语里的数字“六”,有“六六大顺”的吉祥之意。这其实也是我个人的想象。

中秋节的月饼,有各种各样的馅儿,比如莲蓉、豆沙、枣泥……这显然也引起这位外国女士的好奇与兴趣,她当然要把这个“小秘密”告诉世界各国的小朋友。于是故事里就有了这样的对话——

“妈妈,我们去买什么馅儿的月饼呢?”

“去买小威喜欢吃的馅儿吧。”

“啊,我最爱吃豆沙馅儿的!”

中秋之际,又圆又大、金黄色的月亮,升起在夜空中,照亮大地上每一个角落……全家人围坐在秋风习习的夜空下,一边欣赏着皎洁的月亮,一边分享着美味的月饼、瓜果和各种美食。这时候,爷爷奶奶还会给小孩子讲一讲关于月亮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神话里,遥远的、皎洁的月亮上,蒙着一层关于蟾宫、玉兔、吴刚、嫦娥和桂花树的美丽面纱,这给一代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孩子带来过多少美好的遐思。可以说,中秋节不仅是一年中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凝结着古老的传说故事,蕴含着中国人美好梦想和情怀的节日。

这个节日的最特别之处,玛利亚女士当然不会绕过。于是,故事里有这样的对话——

小威问妈妈:“为什么过中秋节要吃月饼呢,妈妈?”

妈妈这样回答:“你看,月饼圆圆的,就像家人的团聚呢!”

“妈妈,您小时候也吃月饼吗?”

“当然啦,家家过中秋节都要吃月饼的,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小时候一到中秋节,妈妈就会帮你姥姥做月饼,那是妈妈最盼望、最快乐的时刻。”妈妈幸福地回忆着,好像又回到自己小时候。

“妈妈,我可以一个人吃掉一个月饼吗?”

“小威,当然可以啦。不过,如果把月饼切成块,大家一起吃会更快乐。”妈妈笑着说。

从这些细节里不难想见,这样一个美丽和特别的节日,也让这位热爱中国的西班牙女士产生温馨的联想,尤其是中秋节分吃月饼这一点。乐于分享,心怀感恩,是人类最基本的美德之一。在玛利亚的想象里,沉浸在节日欢乐中的中国孩子,一定也是乐于分享、心怀感恩的,所以,她在故事里接着想象出这样一个情节——

回到家里,小威想到自己的朋友小凤和小夏。他们这时会在做什么呢?这时候,爸爸走过来对小威说:“咱们去旁边的公园走一走吧。”小威高兴地说:“太好了!说不定会在公园里遇见我的朋友们呢,那样正好可以祝他们中秋节快乐!”

于是,爸爸陪着小威来到公园里。小威果然遇见小凤和小夏两个好朋友。他们一起来到小河边,在月光映照的河面上放起节日的彩灯……

玛利亚曾在中国江南的一个小城里,第一次过了一个愉快的中秋节,吃到了美味的中国月饼。中秋之夜的小河边,有几个孩子在玩彩灯,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她在故事里写下这个细节。

一位细心的编辑朋友曾质疑说,中国人过中秋节,好像没有放彩灯这个习俗,是否要删去或修改一下?我想,在一位外国友人的观察和想象里,趁着皎洁的月色,几个水乡的小朋友在桨声灯影的小河边点亮各自的彩灯,让它们顺着河水向远方漂去……这样的游戏,只要能给他们的节日和童年带来快乐,有什么不可以呢?何况作者写的是一个虚构的故事,并非严格意义的中国节俗知识读物。所以我在译写时,还是尊重玛利亚的观察与想象,保留了这个细节。

故事的“华彩”部分,是在中秋节夜晚来临之后。在一轮大大的、圆圆的月亮下面,小威和家人围坐在圆桌前,一边赏月,一边快乐地品尝着丰盛的美食。

姑姑看着月亮说:“圆圆的月亮上有桂花树,还有玉兔和嫦娥。”

“在哪里?在哪里?我怎么没看见呀?”小威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盯着月亮看。

“哈哈,那是传说,当然看不见啦!”爷爷奶奶笑着告诉小威。爷爷还说,“小威,现在你可以对着圆圆的月亮,许一个心愿了!”

这时候,小威捧着一小块豆沙月饼,对着月亮眨了眨眼睛。他会许一个什么心愿呢?

“月亮,月亮,你可以让我和妈妈——不,让我和妈妈、爸爸、姐姐、爷爷、奶奶、姑姑、叔叔,还有我的朋友们,每天都在一起吗?”小威对着月亮轻轻地说。

“太棒了!小威,你看,月亮好像正在朝你点头呢!”妈妈笑着说,“不过现在,宝贝,睡觉的时间到了,你该跟月亮和大家说‘晚安’了。”

故事到此结束。读着这个故事,我似乎还感受到这位外国女士对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另一种想象:中秋节来临的时候,正是一年里瓜果成熟、丰收在望的季节。当小威全家人幸福地团聚在一起,一边享受着温暖的亲情、丰收的瓜果、美味的月饼,一边欣赏着圆圆的中秋月,而眼前是被皎洁的月光照亮的家乡的湖山、树林,还有桨声灯影里的水上人家……这时候,大家不仅会在心中真挚地感恩自己的祖国、家人和朋友,还会在心中默默感恩大地母亲给予的瓜果、稻菽和各种农作物的收成,感恩大自然赐予我们一个桂花飘香的节日!

中国的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习俗和故事,不同的节日里,传递着中国人温暖、丰富和充满善爱的节日情怀。所有这些,应该都是能够给玛利亚女士,以及像她这样热爱中国文化的外国朋友,带来好奇、想象与感动的“中国魅力”吧。

这本图画书的插画由插画家朱成梁先生完成。朱先生长期生活在南京,对江南的风物、节俗和日常生活十分熟稔。所以,这个故事在他的画笔下,不仅细节丰盈多姿,而且展现出当下中国人的乐观、自信和昂扬的精神状态,整个作品就像一幅色彩明丽的江南风情画,也似一首天涯共此时的抒情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转眼又到八月桂花飘香的时节,亲爱的玛利亚女士,今年的中秋月饼,已经为你准备好,欢迎你再来小威家过中秋。请告诉我,你最喜欢什么馅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