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浦子:浙东铸史诗为锋

来源:文学报 | 姚晓雷  2018年09月22日09:34

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推出了一个术语叫“华山论剑”。几曾何时,文坛上似乎也逐渐有些“华山论剑”的味道了,体现在乡土书写领域,就是许多作家在完成早期的写作探索后,都愿意进军到史诗书写领域推出最能代表自己功力的皇皇巨著,一展自己的身手。一言以蔽之,“史诗”某种程度上成了作家们的论剑的“华山”。这种文学的“论剑”尽管不像武侠比试那样充满刀光剑影,高下立显,却能更充分地展示作者的内在底蕴。作家浦子由《龙窑》《独山》《大中》三部长篇小说组成的“王庄三部曲”,在我看来,便是他推出的问鼎华山进行论剑的巨著。

浦子的“王庄三部曲”以作者故乡宁海县为原型,通过虚拟的山海县王庄自清末直到当代几大家族数代人之间的恩怨纠缠,来表现浙东民间社会的百年历史变迁。“史诗”在文坛上曾被赋予非常崇高的地位,长期以来表现它的经典模式是以理性分析为主轴,尽可能全面地写出社会历史运动的真实过程,提供给读者以清晰厚重的历史逻辑以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即便作者也可以采取一些象征化、寓言化的手法,但整体上是以史为主、史中见诗的。那么“王庄三部曲”又是如何处理“史”与“诗”之间的关系呢?显然浦子并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创造出了一种化史为地、以诗为锋的特殊招数。

所谓化史为地,是指将历史转化为一种作者创作的空间背景,作者不需要拘泥于对历史细节和具体内容的忠实再现,而是以对这种背景的认知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相对自由的审美再创造。浦子长期生活在浙东,对浙东民间社会特别是近代以来历史大动荡中的生存风貌知之甚深。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对该地民间内在底蕴的认知自然而然地成了他思索问题的逻辑起点。

以“诗”写“史”的方式首先体现在叙事话语不同寻常的诗性化方面。诗性化本来也是小说叙述话语方式的一个选项,如孙犁的《荷花淀》、茹志鹃的《百合花》的叙事话语;但一般而言,小说叙事话语的诗性化主要是体现在语言、情节的精致和节奏的讲究上,而非倾向于“诗”的非理性化;对长篇小说而言更是如此。究其原因,小说叙事是一个系统工程,越是长篇的小说话语方式在叙事中所承担的任务越是艰巨,更侧重的是彼此间的黏合能力,非理性化的话语表达最容易损伤其黏合能力。浦子在这里却反其道而行之,刻意营造一种非理性的效果,在小说叙事中讲述一件事情时,他热衷的不是有条不紊地道出其来龙去脉,而是有意设置一些没有谜底的悬念。

以“诗”写“史”的方式其次体现在人物形象塑造反日常的诗性化方面。史诗性的作品一般倾向于在日常生活的描写中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品质,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行为方式都受现实生活逻辑制约。在“王庄三部曲”里,许多人物都是根据作家象征化、寓言化的需要而设置出来。这些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和行为方式,常常和我们熟悉的日常生活逻辑相距甚远。这种反日常化的书写,恰巧更好地体现出了作者对浙东民间底层人们粗犷、硬气和大气的生命底蕴的认知,反日常化的书写背后活跃着的是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

以“诗”写“史”的书写方式其三体现在主题境界的诗性化。史诗性叙事的建构核心在于作者的历史观,它体现着作者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性认知。绝大多数作家都崇尚建构出一种深邃而明确的历史观,因为在他们看来传达一种相对确定的历史观是艺术成熟的标志。“王庄三部曲”表现的是作者对近现代以来浙东民间历史的思索,自然要涉及到历史认知问题。作者在这里也在积极探索着,想从民间内部因子和外部各种文化元素的碰撞中窥探其秘密。有意思的是,作者的历史认知却是以问题的形式存在的。他既清楚看到历史文化的藏污纳垢、积弊深重,又无法放弃对其中精华部分的青睐;他既明确认识到中华文明只有在内外碰撞、融汇贯通中才有可能浴火重生,却无法准确地找到彼此融合的关键节点。于是作者只是在不断寻找着,摸索着。就主题而言,浦子的“王庄三部曲”与其说是一部浙东民间史诗,还不如说是一首充满曲折旋律的作者心灵探索之诗!

“王庄三部曲”这一以剑为锋铸就的浙东民间史诗,读的过程中尽管有许多东西在不断地挑战我固有的认知惯性,以至于许多地方都需要去反复揣摩也未必能尽其意,但我本能地感到它们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分量。“王庄三部曲”的时间跨度之大、涉及生活面之丰富在当下作家中都相当罕见。浦子的写作让人很容易地联想到莫言和贾平凹这两个作家。从创作题材上看,浦子那种俯瞰民间历史的大气的确和莫言有些相似;而从词语运用和语言方式上看,他似乎又处处充满了贾平凹的灵动和野气。但进一步分析下去的时候,我发现浦子并非莫言元素和贾平凹元素的组合。尽管叙事语言上,浦子一定程度上有着贾平凹的野性和灵性,但是语言的背后,缺乏贾平凹的诗意和洒脱,因为浦子精神上凝聚有一股太沉重的东西——这股沉重感来自它所要表达的历史想象,作者陷进去而出不来,只好始终在和他要表现的历史内容紧张地肉搏着。浦子的“王庄三部曲”尽管某种程度上和莫言的许多作品一样都有俯瞰民间历史的大气,但是再细究,浦子的“王庄三部曲”希望纯粹地表达自己对民间历史进程的一种个人化玄想,而非追求道德正义的逆反式抗争。浦子的疑惑和焦虑都来源于作者对这个时代认知过程中的焦虑和困惑,而非外在的压力。

总之,浦子就是浦子,有着“这一个”独立创作个性的浦子!他的“王庄三部曲”独辟蹊径地传达出了众多我们时代充满疑惑的文化转型密码,是一部值得人反复品味和思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