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琐忆翻译家姜椿芳

来源:文学报 | 邹士方  2018年09月17日06:45

姜椿芳原籍江苏常州,父母是城市贫民,他从小受过私塾教育。为谋求职业,16岁时,他由伯父接到哈尔滨学习俄文,两年后到当时苏联人办的光华通讯社做俄文翻译工作。每天下午从俄文报纸上译两三千字,晚上发出,第二天见报。工作的繁忙,生活的紧张,使他受到艰苦的锻炼,俄文程度也有了很大提高。1931年,他为《国际协报》(中文版)提供译稿。1932年5月到英国人办的英亚社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6年初春,身为翻译家的姜椿芳先生向我讲述了他那段有传奇色彩的革命经历。他身材高大,面白微胖,举止稳重,谦和平易。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他的音容笑貌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

这里,我根据当时的谈话记录撰写成文,介绍他的鲜为人知的几段往事。

1933年端午节,在姜椿芳的家里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满洲省委扩大会议,杨靖宇以及李兆麟等出席了会议。据姜椿芳回忆,他当时担任省委宣传部干事,和父母住在一处,他家是党内的秘密机关。端午节那天来开会的同志都装作姜家的亲戚,省委宣传部部长何成湘还把他的爱人和四岁的小女也带来了。他父母装作买油盐酱醋,一次一次出门望风,还在院子里生炉子,煎鱼、炒菜,故意搞得十分热闹。这次秘密集会很成功,没有发生问题。之后,杨靖宇又在姜椿芳家住了一个月。

1936年6月,姜椿芳因编辑《大北画刊》刊出高尔基的消息而被日寇逮捕,后经营救出狱,转入上海开展地下工作。姜椿芳到上海后,考进苏联人办的亚洲影片公司当翻译,这使他的文艺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上海文艺、新闻界的进步人士经常到这里看电影,使他有机会结识了欧阳予倩、蔡楚生、史东山、于伶、夏衍、吕骥、司徒慧敏、梅益、林淡秋等人。他与鲁迅先生也有过接触。在鲁迅逝世前不久还送去过电影票,请鲁迅看了最后一场电影。

从上海沦陷,到抗战胜利后,姜老一直在上海坚持地下文化斗争。他参加过夏衍主编的《译报》的工作,创办了《时代》周刊并担任了该刊主编。他还领导了时代出版社的工作,这个出版社除了出版 《苏联文艺》《苏联医学》等杂志外,还出版了一百多本苏联文艺书籍,在敌后有很大的影响。

姜老感慨地说:“不出名是我能够在敌后坚持斗争,得以生存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当时我没有用过自己的名字,在哈尔滨有哈尔滨的名字,在上海有上海的名字;写文章的笔名有上百个……”

姜老告诉我说,上海“孤岛”时期,他主要负责文化界,特别是戏剧、电影界的工作。也就在这时,他与周信芳、梅兰芳等京剧大师熟悉了起来。“我有位姓尤的寄父是搞京剧编剧的,同周信芳很熟。于是我根据有关史料写了一个反映史可法抗战的京剧的提纲,送给周信芳,他很欣赏,这样一块‘敲门砖’起了作用,以后我们就经常接触。时间长了彼此心照不宣,他也知道我并不是一般玩票的,大概是个共产党……”姜老爽朗地大笑起来。

姜老认识梅兰芳则是靠了一位苏联作曲家阿甫夏洛穆夫的关系。这位作曲家是梅兰芳的朋友,他经常记录梅兰芳的唱腔,加以发展写出新的音乐。上海沦陷后,梅兰芳不再演戏,苏联人出主意让办戏剧训练班,在音乐上做点改革。作曲家经常邀请姜老去梅兰芳处谈戏剧改革问题,慢慢同梅兰芳成为朋友。以后姜老又在京剧界组织了一个“艺友座谈会”,由他给大家讲戏曲的音乐艺术,团结了许多人。

1949年以后,姜老曾任上海军管会文管会文艺处剧艺室主任,做了不少抢救京剧、越剧、沪剧等剧种以及重振剧团的工作,以后又任上海俄文学校校长等职务。

作为一位俄文翻译家,他已出版了数十种译著,大部分是剧本、诗集,也有短篇小说集和中篇小说,其中包括普希金、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西蒙诺夫等人的作品。“我遵循鲁迅翻译的原则,严格直译,译文严格按照原作的风格、语句排列。我学习瞿秋白译《茨冈》的风格,译诗注意格律和韵脚,不随便乱译。”谈及自己的翻译时,姜椿芳说。

1952年,姜椿芳由上海调到党中央宣传部,任斯大林著作翻译室主任,1953年成立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后即任副局长。他参与了《列宁全集》《斯大林全集》的翻译和审定工作,参加了《毛泽东选集》俄译本的翻译出版工作。1978年恢复工作后,姜椿芳向党中央建议出版大百科全书,得到中央同意。遂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同年成立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他任社长兼总编辑。说到大百科全书的工作,姜老显得十分兴奋:“为了更好地搞好大百科全书的编辑工作,1983年,我辞去了社长的职务,摆脱了行政事务,专心做总编辑的工作。作为中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我们介绍的是全人类的科学文化知识。希望通过这部书,对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作出一定的贡献!”他还说:“这部书计划出75卷,争取1989年国庆前出齐。从1979年算起,是十年。苏联第一版用了22年。我们这75卷书,共包括60多个学科,动员了全国两万名专家学者参加编写,确是空前壮举。我已经74岁了,照理应该退下来,但我希望把第一版的工作做好,以后再交给别人。这部书完成后,再筹办一部《中国百科全书》,专门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一直到今天的工农业生产,要译成外文。”

姜椿芳先生暮年为这部大百科全书的出版,倾注了大量心血,遗憾的是,全书75卷还未出齐,他就病故了,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宏愿实现了。